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亚太地区十三个国家、共计一百多位艺术家参与的「亚太传统艺术论坛」终于落幕,期间学术研讨、展演、及各种工作坊让身处关渡的艺术学院师生开足了眼界,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她的观察……。
九月下旬一开学,走在关渡的艺术学院校区就令人感染到浓厚的「亚太传统艺术论坛」的艺术节气氛:路边飘扬的布旗、喷水池的印尼水上竹屋、教学大楼前身著彩衣的印度象、美术系馆前代表藏密宗派的西藏五色旗,还有蒙古包、韩国守护神木雕、澳洲绵羊……。然后,涵盖亚太地区十三个国家、有一百多位艺术家参与演出的亚太传统艺术论坛以「艺术展演」、「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示范教学)正式登场。
在密集节目的十天内,艺术学院的师生和所有来参与的民众可以说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飨宴和文化洗礼,有一位教音乐史的教授说:「好棒喔!我简直在做免费的亚洲文化旅游嘛!即使花钱随团出国,一个礼拜顶多能欣赏一两个文化的表演,而且多半是为观光客设计的、已经商业化了的节目,那能找到这么传统又优秀的音乐或舞蹈戏剧团体呢?」的确,我们像在梦幻世界里悠游各国传统艺术节目一般,上午十点刚听完东南亚的菲律宾音乐讲座,十点半换个地点又能欣赏哈萨克女歌手的史诗吟唱;咋天刚惊叹了来自北方草原的吐瓦喉音歌唱,今天则身处南亚,坐在地板上,在身著传统服饰的印度音乐家指导下,弹拨细致的维那琴了。从精雕细琢、繁复的古老土耳其kanun(扬琴类)音乐,到泰国北部普傣族纯朴简单的歌唱,人们一下子接触具有长久历史古文明的音乐,一下子又跳到无文字民族歌舞融为一体的表演,时空转换、文明跳跃是如此的快速呀!
令人赞叹的喉音唱法
「亚太传统艺术论坛」的呈现,对参与的民众而言,却不仅仅如上述只是对表演的惊叹而已,譬如很多人从来没听过吐瓦这个新兴的自治共和国,透过当地音乐家的来访和表演,才让大家认识了这个苏联解体后属于独立国协的游牧民族国家,它位于亚洲中线河川叶尼塞河和中国边界萨彦岭之间,曾受蒙古和中国的统治。一九二一年由苏联支持成立独立共和国,但也在一九四四年被苏联并呑,一直到九〇年代苏联瓦解才成为独立的自治共和国。他们独特的喉音唱法(Khoomei;或称泛音唱法)经过多年来政府的重视,成立国际科学喉音中心、发行唱片介绍发扬,早已受到国际上的瞩目。此次前来的霍伦乐团,他们展现五种不同的喉音唱法,一人同时可以发出二、三个不同的声音,而形成细致独特的和声,其歌声可以低沉如狮吼,亦能哀怨抒情而感人。男声、女声加上各自发出的泛音,造成音色上不同层次的变化,使歌声的色彩更丰富,他们表演了民间游牧歌曲、长短歌、萨满仪式歌曲,也带来了草原乐器马头琴,每唱完一首曲子,都搏得民众与学生的惊呼与喝采。
欧美白人文化不再独霸
面对欧美白人文化,我们总是仰之弥高、望之弥坚,本来对于世界上进步的文明,包括其人文关怀、民主制度、严谨的学术传统等等,我们都不妨抱著尊敬与学习的态度,可是我们从来未曾以之面对周遭的亚洲邻国。例如印度,似乎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古老、落后、人口爆炸的贫穷国家,但是这次前来台湾的南印度音乐家他们高雅的气质、在工作坊循循善诱的大师风范,折服了每一位参与者,大家坐在地板上,嘴里陶醉地唱著「sa ri ga ma pa dha ni sa」的印度音阶和旋律,双手轻拍塔拉(Tala)的节奏式,倾听绵延不绝、优雅美丽的维那琴音,仿佛感染了印度人与世无争、天地与我同在的宁静世界;菲律宾和泰国这两个台湾的亲密邻国,在国人的眼中也似乎成了菲佣和泰劳(还有人妖)的代名词,说真的,这两国的国民已经有几十万人来到我们周遭生活著,在危险的工地、懊闷的工厂为我们解决劳工不足的问题;照料老人、病人、幼儿,为忙碌的年轻上班族纾解了照顾老病幼的辛劳,但我们到底对他们的文化认识多少呢?这次的机会虽不足以让大家深刻认识他们,但透过他们铜锣乐器(菲律宾)所奏的祥和音乐,以及竹(笛、笙)木(排琴)乐器(泰国)的质朴纯真,年轻学子以及民众们都感受到艺术的真谛不在复杂的结构与华丽的炫技,并深深体会了不同文化特质的可贵。
二十一世纪的前夕,处于都市丛林的我们,天天被股票、核四、两岸等政治经济议题所污染,浮夸而到处充斥的商业文化令人只想逃之夭夭,而现代艺术又不能抚慰大众的心灵,这次「亚太传统艺术论坛」的呈现,也就是亚洲传统展演艺术的多面接触,宛如为过度物质化了的台湾社会洒下了一股甘霖,虽然不是全面性的,但是,仍大大地刺激了国人们的感知。特别値得一提的是,许多主修西乐的艺术学院的学生纷纷表示,这些亚太艺术帮助他们扩展了视野,「我觉得一直在西方音乐的领域中,感觉自己越来越狭隘。……只是单纯接触同样的东西,不仅不会有新的想法、认知,反而可能会因此变得很封闭。就像死水,它祗会淤塞在那边而已……。」这个学生认为如果只是呆板的学习音乐却不知道充实自己的内涵,那么他的音乐一定很庸俗;另一个学生从吐瓦音乐中再去认识这个民族,体会到他们的音乐是学习如何与大自然沟通,是对于自然界和动物之间的互动与联结,是自由自在、充满生命力的。而小小、简单得不得了的口簧琴,因为透过示范教学,也让与会者大开眼界。一个学生写道:「原本一个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口簧琴,居然能够演奏非常多种电脑合成才能出现的音色效果,而且在很多少数民族的社会中,扮演著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论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意,或是纯粹的器乐演奏,这都暗示了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结合,还有在小器材上的大巧思,反观我们现今,对于如何将音乐融入自身的生活中,却反而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所以这次的经验,让我有了对于如何将音乐带入生活中,有了深一层的省思与突破。」
在「传统」中挖掘自信
学生参与了这次的各项活动,虽不见得每人都有深刻的体会,但不同文化的接触刺激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思考,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传统之美,以及不同族群间互相尊重的可贵。
「为期两周的亚太传统艺术论坛已经在今晚优剧场的《听海之心》散埸之后暂时画下了句点。面对这样多不同时空、不同民族文化,甚至不同性格特质的传统艺术,除了惊叹、开阔了文化视野之外,更多的是折服他们置身『传统』中而洋溢著自信与荣耀的精神。深深地期许自己,也能这么坚毅勇敢地一步步走下去。」这是一位主修大提琴的学生在十多天的亚太艺术洗礼后的感言,也许可以作为主办单位的传统艺术中心和承办的国立艺术学院所有辛劳的工作人员一大安慰吧!
文字|颜绿芬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音乐学博士、国立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