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油舞蹈中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以及无阻力的流动感,恰与「黑潮」海洋的意象作了形式与主题间最贴切的结合。纵然《黑潮》的少数段落仍如朴玉,尙待琢磨,但〈春生〉、〈夏潮〉等景已如璀璨的钻石,教人惊艳。
光环舞集《黑潮》
1999年10月30、31日
国家戏剧院
水蓝的背景映在涂满婴儿油的透明塑料地板上,数名舞者俯蜷著身体罗列其中。柔和的灯光下,他们的倒影淸晰可见,如潟湖中的岩石安静地躺在晨曦里。阵阵的琵琶乐声传来,弹拨的音符间,透著一股如春芽将迸出土地的蠢蠢骚动。舞者的身体随著呼吸的韵律,开始似有若无地起伏,像宇宙初始的春天,一个最细微的动作揭示著生命的肇端。这是《黑潮》第一幕〈春生〉的开始,其意象之简洁、纯净教人眼睛为之一亮。
从最早的《地上游》、《奥林匹克》到今年的《黑潮》,光环舞集在婴儿油舞蹈的发展上已走出了自成一家的美学风格与身体观念。从早期实验婴儿油上特殊的身体技巧与动能运用的可能性,到近期因对动作中「气」之运行流转的深刻体会,而进一步探索人、自然与宇宙生命的呼应关连。这次的舞作主题──「黑潮」──正是这种思维方向的具体呈现。夹带大量蜉蝣生物而成为鱼群汇聚觅食的洋流,黑潮同时也喂养了无数它所流经海域岸上的人们,也因此它成了蕴育生命的丰饶象征。编舞家刘绍炉以「黑潮」作为隐喻生命之流的意象,藉著〈春生〉、〈夏潮〉、〈秋回〉、〈冬藏〉四季轮替的过程,展现生命由荣至枯,生生不息的种种样态。而婴儿油舞蹈中所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以及无阻力的流动感,恰与「黑潮」海洋的意象作了形式与主题间最贴切的结合。
紧扣主题,呈现各式生命体的意象
紧扣生命萌芽的母题,〈春生〉里舞者的身体呈现著各式生命体的意象:贴著地板的身躯不以手脚的助力运动,而完全以躯干蠕动的方式滑行或翻滚,宛如海潮中浮游的生物。此外,女舞者们以弯曲前倾的躯干与展开的双臂蹲踞于舞伴的背上,犹如海滨礁岩上栖息的鸥鸟。而最富象征意义的则是阴阳交合的一景:数名舞者将身体连结成环,圈住一女舞者;而舞台另一端同样的结构中也围著一男子。两个环状体藉著润滑的婴儿油,伸缩游移,互相逼近,终至合而为一。在这融为一体的大圆圈中,男、女舞者半裸而油亮的身体以各种姿态互动、抬举,展开一段「精」与「卵」结合的双人舞。
如果〈春生〉的动作是以身体与地板的亲密互动为主轴,那么接下来的〈夏潮〉则是以舞者们肢体的连结、组合为主要基调。而其中尤以女舞者们的群舞最为出色,是整支舞作中最美的片段之一。自舞台的一端开始至另一端结束,四名女舞者以体操选手般精准而凝炼的身手,连成一条流动变化却不间断的身体组合。没有个人的舞技炫耀,有的只是合作无间的谐调与默契。她们或互相攀叠、或彼此拉长、或自舞伴的身上、脚下滑过,多变的结合体像人体的小宇宙中细胞或基因的组链,又像大宇宙里的海流一波接著一波,绵延、互融、推动。
另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秋回〉。乾冰弥漫的舞台,一束束强烈的灯光自顶端直射而下。舞者们一个个跃步起舞,以婴儿油舞蹈中少见的轻步腾跃动作横越舞台──像回游的鱼群奋力溯流而上。在刘绍炉与光环资深舞者陈素芬的一段双人舞(似乎脱胎自1995年《无碍》)后,〈秋回〉以令人动容的死亡意象结尾。一反婴儿油舞蹈强调微小肌肉控制的运动方法,舞者们平躺地上,将上半身侧起再重重摔下。当肌肉与地板猛力撞击而「啪!啪!」作响时,他们的身体犹如回游至出生地产卵的鲑鱼,在完成延续生命的任务后,以最后的气力与死亡挣扎。
上了大舞台之后的问题
相较于前三幕有许多鲜明且富想像空间的身体意象,最后的〈冬藏〉与〈不息〉则显得薄弱了些。基本上它们较接近早期婴儿油舞蹈里身体排列组合的玩法,而未能发展出如前述三幕中更深一层的舞蹈意涵。这是光环舞集自小剧场跃登大舞台后必须注意的重要课题:婴儿油舞蹈的美感经验主要来自于细腻的肌肉与骨骼控制,以及身体与气的配合。当舞者在小空间演出时,因距离的靠近,观众极容易就能产生肌体动能的共鸣。然而一旦搬上大舞台,舞者与观众的距离陡然拉远,这时舞台意象的营造就变得格外重要,因为只有凝炼的意象才能够引领观者进入舞者身体的状态。反之,若只是身体的排列组合,除非动作又新又炫,否则极易造成注意力的涣散。
从《地上游》、《奥林匹克》到《黑潮》,光环舞集努力的痕迹淸晰可见。这次的演出,不仅舞者们展现了比以往更加凝炼专注的身体能力,在舞台环境氛围的营造以及舞蹈与音乐的合作上都较以往更加细腻、更上层楼。对此,舞台与灯光设计房国彦以及作曲家李子声都功不可没。纵然整体而言,《黑潮》的少数段落仍如朴玉,尙待琢磨;但〈春生〉、〈夏潮〉等景已如璀璨的钻石,教人惊艳。
文字|陈雅萍 纽约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博士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