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玲与王柏森跨界携手。(国光剧团豫剧队 提供)
台前幕后 台前幕后

新豫剧主义

「杜兰朶」在梆子腔中现身

本土豫剧版的「杜兰朶」除了有传统梆子声腔的优势,也有像是松弛程式性身段、龙套宫女不再是僵化的道具、舞台场面调度等全新面貌的综合处理,以适应现代人观剧意识的需求。

本土豫剧版的「杜兰朶」除了有传统梆子声腔的优势,也有像是松弛程式性身段、龙套宫女不再是僵化的道具、舞台场面调度等全新面貌的综合处理,以适应现代人观剧意识的需求。

国立国光剧团豫剧队《中国公主社兰朶》

8月11〜13日

国家戏剧院

扎根南台湾近半世纪的国光豫剧队,在两岸文化交流的热潮里,它并没有摩拳擦掌,和京剧抢冲第一线;这个老字号的团队悄悄观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剧目,默默地走上戏曲现代化的路途。

不太擅长包装炒作的豫剧队,近来却由于即 将推出的大戏《中国公主杜兰朵》,成了传媒的话题。像是男主角的人选王柏森、巴蜀鬼才魏明偷的剧本,甚至剧队为何不老老实实地、照章搬演优秀的保留剧目,以维持基本的观众群?为何要大费周折地从川剧改编?这些问题都备受关注。

全方位制作跨新步

豫剧队的大队长韦国泰是一位全方位的制作人,其搬演「杜兰朵」的构想其实酝酿已久。早在一九九八年秋天,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与张艺谋执导的《图兰多》同在北京太庙演出,讯息传来,韦国泰怀抱奇想迳自寄出邀约,不意就此埋下了日后跨剧种交流的伏笔──不但剧作者魏明伦慨然应诺,同时还推荐该剧导演谢平安共襄盛举。

为确立豫剧的本体风格,韦国泰远从千里延聘河南籍的唱腔设计人才,特别要求将歌剧中的〈茉莉花〉与〈公主彻夜未眠〉两首歌谣作戏曲化处理,务必使其听来耳熟却不失豫味。另外,在服装设计方面,过去按照惯例先找本 地厂商招标、再到彼岸订制,往往是主角穿新衣、配角捡现成(不免造成风格的南辕北辙);然而,《中》剧却是打破陈规,直接邀请设计师,以戏为主,针对人物设计制作。这种以制作人全方位统筹各部门流程的制作方式,相较其他剧团集编导制作于一身的个人色彩、或各走各的路却无一主控者,豫剧队既有客观的视野又不失综览全局的能力,可说是取得两者的平衡。

豫剧皇后夜未眠

提起河南梆子,最佳女主角王海玲在这方戏台上,不知演过多少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中》剧算是她首度尝试诠释西方的题材。谈起接演新戏的压力,乐观开朗的她直说还好还好!由于全剧并不全然参照歌剧式的演绎,导演要求她打破程式化的表演风格,在中/西式的不同表现手段里寻找交流的新媒介。排戏的过程中,在主要架构确立后,导演给予王海玲相当宽松的演出空间;不像传统戏里身段台步都有定律:如走几步抖袖,过门(间奏)多久起唱等等。导演谢平安的安排,让演员比较有呼吸的空间,不会被角色压得没有思考的机会。至于,剧本中露骨的唱词和拥吻,会不会影响表演?王海玲认为年龄渐增,看待生命中的诸般现象,多已减去浮躁气,和小男生对戏时,难免有心结,不过演员上了台面,一切心防就会完然解放。她打趣笑道,目前只担心男主角──和她比武招亲,王柏森动起刀剑可是令要人畏惧三分!

王海玲同时寄望老观众放宽些标准,别以老腔老调来苛求新戏,逢演新戏,就贴上「拉洋戏」的标签。制作新戏,就应找出属于当代人的新的审美趣味;以《中》剧而言,其中有民歌小调与歌剧咏叹调的旋律,尤其板式的变化,打破固定的格律,几乎是一句一腔,减少了过门的使用,使得戏情十分紧凑。王海玲认为,如果能用学习的心态去面对,新戏的唱腔丰富、旋律华美,它的动人之处,自然不在传统戏之下。她强调自己并非是标新立异的一派,但是偌大的豫剧团,如果出不了新戏,也就陷入了死胡同。作为剧队的领头羊,王海玲义无反顾地必须接受挑战完成任务。

谢平安擅长为传统变新貌

这回受邀出任《中》剧导演的谢平安,曾在一九九七年与魏明伦联手以《变脸》一剧,改变了省川剧院团命运。今年的首届昆剧艺术节中,谢平安指导沉寂多年的永嘉昆剧团演出三大南戏之一的《张协状元》,此剧演出之 后,各方佳评如潮,戏剧界前辈郭汉城也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团」为之祝贺!如今,谢平安悠游穿梭在各个剧种如越剧、京剧、眉户剧(注)等之间,却丝毫不造成剧种特质的混淆。尤有甚者,他立意恢复传统戏台演剧的写意功能,避免在演出中暗场与实景实物上台;虽然表现形式是古典手段,内在精神呼应的绝对是现代意蕴。

谢平安的种种体悟,皆来自家学渊源(其母陈书舫系为川剧著名演员)与长期舞台实践所累积而成。他指出只要掌握不同戏曲或剧种间的共性与特性,即可从心所欲,应用自如,例如:建立《中》剧的表演风格,第一要寻求戏曲的共性,也就是虚拟性、写意性、综合性;其次确立剧种声腔的特色,反映在音乐和语言,必定是豫腔豫调的基础上。而具体呈现,则在于剧情结构与演出节奏两方面能搭配合宜,前者好比屋之架构清晰,保证剧情不拖沓;后者如同房内动线明快,人居其中不感压抑。此外,谢平安虽然相当肯定豫剧队藉《中》剧企图探索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实验精神,但是本土戏曲现代化的经验略嫌不足,各方配合基础稍弱。谢平安自承在场面调度上备感吃力,综合整排上恐会有遗珠之憾!

本土豫剧版的「杜兰朵」(《中》剧)除了有传统梆子声腔的优势,也有像是松弛程式性身段、龙套宫女不再是僵化的道具、舞台场面调度等全新面貌的综合处理,以适应现代人观剧意识的需求。传统身段的精化,点染即止可矣,而唯有考量观众的立场,才有双向流动的可能,否则演出本将与文学本无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看,《中》剧确实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注:

「眉户剧」为流布于陜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的新兴曲子戏。剧情往往自现代或历史故学取材,其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的形式,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梅笛为辅。谢平安曾担任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的导演。

 

特约采访|李翠芝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