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期待「闲置空间」再生下的剧场空间

多年来我们对剧场建筑的偏颇发展,形成「重大轻小」的面貌。这时节通过「闲置空间」的释放,使空间得以做新的衍伸,使表演艺术得以有机会做新的诠释。这一个举措,在浮面上看,也许觉得只是去增加一些表演的场所而已;如果能往深层一点去探究,就会察觉到,它对整体的表演艺术发展,是会有很大的影响。

多年来我们对剧场建筑的偏颇发展,形成「重大轻小」的面貌。这时节通过「闲置空间」的释放,使空间得以做新的衍伸,使表演艺术得以有机会做新的诠释。这一个举措,在浮面上看,也许觉得只是去增加一些表演的场所而已;如果能往深层一点去探究,就会察觉到,它对整体的表演艺术发展,是会有很大的影响。

近来「闲置空间」再生计划,正在热烈地被讨论、研究、分析、规划与实践。这对于艺术展演空间的拓展,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有些县市已经见到初步的成果,更给予大家很大的鼓励。作为一个专业剧场设计者,对这项议题在欣赏与感佩之余,也愿在此相对地作一些探讨,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再生闲置空间,苏活文化活力

就表演艺术说,在西方表演艺术发达国家,对「闲置空间」的再利用、再创生机,已经是行之有年的事了。欧美国家已经有太多的经验和例证。在大的城市像纽约、伦敦、巴黎……不用说,就是一些小的郡县鄕镇,也都会有这一类有趣的展演空间出现。有的在历史古迹建筑里,有的在教堂里,有的在废弃的工厂,在学校教室,老旧剧院……这已是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现在能够起步,这当然也算是一种思维的革新,一种开放,一种新认知的好开端,値得肯定。

从建筑物保存、都市发展的观点来看。一栋老旧的建筑,放在那里任其朽毁,实在是极其可惜的一件事;而且一栋建筑物弃置过久,也会失去了「人气」,随之其生命也会萎缩。因而「闲置空间」的再生,不仅仅是可以为艺术展演释放出一些空间来,同时它也是都市发展、再造、更新,社区营造的一种契机。像纽约的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苏活区的小剧场、各式画廊,就有许多是这种机遇下所诞生出来的。他们也就成为纽约这个都市活跃的生命力,新艺术的发祥点。对一个社区的成长、都市的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要。

打破硬体迷信,释放剧场认知

说到我们的表演艺术发展,缺少演出场所,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据了解,现有的表演场所,大都是节目「满而为患」;特别是一些所谓大型的剧场,都是演出排得满满的,有很多想演出的大小团体,则在那里急著、等著排队,或是怨声连连,给这些场所形成极大的压力。加上相对地我们还有一些已经既成的观念,也始终在那里跟著纠缠--多年来,我们一直有一个看法,总是认为所谓「一流剧院」,才是剧院。一流剧院里演出的歌、戏、舞,也才算是一流的。我想这是一项误导,也助长缺少演出场所的问题更行恶化。这项误导也引领出「小戏大演」,或是等著新建剧场,再发展表演艺术的想法。迷信硬体,迷信剧场设施,迷信外在包装,而忽略了表演艺术朴实创作价値的追求。

为此必须说,在倡导「闲置空间」的再生,释放空间给表演艺术使用的同时,也该释放对剧场深层意义的认知。我们应该知道去找寻另一类的表演艺术。我们是不是想一想,可以从观念上,来解决表演场所不足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想一想,建立「找一块地方」就能作剧场的想法及做法?只有观念的突破,才会有更多的可能。以观念去引领制作演出的人,观赏演出的客官,对剧场艺术要有另类的选择与品味。不然就是能释放出再多的空间,也许初期会热一阵,热潮一过,就又会再沦为「闲置空间」──新增的「闲置空间」!那可就不太好了。

想一想剧场基本的定义,并非在于多大的空间,什么样的设备。剧场只是一个容纳表演和观赏的地方而已。好的演出是建立在表演与观赏的关系上,是演和看的结合程度上。当然支援表演的、支援观赏的设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历史上有多少位伟大的表演艺术家,并不是完全靠著这些因素,而演出过感人的戏剧,表演过动人的舞蹈;而观众也不因为抬头看到了水晶吊灯,踩几阶巴洛克式的楼梯,走一走大红地毯,就认为观赏到了完美的演出。剧场就是演出,演出在于它的内涵,它的意义。当然,支援表演与观赏的设施也算是因素,但不是绝对的因素。在这里我这样论述,并不是要贬抑既成的一些「伟大剧场」,而是在这样一个纯粹要为表演艺术找寻空间的时机下,反思该如何为表演艺术(特别是非营利的、小规模的、艺术性的演出)觅得真实的、适宜的原鄕与归宿。

建构纯为满足「演与看」的剧场空间

当在构思这些释放空间要作剧场时,先要搁下一些非表演艺术功能因素的干扰。让我们来评估考量一下:我们要演什么?怎么演?如何看?都演那一类型的作品?什么样的表演团体进驻合宜?如何经营?如何管理?人力?效率?……之后,进一步再去发展到空间需求的规划、设施的安排、动线、安全、结构造型,与原建筑物的接合,以及建筑、装置美学的追求等等。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向外发展开来,做出真实的剧场空间──是纯为满足「演和看」所需求的表演空间。果真如此,再加上一些突破性的处理,即便「劲爆」一点的设计理念也无妨。因为新的刺激,会推使表演艺术更向前瞻的路上去奔驰;只要在基本上,它的一切是为表演艺术著想就成。

信不信,只要放掉高规格,舍去大规模,一下子就会使空间的适应性、可能性增大许多。不要老是想著那些多余的装潢,不要去想著容纳五百、一千人的座席。想一想一百五十人、一百人、甚至七十五个人的小剧场如何?多想一些小剧场也可以成就大气候的事实,就可以鼓舞我们朝这方向走,朝这方面做。就剧场实际经验看,一个总空间面积只有三百八十平方公尺、容纳一百位观众的剧场,照样也是可以是样样倶全的。如像:舞台/后台/座席/通道/男女化妆间/演员化妆室/演员休息室/技术工作区/接待处(也是安全缓冲区)/售票处/观众接待处/排演空间/观众休息处(lounge) /办公室/布景道具室/服装间/储藏室等等,都可以一样不缺──只要规划时不缺精心细想、不少剧场专业的理念就行。例如纽约外百老汇著名的Playwright Horizons剧场就很接近这个规格(稍微大一点点)的剧场。超乎人们的想像,这一个一百四十五席座位的小剧场,创造过多么辉煌的历史,成就了多少位剧作家、导演、演员、剧场设计、作曲家、音乐指导……,上演过多少出精采的舞台剧和音乐剧。三十多年如一日,到今天仍然是盛名不辍。这就如俗话所说「山不在高」,一座剧场不是在于它的规模有多大,设施有多新颖,而在于它能不 能做出精采动人的演出,是不是一座真的剧场──从空间规划、设施配置、演出执行到经营管理。(注1)

小剧场运作的实务观点

至于这类小剧场的构成,可以是各种形式;当然最好是具有实验性的开放形式。让它能有多种可能、可变性。使编剧、导演、设计、演员在里 面可以有较大的挥洒自由。多年来这一类小剧场的发展,也已积累出不少 的经验。经过不少的实验与演出,剧场艺术家各种层次的辩证与反思,也 体察出小剧场的利弊与优缺点。对小剧场的运作,也理出一些实务的观点。在这里也归纳起来一些看法,顺便提一提:

优点方面:

1.小剧场演出规模可以小,可以作实验性高、「艺术冒险」性比较大的演出。剧场实体空间也许小,相对创作的空间却比较大。一些艺术家在里面,大可以海阔天空地运用他的想像力,去征服所谓空间的限制。把限 制当成挑战,其结果也许就会激发出艺术新的道路。

2.在这样空间形式里的演出,可以减少布景费用以及相对的开支。充分用想像力,去创造一些一般大剧场想像不到的空间模式和处理技巧。

3.灯光及其他技术设施,也可以随之而简化(注意!不是简陋)。

4.因为基本费用低,相对时间运用上就可以宽裕,无论对创作、排演、技术实验上,都可以得到充足的试练,使得演出更可纯熟美好。

5.更重要的是在剧场美学观点上来看,它可以使演员的表演与观赏者拉近距离。使表演产生更强、更旺的张力;其实这正是表演艺术所要追求的精髓。

天下没有绝对理想的剧场,小剧场的使用,当然也有它负的一面。从事创作的时候,也该加以介意:

1.基本上它并不适宜全部各式各样风格的演出,因为无论如何,它呈现的总是「简化」了的视觉;除非你就是要追求「简化朴素」,且具有另 类创造性的企图与智慧,像泰芮尼.盖斯瑞(Sir Tyrone Guthrie)、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那样。在一般观点上,有些戏要有丰富幻觉或需要距离才有美感,或是感情上要距离才能动人,这类戏在小剧场演出,不易满足观众的需求。

2.有一些戏需要表演者与观赏者「正对面」沟通。如果用「多面向舞台」只是给观赏者看到四分之三面,那就会缺乏力量,甚至于造成沟通不 良,让观众在剧场里,有若有所失的感觉。

3.如果一出戏的情节,有很多必须清楚界定的空间环境,而且要换来换去的。在「三面式」或「环绕式」演出空间里演出,就比较不合适。因为始终在一个固定形式的空间,有时候会造成错觉、形成混乱。(传统戏曲可不受此限)

4.服装、化妆、道具都要顾虑观众多面观看。

5.有些戏剧动作,比如:枪战、杀人、消失、表演乐器……等等,会造成失真,要仔细处理,不然会造成反效果。(注2)

期待为表演艺术堆积新土壤

表演艺术有很多类,表演的空间相对的也有很多种。多年来我们对剧场建筑的偏颇发展,形成「重大轻小」的面貌。这时节通过「闲置空间」的释放,使空间得以做新的衍伸,使表演艺术得以有机会做新的诠释。这一个举措,在浮面上看,也许觉得只是去增加一些表演的场所而已;如果能往深层一点去探究,就会察觉到,它对整体的表演艺术发展,是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对一些有想像、有活力的剧场艺术家,其意义、作用是深远非凡。

「闲置空间」的再生计划,是一件长远而细腻的事。从规划到完成实践,必定会面临各种挑战。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诠释,不同的理念,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不过它的基本立意,绝对是可以被肯定的,它的大方向是可取的。至于技术层面的共识,总是可在良好沟通下而取得。

表演艺术永远是在变动之中成长,创作总是伴随新生命而滋生。希望在一些新的空间观念下,能为表演艺术堆积起新土壤,培植出新的花朵,灿烂绽放,散溢馨香。期待!

注:

1.见Will It Make A Theatre by Eldon Elder Published by Drama Book Specialists 1979,http://www.playwrightshorizons.org

2.见Directing for the Theatre by W. David Sievers Published by WM. C. Brown Co.1965

 

文字|聂光炎 资深剧场设计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