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苍原》(喻非卿 摄)
现象‧现场

金装打造,上级品味?

从中国文化部2003年「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谈起

既冠上「国家」的称号,这十台作品便代表了中国大陆官方认定的当代舞台艺术最高成就,但「国家」的艺术品味与文化导向是什么?对于剧艺的提升是福还是祸?刻正在北京进行研究的戏曲研究者林幸慧,对这整个计划进行的过程与结果,提出了整体的观察与分析。

既冠上「国家」的称号,这十台作品便代表了中国大陆官方认定的当代舞台艺术最高成就,但「国家」的艺术品味与文化导向是什么?对于剧艺的提升是福还是祸?刻正在北京进行研究的戏曲研究者林幸慧,对这整个计划进行的过程与结果,提出了整体的观察与分析。

二○○二年底,中国文化部宣布:将花费四千万办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评选,为期五年。尽管中国各种评奖的浮滥与的流弊久已为人诟病,但文化部此议一出,由于牵涉到每年四千万人民币(约合台币一亿六千四百万)的专款挹注,立刻在大陆表演艺术界引起极大震撼。

去年底,第一轮「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终于揭晓。然而,眼看著电视上十个院团领导人风光受奖的镜头,再与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甚至文化部官员透露的讯息相对照,风光背后的辛酸,不免让人沈思。

与领导人的文化偏好密切相关

精品工程的出现与中国大陆领导人的文化偏好及浓厚人治色彩密切相关。众所周知,许多中共中央领导人酷嗜京剧;二○○一年一月,朱镕基看完中国京剧院「名家名段」贺岁演出后,兴致勃勃地对包括袁世海、李世济在内的老中青京剧演员发表谈话:「振兴京剧,发展京剧,我给大家当好后勤部长,需要钱,我给,只要能出好的剧目,要多少给多少。」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随后指示文化部:「请认真研究,学习镕基同志讲话精神,我们对京剧及其他重要剧种的精品创作要加大投入,这是文化的导向与宏观调控,请商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意见」。

二○○二年七月,「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正式成为文化、财政两部的联合工作项目;两个月内,一共有一百六十六台剧目被申报到北京,初选出三十台剧目。

院团被迫徒耗心力与金钱

依照文化部的办法,在三十台初选剧目确定后,财政部拨给每台戏六十万的专款,而地方政府也必须拨出相对的金额,让每台戏至少能得到一百二十万的「再加工基金」。由于有巨额资金,入选剧目几无例外地都朝「大制作」方向进行(否则评委怎么看得见钱花在哪里?);又因「精品工程」被视为「十六大」文化政策「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的具体实践,地方领导无不将之视作「政绩工程」,这就注定了各地领导对院团加工过程「无微不至」的干预。

地方领导的关心从「申报剧目」这关就已开始,既是自己的政绩工程,那么「在其任内诞生的作品」自然优先。因此,已被海峡两岸公认为传世精品、八○年代以来最优秀的一台戏曲《曹操与杨修》,连被申报参加初选的机会都没有。

但几家欢乐几家愁,没入选者也就罢了,入选者的难题才开始。文化部一年四千万的计划说得很动听,可财政部的算盘打得更精,要求地方政府必须「相对拨款」。若以每出戏六十万计,这四千万中至少有一千八百万必须由地方政府支出。然而,中国沿海与内地省分的贫富程度相去何止天壤,在一些西北省分,连公务员调薪都有困难。那么,对财政拮据省分的院团而言,地方「相对拨款」的金额真的会来吗?如果来了,又是排挤了哪些预算?

成熟作品「向上提升」的空间不大

至于那些财政宽裕省分的院团,面对的又是另一种困扰。由于地方政府在转拨财政部专款时相对比较爽快,对院团的干预也就更多,从主题思想、导演人选到演员表演、音乐舞美,巨细靡遗。往好处想,固然可说是地方政府重视本地艺术创作,但碰上官员与艺术家的品味相左时,导演的权威再大,也大不过各级领导。

由于领导们的势力尚未达成平衡,哪一层都是公婆,都有权对院团提意见,院团虽是原创,却谁也得罪不起,只能不断修改。加工过程的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所得的成果又不见得是创作团队想要的,如广东省,舍弃了本地原创导演的成果,但重金礼聘的湖北名导又与原创编剧意见不合,生生断送了极被看好的粤剧《驼哥的旗》;再如唯一进入初选的昆剧《牡丹亭》(上昆),大家私下都承认此时排演全本是吃力不讨好,可是院团无力否决「领导指定的」题目与导演,只能舍弃其他艺术成就远高于该剧的作品。

此外,能入选的剧目其实都是已成熟的作品,但整个办法的设计却要求院团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这些「向上提升」空间已经不大的作品上,任谁也看得出,若不限定专款只能用于入选剧目,而让院团也能用这些资源从事新的创作,可能比一味精修成熟作品更有意义。毋怪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论及这项工程时直言:「就是分钱嘛!借机会弄一大笔钱来分!」

十台戏有四台「振奋人心」的作品

既冠上「国家」的称号,这十台作品便代表了中国大陆官方认定的当代舞台艺术最高成就,但评选过程充满各方角力痕迹不说,评委的品味也与观众有差距。榜眼《商鞅》是少数被公认为实至名归的作品,北京剧协副理事长杨乾武解释说:「这出戏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现在年轻人不像我们以前那样有理想,社会价值观也乱,所以我们会为这样一出振奋人心的戏所感动。」

此言很能代表评委的想法与文化部的评选目的「文化的导向与宏观调控」,因为在十台戏中,这种「振奋人心」的作品就有四台,其中两台还是同一题材(一九四九年,「地下党」在国民党压迫下仍坚忍不屈的故事),另有两台藉古代背景歌颂君贤臣明,只有四台相对而言纯艺术的成分较高,但其中三台被排在最后三名。

二○○四年已经开始,新一轮申报参选的剧目也已陆续决定,这项工程对各地领导的意义,可从上海市将「本市有两台作品入选国家十大精品剧目」列为去年上海十大新闻一节看得出来。巨额资金的投入与从中央到地方的长期关注,对大陆表演艺术界究竟是福是祸,其实很难断言,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会有更多院团或自发或被迫地、拼命争取剩下的四十顶桂冠。

文字|林幸慧 清华大学中文所博士研究生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2003年「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以排名为序)

林幸慧╱整理

京剧《宰相刘罗锅》北京京剧院

话剧《商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川剧《金子》重庆市川剧院

歌剧《苍原》辽宁歌剧院

京剧《贞观盛事》上海京剧院

京剧《华子良》天津京剧院

舞剧《红梅赞》空军政治部歌舞团

闽剧《贬官记》福建实验闽剧院

杂技歌舞《依依山水情》遵义市杂技团、贵州省歌舞团

越剧《陆游与唐琬》浙江小百花越剧团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