:::
即使在美国爵士乐坛的大国沙文主义之下,还是有众多的评论者大声疾呼,多多注意这个远在奥地利的团体。(苏重 提供)
爵士纵横谈 新视窗/爵士纵横谈

宣吿「前卫已死」的前卫乐团

维也纳艺术大乐团

当他们撷取古典乐时

可不是单纯的摘录旋律

或在节奏上加以爵士化而已

他们呈现的是经过反省构思之后的全新作品

当他们撷取古典乐时

可不是单纯的摘录旋律

或在节奏上加以爵士化而已

他们呈现的是经过反省构思之后的全新作品

「前卫死了!(The avant-garde is dead!)」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一九八〇年,苏黎世爵士音乐节,欧洲最著名的前卫爵士团体「维也纳艺术大乐团」Vienna Art Orchestra演出Concerto Piccolo一曲,刚开始,乐团的歌手萝伦牛顿(Lauren Newton)就石破天惊的唱出这么一句歌词,接著在这首乐曲当中,牛顿以在结构与崩溃之间飘移的吟唱,和整个乐团对应互动,时而如狂人呓语一般自顾自地长段独白胡吟乱唱,一会儿又像顶尖的爵士女歌手以人声带动乐团演奏,乐团也在集体狂飙的自由解放与完整结构之间堆叠出丰富的层次。乐曲将近尾声,牛顿在乐声静止之际高呼:「传统已经死了!(Tradition is dead!)」观众大为赞赏,纷纷鼓掌欢呼,就在掌声吿终,台下以为本曲终结的时候,牛顿略带悲愤的再次大喊「前卫死了!」,继续和乐团狂飙一段,才结束了这一曲。

要问维也纳艺术大乐团为什么觉得前卫已死,可能得求教于他们的团长,也是主要的编曲/作曲者、钢琴家马席斯鲁格(Mathias Ruegg)。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所谓组织爵士乐团云云,本来只是鲁格生活中的一个偶发事件,根据鲁格的描述,他以一名钢琴家的姿态在维也纳演奏爵士乐:「一个人弹钢琴实在蛮无聊的,我就找了萨克斯风手沃夫冈普契尼(Wolfgang Puschnig)合作,慢慢的开始有一两位同行加入,于是变成三重奏、四重奏,人越来越多,简直没完没了,终于变成一个大型乐团。」团员增加之后,乐团得有个名字,他就仿效前卫爵士团体芝加哥艺术乐团(Art Ensemble Of Chicago)和爵士作曲家大乐团(Jazz Composer's Orchestra),将乐团命名为「维也纳艺术大乐团」,鲁格说:「艺术,也许是其中最讽刺的字眼。」

讽刺?也许是吧,从鲁格做法,可不是单纯的摘录旋律,然后把节奏「爵士乐化」而已,他的作品一定都是经轻描淡写,带著三分玩笑的口吻中,听得出来他希望为自己的乐团建立一种灵活潇洒的形象。一九七九年,爵士乐发源地美国的大乐团都几乎凋零殆尽了,要在欧洲组织一个前卫爵士乐大乐团?简直是疯了!

前衞艺术这玩意儿

这不可能的任务,他们却愉快地坚持了二十多年!从一九七七年成立到现在,维也纳艺术大乐团一直是欧洲最重要的爵士团体,而且,即使在美国爵士乐坛的大国沙文主义气氛笼罩之下,还是有众多的评论者大声疾呼,强烈要求爵士乐迷多多注意这个远在欧洲奥地利的杰出团体,鲁格也连续三年(一九八四到一九八六)获得美国爵士乐杂志Down Beat选为年度最应受到重视的编曲家。

尽管常被称为前卫爵士的代表人物,鲁格倒是很不喜欢这种封号,对他来说,「前卫主义者」这种说法太过预设立场,简直是某种宗教狂热的说法。他说:「前卫这种东西太过意识型态化,太脱离现实了,我觉得前卫这玩意儿属于音乐学院,音乐家其实是属于真实生活的,属于排练室、舞台、巡回演出。」

仔细检验他二十年来的成绩,我们会发现鲁格的真实生活还真是充实!从七〇年代晚期开始,他为维也纳艺术大乐团担任管理和行销的统筹工作,创作编曲超过三百首作品,录制了数十张唱片,一九八三到一九八七年担任维也纳艺术合唱团的音乐总监,为北欧的NDR、SDR爵士大乐团、瑞典广播公司爵士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作曲,也为George Tabori与The Serapion-stheater编写剧场音乐,统筹组织维也纳爵士音乐节、欧洲爵士音乐节,作电影配乐,为室内乐团作曲……,鲁格的多才多艺与旺盛创作力,让人不由得大为赞叹。

或许因为身在欧洲,鲁格和他乐团的伙伴能够以更加超然的态度来创作爵士乐,爵士乐传统、欧洲民族音乐和古典乐等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对鲁格来说,都是可以自在运用的素材,维也纳艺术大乐团一九八二年的专辑From No Time To Ragtime采用了查尔士明格斯、欧涅柯尔曼、巴德鲍威尔、史考特乔普林、安东尼布莱斯顿等等声名赫赫的爵士大师经典加以变奏,却仍然保留了鲁格个人的创意与风格,鲁格认为其中的音乐和这些大师经典「有一些关连」,也许是一小段旋律,也许是某一种感觉,他所著重的,是在原曲带来的灵感当中,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音乐原创性。

今天的一切,有没有比过去更好?

在爵士乐之外,古典乐对鲁格的影响也非常深刻,华格纳、史特拉文斯基、莫札特、布拉姆斯、威尔第、萨悌都是他衷心喜爱的音乐家。维也纳艺术大乐团录制过名为〈献给布拉姆斯的蓝调〉和〈萨提的极微主义〉的作品,鲁格撷取古典乐的过反省构思之后的全新创作,鲁格说:「要是巴赫今天还在,听到现代音乐家这样演奏他的曲目,大概会觉得很没意思,他一定比较喜欢大家能够做出一点新意,传统是属于每一个活著的人,不是专门给那些死抱著不放的顽固派。」

一九九七年,维也纳艺术大乐团庆祝成立二十周年,推出了三张一套的纪念唱片,录音时间在九五、九六两年,分别是:Ballads(Quiet Ways)录制了乐团和贝蒂卡特、海伦梅芮尔、琳达薛洛克等等著名女歌手合作的敍事曲,Nine Immortal Nonevergreens For Eric Dolphy(Power-ful Ways)」是鲁格改编九首爵士乐大师艾瑞克杜菲的作品,M Concerto For Voice And Silence(Un-expected Ways)则是鲁格的当代音乐创作,三张风格南辕北辙的录音,印证了维也纳艺术大乐团和马席斯鲁格的多元音乐才华。

这一套纪念唱片的内页,提到维也纳艺术大乐团是个喜欢聊天的团体,似乎整天没事就会在一起讨论,内页文字还说他们每一年都会有个最热中的谈话主题,在成军之前几年,讨论的主题分别是:「无政府主义」、「爱」和「音乐」,到了九〇年,主题变成「税法」,九四年谈「自制」,九五年讨论「死亡」,九六年的主题是「行动电话」,九七年,他们最关心的是「今天的一切,有没有比过去更好?」

一九九九年进入尾声了,亲爱的维也纳艺术大乐团,你们今年谈些什么?二十一世纪的音乐?

 

文字|苏重 电台主持人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