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剧的结构另以白居易的《长恨歌》贯穿其中,一声「汉皇重色思倾国」揭开了喜中含悲的传奇故事,既淡化了负面的批判,同时为该剧揉进诗剧的意蕴…
国立国光剧团《地久天长钗钿情》
9月1〜3日
台北市立社会教育馆
五年前的一纸行政命令,原隶属于国防部的三军剧团,从而改编为教育部体制下的国家级剧团。尔后经历了五位部长、三位团长、两位总监,这些人事的更迭与政权的转换,并未影响它每年平均两百八十场的演出场次。七月一日诞生的国光剧团,欢渡五岁团庆之余,九月份将推出新编古典名作《地久天长钗钿情》。整个制作团队,秉著大胆假设(企划)、小心求证(创作)的精神,企图在前辈艺术家的辉煌脚印中,转踏出另一种不同寻常的姿容。本剧凝聚了创团以来的群体实力,也宣告了本土创作人才的养成。据此以往,将之纳为重要守则,而不只是一项口号。
走入盛唐乐舞的文本
有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传说故事,前有清朝洪升的《长生殿》,近代首推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太真外传》,加上演绎在其他各类型的文艺样式,两人的爱情故事,各家各门皆有不同的写法,实在是多不胜数。何以选择这个题材重新创作?《地》剧的编剧刘慧芬自承那是源自青春年代的心愿:当初次读到《长生殿》的剧本时,她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传奇中的传奇,暗许有朝一日,能重写李杨的爱情故事。一九九四年,科班出身的小生演员刘慧芬,获邀为复兴国剧团(戏专国剧团的前身)编剧,当时脑海立刻闪过盛唐宫闱的繁华情史。基于酝酿心中多年,加上硕士论文的研究是在唐代舞蹈的范畴,所以动起笔来几乎是一挥而就。只可惜受限于人事的异动,因故暂止。这部尘封多时的剧作,在各方条件与机缘的配合下,被点选为此次国光五年的庆贺大戏,这对于自小进入大鹏剧校学戏,看尽戏梦人生的刘慧芬,无疑有「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感慨。
距首稿写就至今多时,刘慧芬表示从剧情架构、场次编排、诠释视角来看,前后两稿的差异颇大。新稿的笔触并非遵循写实主义的路线 ──完全按照真实事件的发生入戏;同时也放弃替历史人物翻案的笔法──若自此一角度切入,杨妃的红颜误国、公媳不伦的恋情、女性人格的压抑…,都将减低爱情千古歌颂的永恒价値。历来以反笔描写李杨之情的作品几乎都会失败,这大概是源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吧!
诗味与京味
《地》剧的剧情发展,主线是肯定李杨爱情的挚真,副线的安排则有两条:其一是大环境背景政治层面的描绘,包含了杨国忠与安禄山的争斗;其二是民间百姓的疾苦,借以烘托李杨恋情的不食人间烟火。导演石玉昆曾以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与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崛起于北方剧坛。此番自南京远道来台,团方希望借重其掌握京剧总体风格的长才,避免新编戏缺乏京味的弱势。
石玉昆认为《地》剧尽管受到了《长生殿》及《太真外传》的影响,但结构另以白居易的「长恨歌」贯穿其中,一声「汉皇重色思倾国」揭开了喜中含悲的传奇故事,既淡化了负面的批判,同时为该剧揉进诗剧的意蕴。白居易以史诗作者的立场,提供了重展事件的宏观角度──既是剧作者的代言人、同时也反映观众的意见。白居易这个身分特殊的角色设定,恐怕是前所未见的。《地》剧共分十场,上半部写生离之愁,下半部说死别之苦,延续唐诗的精神及京剧艺术的特质,是导演掌握总体气氛由内而外化的手段。
观众耳熟能详的几个重点场次如〈贵妃出浴〉、〈醉酒〉、〈马嵬兵变〉等,以意境取胜,绝无用旧折子戏串接的痕迹。加上带有考证意味又别出心裁的舞美服装,唐乐唐舞唐服,排场盛大、极尽华美之能事。尾声的烛光舞,戏曲舞台上鲜少应用的三十二盏烛火摇曳,虽为明皇驾崩送行,实则是用温情的光芒,延续在人间未完的情爱。
「是也不是」的有机融合
几乎要算是半个国光人的朱绍玉,与全团相处甚欢,这次担纲音乐与唱腔设计,他对《地》剧用了个有趣的比喻「说是也不是」。他认为好比拿剧情来说,编剧揉和了《长生殿》、《太真外传》、《长恨歌》等,相同的故事源头,著重剪裁后的结果,却产生不同的视界;音乐也是如此。剧中沿用传统的板式,如二黄慢板,但在原基础上加工浓缩,乍听之下,有熟悉味却无陈腔感了。整体音乐设计,掌握了以京剧声腔为主流,另一方面又必须反映唐代受到西域文化流播的感染,采用了《霓裳羽衣曲》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剧,「西域调」、「敦煌调」又适时地与京腔融合,所以说是京剧,它却是包括了不同多元项目的有机结合。
朱绍玉再三强调「无曲戏不成、有曲自成戏」,新戏只要掌控了剧情的节奏,便站稳了第一步。至于节奏的关键,则以声腔为紧要。板式的快慢,造就戏情骨架的松散与否。万不能为了编排上的新奇,凑用多种板式,而应是依剧情所需自发而用。以杨妃与君王死别的场景为例,《地》剧不沿用「反二黄」以抒发人物情绪,反而大胆套用少见的「徽调」来抒发生离之苦。朱绍玉解释:自从赵燕侠在《白蛇传》中使用过后,舞台上极为罕见,然此调耐人动听之至,或许日后《地》剧将因此唱段而流传下去。
盛唐由马嵬兵变转向途穷,却造就了千古凄美的传说。长生殿犹似铺展一方史诗般的水墨卷轴,唐风如烟,美人如玉。《地久天长钗钿情》正是呼应了久远以来的浩叹:「天长地久有穷尽时,情恨绵绵海亦难塡。」
特约撰述|李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