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台南市文化局是全国目前少数采取府内局架构的文化行政单位,分别以大型的 文化产业活动与古迹和空间改造计划,对外展现了地方文化产业特色和抢攻台湾文化角头的企图。到目前为止,新竹与台南当地文化界人士多对两位局长──甚至市长──的文化政策持保留与观察态度;但就过去经验判断,市长与局长之间的互动和共识,对新竹与台南的文化耕耘最有影响。
随著中央政府连续施放几次大型政策面的文化烟火──如三月廿日起于台北举办的全国文化会议所揭示的「二〇五〇愿景台湾」计划、政府痩身改造计划中即将合并成立的「文化体育部」,以及行政院宣告的「挑战二〇〇八六年国家建设计划」而推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究竟地方县市的文化资源和行政单位在二次战后台湾文化政策不断转型的逻辑下,是否已透过文建会成立以来几次大型建设的耕耘与地方自治化的努力,齐备了规画与独立配合的能力?还是只能继续在赤燄的日头下,随著地方政权的变动,找到「顾性命」的百宝方呢?
崭露头角的新竹市与台南市
自民国八十九年各县市文化中心全面改制升格以来,台北市、新竹市、台南市与台中市文化局是全国目前少数采取府内局架构的文化行政单位。除了台中市文化局的文化政策蓝图还有待观察外,台北市文化局坐拥的资源一向令其他县市同侪欣羡不及;然而新竹市与台南市文化局分别以大型的文化产业活动如「竹堑玻璃艺术节」、「孔庙文化产业园区」,与古迹和空间改造计划如「新竹玻璃艺术馆」、「影像博物馆」和「安平国际艺术村」等,对外展现了地方文化产业特色和抢攻台湾文化角头的企图。
文化首长的思维风格
从年初上任迄今,新竹市文化局长林松与台南市文化局长林哲雄,分别受到新任市长林政则与许添财的机要任用,取代原任的璩美凤(后有代理局长曾焕鹏)与萧琼瑞。前者担任公职十九年半,公务资历完整,曾任新竹文化中心主任、市府民政与教育局长各职而依循公务员任用体系,回到文化行政的工作岗位;后者出身花莲门诺医院小儿科主任,具有民间浓郁的艺文渊源,不仅当年创办的新潮文库影响学子教育,更催生台湾代表性作曲家萧泰然的多项作品。到目前为止,新竹与台南当地文化界人士多对两位局长──甚至市长──的文化政策持保留与观察态度;但就过去经验判断,市长与局长之间的互动和共识,对新竹与台南的文化耕耘最有影响。
冲著台南市长许添财一句「建设台南成为文艺复兴的城市」,林哲雄选择实践对土地的认同,短期内希望以有限的经费(因应前一年度编列的文化预算),耕耘深富基督教人文传统的台南市,并延续出身美术界的前局长萧琼瑞所规划的几项闲置空间改造计划,建立属于台南自己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林哲雄过去曾有几次成功的音乐策展经验,因此,开拓台南市青年交响乐团的表演机会和利用台南丰富的人材管道举办国际音乐艺术节,也是林哲雄期许的文化蓝图之一。虽然台南市政府仍因过去施政错误背负著大笔债务,但从近两任局长得以畅言文化蓝图的规画与施政看来,林哲雄也同样获得市长的信任与授权,准备在有限的任期内一展拳脚。
尽管前市长蔡仁坚至今仍官司缠身、绯闻不断,新竹市文化局如今引以为傲的「三馆一厅」(影像博物馆、玻璃博物馆、图书馆与演艺厅)即是在蔡仁坚任内大刀阔斧地一贯执行下完成。担任文化中心工作九年的新竹市前文化局长、现任交大艺术中心主任的洪惠冠表示,蔡仁坚可以算是新竹市少见具有文化理念的主事者,却因领导风格过强与政治意识过深、干预太多且无法授权,不但中断了洪恵冠跟蔡仁坚的合作关系,也让蔡仁坚赔上自己的政治生涯。历经几次周折,现任文化局长林松一再表示,绝对会延续过往旧建筑物再利用的施政规画;同时,他表示现任市长林政则相当关切新竹市的文化生态,除了增编教科文预算,继续规划空军第十一村与铁路艺术网络的再造工作,还聘请艺文界人士为顾问,增加专才参与当地文化建设的机会。
专业表演场地的功能与影响
正如剧场教育工作者何一梵所观察的一样,林松认为新竹市拥有工业园区、工研院、食品工业研究所与六所大专院校等高学历人材,不仅消费能力相当强,观众水准也很高;因此,近年来许多台北地区的表演节目都会直接「跃」入新竹市演艺厅,像英国BBC广播交响乐团的票房就有八成以上。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长曾焕鹏强调,过去工程延宕十几年的新竹演艺厅,已经逐渐担起振兴新竹地区表演艺术文化的责任,以上、下年度的时间计划,呈现「风城演艺」舞蹈、音乐与戏剧的不同样貌。
原本担任地方文化艺术长期发展头脑中枢的台南市文化中心,在改制成立市府内文化局后,却仍维持原有的文化中心人员编制,将文化资产、古迹维护与空间营造等职责归属文化局,改名为「台南艺术中心」,成为一个受文化局监督但不受其指挥的展演机构。主任温彩棠表示,艺术中心音乐厅乐池正上方的升降反射板,能把表演乐团拉近观众席五米,堪称拥有国内最好的音乐表演场所。此外,艺术中心还规划每晚的星光音乐雅座,和周休二日的假日广场展演,与文化局的分工,显然强化了艺术中心的功能。台南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傅朝卿指出,艺术中心对台南市来说,就像台北的两厅院一样,与等同于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台南文化基金会,和相当于行政院文建会的台南市文化局,形成一个「文化铁三角」。
铁三角的文化行政结构?
只不过,光是理想的架构仍会有无法解决的理念差距和现实执行的问题。民国七十八年由中央、省和地方筹款于各县市成立的文化基金会,主要用途在于地方政府的幕后资源,并由各县市文化中心主任担任执行秘书,县市首长则为基金会董事长。这以文化巧立名目的「白手套」机构,其预算一向难为人知,曾任台南市文化基金会执行长的傅朝卿则表示,其实大部分存放于地方文化基金会的资金都是地方首长的私房钱,基本上都由地方首长主导,不受官方操作;熟悉台湾文化行政历史的洪惠冠更指出,台南文化基金会几乎是台湾唯一的特例,不在市府的结构之内。但却因这样的独立机制,台南文化基金会才能以独立、公开的方式,将会内的补助资源,分散给有需求的表演单位与艺术家。
由于对地方政府无法提出具体文化政策的期许落空,傅朝卿辞去了文化基金会的工作,当初的主事者甚至主张表示地方不能有文化政策,否则会绑死后继者的规划方向。同时,文化局举办文化活动与基金会筹募赞助时,分裂了彼此的资源,模糊了彼此对民间企业的诉求,使得傅朝卿对这样不清楚的政策「游戏规则」,感觉非常忧心。至于新竹市,林松当年即是负责筹设文化基金会的业务,他表示至今基金会还是有开放性的业务补助,不论针对外来团队或市府团队的表演,只要有申请,就会论案评估补助金额,只不过随著银行孳息的降低,补助费用没有过去那么充裕。
资源与建设地方自治化
尽管不若台北市附属表演艺术团队如北市国、北市交等专业经营的资源丰沛,分属新竹市政府的十二个表演团队,以及台南市文化局与艺术中心的三个附属团队,其实每年都有十万至二十万元左右的经费为表演预算,并因应市府活动需要,义务参与文化推广的活动。至于民间专业表演团体,除了倚赖文化局每年固定向文建会申请的地方团队扶植计划经费之外(补助也在二十万元上下),由于地方整体文化补助机制的不明确,台南人剧团负责人许瑞芳无奈地表示只有「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去,不管什么地方还是中央。」基于文建会七、八年前(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时期),曾连续几年以两百万元左右的经费补助社区优良剧团,如台南的华灯剧团,因此温彩棠表示过去负责承办文建会的地方扶植团队补助,主要以舞蹈团体为重点业务。今年起,这项业务则由台南市文化局接手。
继过去的玉米田与薰衣草社区剧团,新竹市文化局透过台中顽石剧团郎亚玲的协助,再度成立了新竹市唯一的现代戏剧团体──竹心剧团。连续两、三年都获得新竹市演艺厅「杰出演艺团队征选计划」补助的新竹市国剧研究协会,团长陈许福则把资源分配不均的箭头直接指向教育部的国光剧团;当年三军剧校的团员如哈忆平(名角哈元章之女〉与杜匡季等,来到新竹开枝散叶,耕耘京剧表演艺术,如今国家把所有京剧资源都集中在一、两个剧团,为什么吸引众多外商投资的科学园区,不能成立一个专业的京剧表演团体呢?虽然文建会主委陈郁秀巳公开表示未来将要求中央明立统筹分配款的地方文化预算,以免地方文化建设捉襟见肘而难为无米之炊;诚如曾焕鹏针对地方县市资源匮乏提出的意见,过去一年来县市政府大幅吸收了中央由文建会划拨地方的统筹分配款,其实只有少部分比例回流文化局且应用于文化预算,
事实上,洪惠冠认为过去文建会的「社区总体营造」与「地方文艺季」等大型计划,对台湾各县市的文化生态有著相当正面的影响,不但挹注了有效且大笔的经费,促成了表演艺术场地的专业化管理,也间接训练了地方文化主事者的行政规划能力,催生了少数县市的文化产业特质,如新竹的竹堑玻璃艺术节即是一例。在地方自治制度化之后,洪惠冠期待地方官能与新竹地方艺文工作者有更活络的互动,而新竹民间应更强化批判的声音,避免官僚保守的心态,以艺术家贤内助的态度来从事未来二十年的新竹文化行政。傅朝卿则建议台南文化局能以整体性规画的方式来执行文化政策,而非用资源分配的思考逻辑一味地模仿其他县市如台北的建设措施,像艺术村等等;他更盼望民间能聚集辩证讨论的机会,汇整各艺文领域的人材,找出对地方文化特质的共识。
延伸阅读:
本刊第一〇六期特别企画「文化烽火,五地燃烧──『华人文化首都』攻防战」,p.25〜49。
(本刊编辑 傅裕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