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掌舵造就《歌剧魅影》旋风
洛伊•韦伯在剧坛有今日的地位,其实最该感谢两位导演――百老汇传奇天王哈洛德•普林斯和出身莎剧的崔佛•南恩(Trevor Nunn)。
当《万世巨星》在伦敦与百老汇首演时,几乎无「舞台美学」可言,全剧被堆砌成今古交错的大型演唱会,
到了约十年后,《艾薇塔》的唱片大卖,洛伊•韦伯及搭档提姆‧莱斯(Tim Rice)决定将之搬上舞台,邀请普林斯为其掌舵,这才终于将洛伊•韦伯的作品从哗众取宠的热门歌友会提升成有风格、有品味的「百老汇等级」作品。
两人在约八年后再度合作,《歌剧魅影》在普林斯的统御下,以出色的场面调度和环境剧场的氛围,遮掩了戏剧文学上的不足之处,使之一跃成为全球最卖钱的音乐剧,连今年(2004)美国共和党为拉拢选票,党中央还下令到百老汇「包场」,要让恪守清教徒传统美德的保守派党员与家人共享极尽声色之娱的《歌剧魅影》。
可惜在九○年代尾,改编自儿童文学的《微风轻哨》Whistle Down the Wind在美试演,普林斯与洛伊•韦伯因歧见而分手,阵前换将的《微风》一剧并不成功,反而是下档后重新制作的英国巡回版较予人温暖清新的感觉。
崔佛‧南恩出手,推叠《猫》剧奇观
除了普林斯,洛伊•韦伯另一位长期合作的对象则是出身皇家莎剧团的崔佛‧南恩。
或许与南恩长年在莎剧团体中的训练有关,很多时候由他执导的音乐剧会因过分胶著於戏文,或陶醉于由舞蹈、布景等堆砌起的视觉奇观,而丧失焦点。近年由他执导的经典名剧如《窈窕淑女》、《奥克拉荷马之恋》、《南太平洋》等,都有类似问题。然而他延袭自普林斯「电影剪接」式的场面调度手法,却深深掳获人心,特别是大量使用旋转舞台、升降平台的效果,很得一般观众喜爱。
南恩与洛伊•韦伯近年的作品,往往沦为大而无当的绣花枕头,然而他们在八○年代全盛时期的合作,倒颇具看头,尤其是《猫》剧――在两人原先的构想里,《猫》剧就像一场巨型的马戏秀、贺岁秀(pantomime),没有剧情,没有主题,就只有满台乱跑的猫,南恩想借此激起场上观众的赤子童心。然而他并未因此让《猫》成为松垮垮的奇观拼盘,在《猫》剧第二幕,剧场老猫葛斯和芳华不再的Grizabella成为重心,拉出这条「追怀旧日种种美好」的主线,使《猫》有了宛如白先勇《台北人》的深度,葛斯和Grizabella就仿佛猫群里的玉观音金兆丽和钱夫人蓝田玉,追怀著往昔的繁华盛景,看著人聚人散,春去春来。
戏迷殷殷期盼新作,可是洛伊•韦伯很忙…
从《万世巨星》到《艾薇塔》,从《猫》到《微风轻哨》,洛伊•韦伯的创作王国明显已经丧失他在摇滚年代所展现的开创性,取而代之的是剧场大亨维系版图的守成之作。
这位流行歌剧巨擘最新作品《白衣女郎》Woman in White将在今年夏末秋初於伦敦上演,而在百老汇的地盘上,除了成绩不佳的《孟买梦》,已经三年余未见洛伊•韦伯的新作。他的下部百老汇作品何时问世?分散世界各地的洛伊•韦伯迷纷纷在网路聊天室热闹提问,很可惜,我们并不晓得确切的答案。因为洛伊•韦伯在《白衣》上档之后,除了要费神监督《歌剧魅影》电影版的后制工作,还得分心将他最钟爱的《真善美》重新推上伦敦。至于这次新版制作中是否会有雪云撩绕的阿尔卑斯群峰,或者拔地擎天的华丽天主堂,值得剧迷期待。
PAR名词解码室
佛德烈克‧罗威与搭档亚伦‧勒奈(Alan J. Lerner)因缘巧合地成为英国自六○年代中期以降流行音乐剧(也有人称为流行歌剧或摇滚歌剧)的灵感泉源,他们合作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广受喜爱。而两人早期作品《南海天堂》Brigadoon插曲〈Come to Me, Bend to Me〉主旋律则被洛伊•韦伯虔诚地袭用于《歌剧魅影》剧中男主角的独唱〈Music of the Night〉。
韦伯重要作品一览
1971《万世巨星》
1976《艾薇塔》
1981《猫》
1984《星光列车》
1986《歌剧魅影》
1991《日落大道》
2004《白衣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