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画》借由接触即兴的舞蹈观念,试图将动态的舞蹈在静态的画廊和美术馆等展览空间演出。跳出镜框式舞台后舞蹈相貌变得多样,在开放空间中形成有趣的画面。
加入空间变数后的即兴
「即兴」本身就含有弹性及多变的特性,当舞者循著「即兴」概念跳出镜框式舞台而进入画廊空间,可变因素增加,舞蹈相对面貌多样,这种多元景象也许在剧场里被视为乱无章法,不过,在开放空间中乱无章法反而形成有趣的画面,观众可以完全不受限制,可以专注,可以匆匆瞄一眼,甚至还可以看都不看。
自一九九二年起,古名伸便以「接触即兴工作室」的名义,每年举行各种工作坊和公开演出,在即兴舞蹈尙待开发的亚洲推广「接触即兴」舞蹈概念和技巧。今年五月,古名伸和她的舞者们推出新作《活.动.画》,借由接触即兴的舞蹈观念,试图将动态的舞蹈在静态的画廊和美术馆等各个展览空间演出。
六月的第一个周末,古名伸带著她的舞者们舞进台北市立美术馆,舞蹈在第一展览室外的回廊揭开序幕。身著近肤色的服装让舞者们看来彷佛一个个刚用胚土塑成的人体,大多数进场参观的民众还来不及弄清楚这是场表演,《活.动.画》就已经开舞。
古名伸以「结构即兴」的方式呈现这新作,事先安排好舞蹈架构、情绪。时间、语言、呼吸、舞者彼此间的默契、接触即兴身体概念等,这些元素在每一场演出中都会应用到,但是观众看到的视觉景象仍有差异。空间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因它而产生的变数自然影响到舞蹈的面貌。
尽管《活.动.画》的即兴成分相当高,但在古名伸的结构下,表演还是有舞码顺序。从一开始的〈序〉、〈物换形移〉、到〈接触即兴〉、〈日记〉及结尾的〈解读乱码〉,即便因舞蹈情绪和表演空间相互融合后的延展度高,整支舞的结构依旧存在,不至于「乱无章法」。
以不同的方式与观众互动
〈序〉一开始是段虫鸣鸟叫,舞者一边舞动肢体,一边念著有关早晨的口白,舞者在长长的廊上玩起接龙。整个队形产生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却阻断了参观者的去路,在尊重表演者的情况下,很难穿越舞蹈队伍,因此,这段舞序也难有什么观众参与的画面。
一段开头的暖身后,舞蹈进入〈物换形移〉,楼梯成了此舞段的主要舞台。音乐逐渐淡出直到安静无声,从一楼通往二楼的手扶梯上、一楼通往地下室的楼梯扶把边,舞蹈空间拉大成三次元,舞者即兴地让身体移动,或跑、或走步,观众也可以任意行走选取观赏的角度。整个表演舞台随著空间产生不同景观,自点而线而面,层次分明。空间由平面延展到地下室的过程,观众看到舞者的身体因应表演场地变化,楼梯让舞者的身体线条拉长许多,呈显身体延展度和可塑性。
〈接触即兴〉是整段舞蹈中较接近镜框式舞台演出的部分。在观众的环绕下,舞者们自成一个表演区块,一幅幅的画作也自然成了背景,如同舞台表演。
〈日记〉一幕缓和了表演情绪,就像群舞过后排上一段段独舞。舞者在露天的咖啡座里表演,有时像一座活动雕塑品,有时又如同小酒馆里的舞者即兴跳舞,对围在外头观赏的人而言,里座的民众也是舞蹈视觉的一部分。结尾的舞蹈〈解读乱码〉是全舞情绪最高张的一段,表演再度回到平面楼层,不管是音乐、律动的时间和舞者身体的节奏,都不像最初那般柔和,显然在编舞者的安排下,压轴的摆后头。
事实上,不能以舞台表演的经验和眼光来看《活.动.画》,在突破镜框式舞台介面及抽离舞台设计元素后,《活.动.画》因即兴且多变的特质,某种程度算是动态的画展,或者开放空间里的动态艺术。然而,这样的概念尙未在观众和编舞者、舞者之间建立起来,于是某些段落看来像是踩街表演,某些段落少了观众的参与,就欠缺这支舞蹈的「画性」。
像《活.动.画》这类型的舞蹈是可以被期待的。在舞台空间之外,它更适合开放空间,像展场、美术馆或著露天广场,相对于其他要求舞台元素的舞蹈作品,《活.动.画》却可以大方成为动态艺术进驻公共空间的典型。
文字|王凌莉 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