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漏》整体演出的意念及取材都很错,但舞台上的表现则仍有努力的空间。(林铄齐 摄)
舞蹈 演出评论/舞蹈

踩著白沙前进的舞团

《沙漏》在舞台设计、音乐选择及创作意念上,都有不错的想法,但在舞蹈语汇及架构上,却无法与这些媒材或主题诉求产生灵巧而贴切的互动或呼应,十分可惜。

《沙漏》在舞台设计、音乐选择及创作意念上,都有不错的想法,但在舞蹈语汇及架构上,却无法与这些媒材或主题诉求产生灵巧而贴切的互动或呼应,十分可惜。

极至体能舞团《沙漏》

2月26、27日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当今剧场舞蹈创作因后现代多元媒材的繁复性,以及以意识形态为创作思考的导向,以致舞蹈肢体语言的纯粹性,因结合其他多种元素及环境而转为多样化。这和传统舞者们耗尽毕生时间、精力、亦步亦趋地琢磨身体,以达到高超技巧的肢体表达,是截然不同的。

然而新生代「极至体能舞团」《沙漏》的节目单上,登载著编创者石吉智的一段话:「舞者练功就像僧侣的早课,表演则如同一场祭典,而舞蹈之于舞者,便是他的宗教。」从他两年多以来几次舞作的呈现,就可看出他的确秉持著这样信念,实实在在地以肢体动作做为舞作的主轴,表现出他质朴的性格。只不过从作品也可以看出,他的创作犹处在摸索历炼的阶段。

凸显自然环境与人造剧场的对比

从该团去年十月《终世纪》的演出,主题即已涉及大自然、生命、性灵等形而上的题材,其舞作犹能贴切而适度地展现标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又推出全新的《沙漏》。相较之下,《沙漏》在舞台设计、音乐选择及创作意念上,都有不错的想法,但在舞蹈语汇及架构上,却无法与这些媒材或主题诉求产生灵巧而贴切的互动或呼应,十分可惜。是否两次演出的间隔时间过短,没有足够的时间沈淀、思考,或舞者的训练及排练过于急促,甚至可能因为行政及经费上的短绌,而显得力有未殆。整体演出的意念及取材都很不错,但舞台上的表现则仍有努力的空间。

舞台上铺著的白沙,以及右上舞台三条平行曲线的白沙滩,亦令人联想到日本庭园、禅修者的环境,庄严而肃穆;悬于空中的树根,或可视为殒石或流星。这些舞台装置在剧场四面八方的黑幕及黑色地板衬托下,更显突出,进场后立即引人进入宇宙大自然的境界里。但也由于实验剧场空间狭小,相形之下,大自然景观亦被局限了。

《沙漏》以自然朴质的白沙做为舞作的素材,音乐的选择亦采集鸟声、虫鸣、流水等。用这些来表现时间、空间、生命的无常、永恒宇宙的大生命观等主题诉求,颇能将生命及天体运行的形而上哲理,以具体形象显现。这两项设计运用颇能与主题诉求贴切呼应、互动。只是整场演出中,过多自然音效的使用,有时略显直接,而破坏了意境的想像空间。

对比消失显现架构的平板

《沙漏》的动作语汇依然延续使用惯有的现代芭蕾线条及技巧;部分过于延宕的编排手法,使舞作的张力、流动性及对比消失,让整体架构趋于平板,无法展现舞台上虚实相间的动力(dynamic)。舞蹈本身表现出来的独立性与主题及其他元素显得较不相容。

尤其上半场《流逝》大部分的感觉便是如此。观众只看到在白沙上舞动的女独舞者美丽的肢体和动作,对动、静、虚、实、抑、扬、顿、挫的律动和舞句结构的处理,较不够圆熟。若能更大方挥洒白沙,其气度或可弥补舞台空间的狭窄不足,及展现舞者技巧及诠释能力。下半场《天体》一舞里的水滩亦是如此,总觉得舞者无法淋漓尽致地与水共舞。在这样的主题上,若能让舞者以即兴自如、缓慢的动作语汇,或运用太极环环相扣的动作质地舞动,更能与所谓大自然生生不息、阴阳相间的境界相融。

当然,对于一个经费及行政配合均不充裕的新舞团而言,面对还太年轻的舞者及高度的人事流动性等,确实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境地。但「极至体能舞团」的用心与努力,肯定是颇具潜力与被期待的。

 

文字|郭美香  舞蹈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