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ademy of Music的「遗像」,如今制成铜面浮雕,镶嵌于原址附近的联合广场,由此不难臆测原建筑之宏伟气派。(陈炜智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歌舞上线Musical on line

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史上的十件大事

今日纵横全球的音乐剧,竟是源于一把无名火?纽约会成为戏剧之都,跟地铁通车有莫大关系?十件历史大事,让读者迅速一窥百老汇音乐剧百多年的流变发展,让你知道,音乐剧如何变成今朝今貌。

今日纵横全球的音乐剧,竟是源于一把无名火?纽约会成为戏剧之都,跟地铁通车有莫大关系?十件历史大事,让读者迅速一窥百老汇音乐剧百多年的流变发展,让你知道,音乐剧如何变成今朝今貌。

第一︰一把无名火 百年风流歌

一八六六年五月廿一日深夜,纽约十四街的豪华大戏院Academy of Music烧起一把无名火,剧场全毁,损失高达四十万美元。不料这场无名火,竟烧出音乐剧发展史的一章前情提要。

自古以来,表演作品将叙事与歌舞、俊男美女等共治一炉,早是商业剧场的常态,但一直到这把无名火所烧出的种种现象,这种表演形式才真正于史有载,「有例可循」。当年来自法国巴黎的某芭蕾舞团原订在秋天登台献艺,剧院毁于大火,该团顿时流离失所;同时,在十四街以南,百老汇大道与王子街交口,巨型娱乐场「尼布罗花园」(Niblo’s Garden)的经理则因担心将上档的闹剧《黑驼魔法师》(The Black Crook)剧本太弱,几经斡旋,最后乾脆订下两套表演,将之穿并演出整合同台,自同年九月十二日揭幕,上演长达一年余,创下四百七十五场演出佳绩;这也是戏剧史家公认「现代音乐剧场」的最早起点。

第二︰地铁隆隆向北开 时报广场卷风云

纽约因都市迅速开发,版图不断从早期欧洲移民聚集的最南端向北扩张,十九世纪中设立高架铁路(简称为El-Elevated Railroad),以解决城内的大众运输问题;在此同时,许多地下铁路线也在不同私人公司的计划下陆续开挖,到了一九○四年,较完整的地铁路线正式启动,购物中心、餐馆、旅店、剧场等纷纷北移,随著隆隆车声逐步向上城前进。

一九○四年四月八日,百老汇夹著第七大道、四十二街的三叉路口这个狭长的「长亩广场」(Longacre Square)因《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进驻新厦,正式更名为「时报广场」(Times Square)。时报广场及其四周的四十二街、四十三街、四十四街等,更因娱乐重心的北移而全面繁盛起来,到二○年代达到最巅峰,光是四十二街短短的一个街区(长不及五百公尺)就聚集了近十二家巨型戏院,加上各院分设专演夜戏的顶楼空中小花园,每晚华灯初上,一片笙歌舞影,好不热闹!

第三︰有声电影推波 画舫璇宫奠定形式基础

一九二七年十月六日,第一部同时兼有台词与歌唱、配乐的剧情长片《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在纽约举行世界首演,电影由出身综艺杂耍圈的百老汇秀场天王艾尔‧乔森(Al Jolson)领衔,好莱坞更因新开发成功的录音技术而迫切需要向剧界、广播界广揽人才,于是开始了为期近十年的「东向取经」运动。

同样在一九二七年底,十二月廿七日(距有声电影写下历史纪录不及三个月),《画舫璇宫》Show Boat正式于百老汇揭幕。此剧为所有文化学者、戏剧学者公认奠定美国音乐剧场表现形式之基础、开拓表演内容题材的里程碑,作曲者杰洛姆‧科恩(Jerome Kern)被誉为「美国戏剧音乐之父」、剧作家奥斯卡‧汉玛斯坦二世则被尊为「音乐剧场的祖师爷」。

第四︰经济大萧条 重挫音乐剧工业

一九二九年十月,纽约股市崩盘,整个美国,乃至于全世界的经济也因此产生连锁骨牌效应,史称「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在此巨变发生的原点,多少商人巨贾一夕之间家破人亡,著名的词曲创作者、编舞家、大明星等,索性搭上好莱坞的有声电影列车,踩著前人足迹,浩浩荡荡前往加利福尼亚淘金去也。

第五︰奥克拉荷马之恋  首开原版卡斯录音之风

三○年代初期,好莱坞身陷有声电影发展初期的狂潮,因滥制滥拍,致使歌舞片成为票房毒药,许多在大萧条时期西向淘金的创作者,在合约到期后黯然返回纽约;其中有不少人在好莱坞接受了电影媒体的洗礼,惊异于电影流畅无比的叙事能力,带著这个「剧场电影化」的梦想,重返百老汇,尝试尝试开拓音乐剧场的文学范畴、叙事美学等。

一九四三年,奥斯卡‧汉玛斯坦二世与作曲家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dgers)首度合作,以轻松愉快的小品喜剧《奥克拉荷马之恋》Oklahoma!为舞台,大展才华,他们摒弃俗套,仅让男主角在空旷的舞台上清唱「草原上的黄金露珠结成薄雾…」(There’s a bright golden haze on the meadow……)开启故事。罗杰斯与汉玛斯坦联手形成的「罗汉二氏」(R & H)艺术势力立即风行草偃,美国音乐剧场——乃至于全球的音乐剧场,以及所有以「音乐、歌舞化」的叙事手法来陈述故事的作品,都以此类创作方式为尊。

《奥克拉荷马之恋》也首创唱片公司邀集原版卡司及原剧创作录音之风气,这种「原版卡司录音」,到四○年代末期,已经成为美国流行唱片工业最畅销的一支类型,五○、六○年代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音乐世界》The Music Man、《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等,包括舞台版录音和电影版声带,都蝉连排行榜冠军达数十周,连同时期猫王或披头四的热门歌曲都无法与之匹敌。

第六︰亚斯特饭店遭拆,剧院区惨淡岁月

一九六八年二月,昔日时报广场绝代风华的象征——亚斯特饭店(Hotel Astor,)惨遭拆除,亚斯特饭店的失守,宛老百汇发展史上的「七七事件」,整个剧院区最惨淡的岁月便正式开始,剧院数大量减少;这场浩劫一直持续到一九八二年,同时有五间戏院被拆建成俗艳的饭店,拆除当日,戏院内部的座椅仍未撤开,门口警戒线外则聚集了影坛、剧坛知名演员,手中拿著曾在这些戏院上演过的名剧选段,马拉松似地一段段在院前朗颂……。

亚斯特饭店遗址如今盖了一栋外表丑陋的办公大楼;内部有间专演大型音乐剧的戏院。因舞台过宽过深,观众席过分敞阔,以至于演起戏来台上台下毫无互动可言,开幕至今三十年来从未有作品上演超过一千场,更多时候是黯然下档,因此被业界封为「受诅咒的戏院」。

第七︰表艺图书馆 开创纪录音乐剧作品

一九六五年,纽约市「表演艺术图书馆」(Library of Performing Arts)正式成立,四年后,该馆旗下再增设「TOFT」(Theatre on Film and Tape)分支机构,希望能募集资金,,将稍纵即逝的剧场艺术记录下来。经过极艰难的募款过程,终于在一九七一年录制了第一部作品(外百老汇的日本摇滚歌舞剧The Golden Bat),一九七四年开始,在与无数的工会团体斡旋之后,百老汇等级的表演也纳入纪录范围。

一般人可能无法想像,录制舞台剧作品是多棘手的事——TOFT必须取得前台后台每位与这场表演相关的人签字同意,否则录影计划便会因此泡汤,或者,不同意的个人便得以不出现在将被录制的表演里,而由后补演员、乐师或其他同仁瓜代。不同意的理由有很多,最特别的则是某些演员坚持舞台艺术是舞台艺术,永远无法透过任何影像记录手法将之保存,所以不肯接受拍摄;影剧多栖的红星克里斯多夫‧华肯(Christopher Walken)主演的舞台剧作就甚少被录像保存。

截至去年,TOFT已经累积了超过六千部作品,(据TOFT 估计,平均一部音乐剧纪录片制作成本为一万两千美金,去年TOFT 共计完成六十五部作品。)就连剧坛人士如导演山姆‧孟德斯(Sam Mendes)、哈洛德‧普林斯(Harold Prince)等,都是位于林肯中心纽约市立表演艺术图书馆三楼的TOFT之常客。

第八︰领导同性恋议题,红缎带从东尼奖开始流传

六○年代后期开始,百老汇剧场有愈来愈多同志表演者、创作者以及消费者将自己的性向化暗为明,此举曾让保守派评论者大声疾呼「莫让同性恋统治百老汇」。

不论同志或非同志,过去二十多年来剧场界与爱滋病进行一场恶战中,爱滋病对纽约剧场界的伤害,和经济大萧条或经典历史建筑拆迁等,所造成的冲击,绝对值得相提并论。例如《歌舞线上》创作者麦克班奈特及《美女与野兽》的剧作家霍华艾许曼,都不敌爱滋摧残而过世。当值人心惶惶的关卡,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走的会是谁?

杜甫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值今日,演员工会(Actor’s Equity)每年举办义卖、义演,筹募巨款建立爱滋病关怀基金,如今在全球各大影视晚会被视为「最正式配备」的红缎带爱滋结,据信最早便是从纽约剧坛东尼奖颁奖典礼开始流传的。

第九︰铁鞋踏破无觅 史料手稿出土

一九八二年,纽泽西州某仓库内意外发现了约莫八十大箱的极为珍贵的二○年代音乐剧资料,经过五年的整理,一九八七年三月十日《纽约时报》头版正式报导了这批资料的详细内容,其中包括葛希文兄弟从未出版的三套经典名剧总谱、「美国戏剧音乐之父」杰洛姆‧科恩的一百七十五首歌曲、以及多位超重量级创作者的作品。当年这些歌曲只留下流行版录音,和调整、简化过的流行版乐谱,而这批宛如「孔壁古文」的珍宝,却全都是作曲家、编曲家的亲笔手稿!不说别的,光是《画舫璇宫》在世界首演第一场之后、因演时太久遭删的近半小时原版编曲手稿,就足以让这次事件名垂青史,更何况共有足足八十大箱的珍宝同时出土。

第十︰都市更新剧院重修 四十二街重回水银灯下

四十二街在一九二○年代与百老汇音乐剧一起成为华光璀璨、纸醉金迷的代称。然而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剧场歇业,戏院纷纷改换跑道,转而演起电影,至六、七○年代,无力整修的戏院只能在百老汇街头日渐凋蔽,改成三流芭蕾舞团的演出场地,再改成色情电影院、脱衣舞厅,终于在光采褪去数十年后关门歇业。

九○年代初,纽约市政府成立专局负责推动「四十二街暨时报广场更新计划」,成功说服大财团出钱修复这些经典绝美的老戏院,至今七年余,四十二街已经被修复得敞亮热闹,距二○年代的辉煌盛景似去不远。

百老汇——特别是百老汇音乐剧的精神象征——四十二街在远离剧院特区心脏地带七十年后,终于重回水银灯下、红氍毡上,为新世纪的观众再唱未来百年的风流韵事。

 

文字|陈炜智 旅美音乐剧工作者、「音乐剧的秘密花园」网站主持人之一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