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说唱──大陆系说唱在台湾》(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 提供)
表演书房 表演书房

为入门者所量身打造的口袋书

《传统艺术丛书》第三辑出刊

日前,《传统艺术丛书》第三辑正式发刊,其配合以活泼生动的彩色图片,内容深入浅出。欲一窥传统戏剧殿堂者,可考虑以此套丛书作为参考入门书籍。

日前,《传统艺术丛书》第三辑正式发刊,其配合以活泼生动的彩色图片,内容深入浅出。欲一窥传统戏剧殿堂者,可考虑以此套丛书作为参考入门书籍。

在保存与推广的理念下,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自民国八十七年开始,即有计划地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传统艺术丛书》,以深入浅出的内容、配合活泼生动的彩色图片,将传统音乐、杂技、工艺、戏剧等相关重要知识介绍给一般社会大众。在戏曲类别下,已出版的有:歌仔戏、平剧、南管戏、皮影戏等,欲一窥传统戏剧殿堂者,可考虑以此套丛书作为参考入门书籍。

今年年初,《传统艺术丛书》第三辑正式推出。第三套丛书承袭前两套的规格,轻薄短小、便于随身携带。其中,与表演艺术相关的有《有趣的说唱──大陆系说唱在台湾》、《掌中乾坤──台湾野台布袋戏现貌》、《寻找南台湾傀儡戏生命力》、《茶山曲未央──台湾客家戏》、《与自然共舞──台湾原住民舞蹈》等五册,兹分别介绍如下:

《有趣的说唱──大陆系说唱在台湾》

本书由活跃于说唱界与广电界的叶怡均执笔,介绍从中国大陆移植过来的说唱艺术。作者在简述说唱艺术的类型与特色之后,便将民国三十八年后移入台湾的大陆系说唱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逐一介绍,分别是:萌发于军中的第一阶段(民国三十九到五十四年)、深耕于民间的第二阶段(民国五十五到六十九年)、小剧场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民国七十到七十九年)、重新定位与出发(民国八十年以后)的第四阶段。其中,在论及第三阶段时,作者认为小剧场运动的蓬勃,间接刺激了说唱艺术的发展,影响所及,台湾南北各地纷纷成立说唱艺术团体,演出活跃,造就一片荣景。到了民国八十年以降,因为两岸交流的影响与冲击,使得在台从事大陆系说唱的艺人们,开始思索自身的定位问题。此外,本书亦就台湾常见的大陆系说唱如:相声、说书、鼓曲、弹词、快书与数来宝、拉洋片等加以介绍,并各举一些演出段子为例,以帮助读者了解各个说唱种类的精髓。

《掌中乾坤──台湾野台布袋戏现貌》

亲身投入野台布袋戏演出的傅建益,在书中带领读者进入今日外台布袋戏的花花世界。早期兼具酬神、娱人、社交等功能的野台布袋戏,在娱乐管道多元化的今日,主要靠著仪式功能支持其存在;在演出上,它的风格与内容仍深受请主与观众等外在要素的影响。本书还针对戏台、戏偶、扮饰、音乐、演师、剧目、口白、戏偶操演等内在结构要素,分别加以详细解说。此外,也介绍了现今外台布袋戏的几种演出型态,如传统锣鼓班、音效配乐班、播带操偶班等,最后并针对野台布袋戏的危机与转机有所思考检讨。

《寻找南台湾傀儡戏生命力》

作者石光生先对这个民间所谓的「嘉礼戏」做了一番历史溯源,并且比较台湾南北傀儡戏于演出场合、戏偶大小与种类、剧目长短与剧团编制等方面的异同;同时指出台湾南部的傀儡戏演出较北部地区的活动来得活跃。文中以南部现存的六个傀儡戏团(如新锦福、锦飞凤……等)为例,说明其传承与编制情形,并就其戏台与戏偶的特色加以探讨说明。此外,书中还可以看到南台湾傀儡戏结合道士科仪的表演过程之完整记录,以及以「段子戏」为主的剧本特色与实例,还有傀儡戏操偶艺术的图文说明等,使读者很容易就能掌握这个仪式剧场概略的艺术特色。

《茶山曲未央──台湾客家戏》

台湾的客家戏主要集中在北部桃竹苗客族聚集的聚落。作者邱慧龄首先说明了客家戏曲由地方小戏发展为大戏的过程:从早期「二旦一丑」的三脚采茶戏、落地扫时期、到内台时期(有因票房取向而出现的「抛采茶」等即兴演出方式,也有加入歌仔、乱弹、四平、京剧等曲调的「胡参斗」),其后,客家戏转入电台演出兼卖药,而在电视取代戏院表演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之后,客家戏艺人便以外台戏为主要舞台继续活动,而随著本土意识的抬头,它也登上了大型的剧院舞台。其次,本书针对客家戏曲的艺术特色加以著墨:分别从角色行当、音乐与唱念、扮相服饰、身段动作等四方面加以介绍。最后还有三脚采茶戏、棚头、改编与新编客家戏的剧目举例赏析,供读者更具体地认识客家戏曲。

《与自然共舞──台湾原住民舞蹈》

舞蹈界权威刘凤学以此书记录台湾原住民的舞蹈。本书分为九章,以台湾原住民九大族群为单位,叙述层面扩及其信仰风俗、社会组织、艺术文化等面向,以透视原住民所强调的社会功能与自我娱乐的舞蹈观;同时,并针对各族舞蹈的特色加以描写,像是:雅美族的「发舞」、赛夏族舞蹈中的臀铃、排湾族与鲁凯族「狩猎舞」的比较、与歌谣关系密切的阿美族舞蹈、吟唱成就远高于舞蹈的布农族、适用于任何音乐及场合的曹族舞步……等。此外,每个章节后面还附有各族的舞谱记录供作参考。

 

文字|谢筱玫  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硕士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