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宗庆打击乐团《击乐画像》(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看见台湾当代 ──第三届台新艺术奖 第三届台新艺术奖

表演艺术入围点将录

第三届「台新艺术奖」入围名单揭晓,标榜「借由广泛而长期的观察纪录,即时回应艺文生态的发展趋势」,二○○四年的名单上透露了一些值得关切的艺术发展讯息。

例如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在二○○四年颇见丰收。多件出色的跨界作品获得提名,例如:《军史馆杀人事件》、《有情世界—书法与空间的对谈》、《城市漂旅-释放与失落》、《柳‧梦‧梅》、《Click, 宝贝ㄦ》、《鬼姑娘的传说》等。历年以跨界创作为诉求的案例虽不缺乏,但常流于顾此失彼的拼贴拌炒;本次入围的跨界作品,不单各领域艺术家能畅展所长,确实也交映了较前耀眼的光芒。

「台新艺术奖」凝聚各方人力和心力于艺术生态的纪录、文化趋势的观察,目的除了反映过去,也著眼于探望未来。本届入围名单中出现多位新露头角的年轻世代,不单纯是因为他们聚显了艺术创作的一些新趋势、也因为这些趋势同时隐有思想扩充的实质意义。

第三届「台新艺术奖」入围名单揭晓,标榜「借由广泛而长期的观察纪录,即时回应艺文生态的发展趋势」,二○○四年的名单上透露了一些值得关切的艺术发展讯息。

例如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在二○○四年颇见丰收。多件出色的跨界作品获得提名,例如:《军史馆杀人事件》、《有情世界—书法与空间的对谈》、《城市漂旅-释放与失落》、《柳‧梦‧梅》、《Click, 宝贝ㄦ》、《鬼姑娘的传说》等。历年以跨界创作为诉求的案例虽不缺乏,但常流于顾此失彼的拼贴拌炒;本次入围的跨界作品,不单各领域艺术家能畅展所长,确实也交映了较前耀眼的光芒。

「台新艺术奖」凝聚各方人力和心力于艺术生态的纪录、文化趋势的观察,目的除了反映过去,也著眼于探望未来。本届入围名单中出现多位新露头角的年轻世代,不单纯是因为他们聚显了艺术创作的一些新趋势、也因为这些趋势同时隐有思想扩充的实质意义。

入围作品:朱宗庆打击乐团《击乐画像》

作品介绍:

这是一次听觉经验结合视觉印象的打击乐演出。

三首委托创作曲,《明暗之间》为法国打击乐名家艾曼纽‧瑟裘所作,全曲在黑暗中,使用打火机与萤光灯、白手套等召唤出视觉与听觉齐具的感官经验。驻团作曲家洪千惠所创作的《击乐画像》,由四幅「音画」所组成,画面以几何图形作为基本构图,引领观众用感受和想像来作画。第三首是委托美国作曲家马克福特创作的《鼓动!》,五位演出者在演奏时,一边沿著舞台移动,一边必须敲打定音鼓皮、大鼓皮及手鼓,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舞台效果。

观察团入围理由:

蕴含丰富肢体语言的击乐,乃是音乐剧场创作型态最自然的开路先锋。朱宗庆打击乐团近年以此做为其表演特色,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作品,同时鼓励国人大胆创新;不但在国内乐界引领风骚,进而打破严肃音乐之藩篱。(台新观察员/樊慰慈)

台湾的音乐表演团体,往往面临无法创新、发展自我特色、有效经营欣赏群众的困境。朱宗庆打击乐团则是其中极少数能在演出水准、舞台效果和新鲜创意等各方面,积极保持全方位并进发展的团体。这场演出不但发挥乐团精湛的演奏实力,同时也带来视觉与音效方面的多种创举,堪称台湾乐坛活力的标竿。(台新观察员/杨忠衡)

入围作品:NSO歌剧系列《唐‧乔望尼》

作品介绍:

音乐总监简文彬指挥,剧场导演赖声川执导,由巫白玉玺担任男主角,陈妍陵、陈美玲、罗明芳为三大女主角。十八世纪的男女情爱纠葛,时空搬移到二十一世纪的台北,由一对现代夫妻观看电视《唐.乔望尼》拉开序幕,诠释重心也由唐‧乔望尼遭天遣的传统观点,转移到几个遭唐.乔望尼调戏的女子身上,刻画几个不同背景女性的心理告白。

观察团入围理由:

此项演出承续NSO一系列「半歌剧」明了易懂的呈现方式,再次博得听众广泛的共鸣。导演赖声川有效地操控著舞台气氛的变化与演出的流畅。多位国内歌唱家均匀、高水准的表现,尤其将剧中许多复杂的重唱诠释地相当清晰。(台新观察员/陈汉金)

完美的歌剧演出,可说是各个表演条件微妙组合之下方能构成,不可能靠某个单项来造就。NSO的《唐.乔望尼》虽然采取了大胆的现代诠释方式,但是在导演赖声川与音乐总监/指挥简文彬的搭配下,使这部歌剧的各要素契合无间,全剧流畅、机智、趣味而整体结构扎实。难能可贵的是,整组本土演出阵容,带来细腻而高完成度的表现,令人赞叹!(台新观察员/杨忠衡)

入围作品:NSO歌剧系列《诺玛》

作品介绍:

简文彬指挥,剧场导演黎焕雄首度执导歌剧,旅义女高音朱苔丽饰演诺玛,徐以琳担纲雅达姬莎。黎换雄在整部歌剧的演出风格上,采取强烈冲突感、高反差对比的张力进行,古代与现代的并陈对比,罗马时代与现代人的装束错格式地同时登场。空间设计保留乐团与指挥的主体呈现,表演区位以圆弧形为概念,往下舞台延伸,具弧度之坡道,形成三至四层高差,舞台后方升降的白色布幕提供视觉变化和投影之用,场面调度富层次;舞蹈演员于音乐过场之间,铺衍后设的戏剧想像。

观察团入围理由:

由音乐总监简文彬带动下,国家交响乐团近年来,在演出企划和行销上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其中尤以平均半年一出的西洋传统歌剧系列为最,每次均与国内不同领域剧场工作者合作激荡。黎焕雄为各角色赋予上下半场互呈古今倒错的对比装束,使《诺玛》单线发展的剧情结构立体化。朱苔丽、廖聪文、徐以琳等实力派声乐家丝丝入扣的诠释,共同为国人献上这出代表美声唱法登峰造极的作品。(台新观察员/樊慰慈)

女高音朱苔丽以声音刻划这位戏剧性冲突等同希腊悲剧中「米蒂亚」的主角女祭司诺玛,让观众在音符之外,能具体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挣扎。舞台、灯光、服装等各部门的分工,使得整体呈现不致尴尬;在悲壮沈重的戏剧氛围中,导演「举重若轻」的诠释手法,不仅细腻捻来,并提升了这项演出划时代的戏剧意义。(台新观察员/傅裕惠)

入围作品:十全十美女节《柳.梦.梅》     

作品介绍:  

导演戴君芳从汤显祖《牡丹亭》原著的〈幽媾〉、〈欢挠〉、〈冥誓〉三折裁剪而出《柳.梦.梅》,不同于原著中杜丽娘之「女惊梦」,此版本为柳梦梅为主之「男惊梦」,并赋予现代人的幽默。由施工忠昊设计的舞台主要装置,是一座由脚踏车踩踏带动的圆形旋转舞台,以及具有翘翘板造型与功能的一桌二椅组。导演戴君芳借由动态的装置,将表演的节奏赋予视觉性。再者,装置的流动性,象征性地诠释出此剧主题:人与鬼、梦幻与现实、礼教与情欲之种种对立面向的交会与冲击。

观察团入围理由:

演员原汁原味的昆剧表演方式,并没有妨碍导演的游戏理念,戏文与唱词转化为有趣的视觉对应,松动了固若金汤的表演程式,让剧场元素有机可乘,合成解构版的柳梦梅。(台新观察员∕黄寤兰)

撷取传统戏曲经典片段,将幽远舒缓的昆曲表演语汇置入现代剧场的叙事时空,呈显优雅简洁流畅之美,同时施以诙谐拼贴手法,不忤原汁韵味之余,更赋予今人摩登解读视野,增广其隽永趣味,成为二○○四年台湾小剧场创作生态中一张新鲜清丽的容颜,是其值得鼓励的起点。(台新观察员/杨美英)

入围作品:水影舞集《影子般的思绪》

作品介绍:

创作想法源自编舞者谭惠贞已过世的父亲,在她大学毕业那年,写给她一封必须等到民国一○○年才能拆封的信开始。谭惠贞将这种内心不断挂念、等待的情绪,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舞蹈由四个段落组成,舞台简约,纯粹只有舞者身体与光影,且自始至终连贯一气。

观察团入围理由:

以一种诗意极浓的语调,运用舞蹈表演最基本的元素,在一片跨界实验呐喊声,微声但坚定地考掘人类心底深处那源源不绝、千变万化的思绪,是一支有灵魂的作品。

编舞者谭惠贞努力转化芭蕾的压抑性格,以期找到肢体表现的最大自由度,这部分的努力虽然仍未臻化境,但其精神是不折不扣现代的。(台新观察员/赵绮芳)

编舞者兼主舞者的谭惠贞对去世父亲感念的引发,领著群舞者进入她的创作中,呈现的是具层次及发展性的舞作,可贵的是没有掉入伤心欲绝的泥淖,而是经由悲痛转化后延伸出的简洁形式,营造出清新而具张力的结构。(台新观察员/胡民山)

舞蹈编创诗意流畅,架构完整。作品由关于「思绪」的抽象抒发,转变为编舞者对于亡父的追忆与思念。舞蹈语汇以现代舞蹈蹈动作为主,结合民族舞蹈之手势以及日常生活动作。舞作整合运用剧场元素,在光影变化中酝酿耐人寻味的氛围。(台新观察员/赵玉玲)

入围作品:世纪当代舞团《海洋狂欢节》

作品介绍:

以表演融入开放式公共建筑,编舞家姚淑芬结合自来水博物馆的古迹建筑,以舞蹈、水影、影像和空间,表达她对生态环保的关怀。

整场演出,运用自来水博物馆园区的三个不同地点——户外戏水区、自来水博物馆户外回廊、自来水博物馆内,以场地的特殊地景与原有装置为元素,带岀一连串与演出环境唇齿相依的剧场景观,而观众则尾随舞作不断移动位置,每段舞蹈的素材与传达的内容都与这座古迹间充满著密切的联结。

观察团入围理由:

舞团善用演出空间特质,结合肢体动作与影像装置,将原为海洋生物博物馆编创的小舞,发展为讽刺海洋生态环保的幻想演化之旅。舞蹈始于户外水中嬉戏,经过婚纱照回廊的讽刺仪礼,最后止于博物馆内萧瑟的机械世界。(台新观察员/赵玉玲)

反映新时代新人类的舞作-即时、当下、随性、游戏是时下年轻人的生活态度。自来水场的环境和设备启发了编舞家的灵感,海洋狂欢节以拼贴、极简的手法,描述年轻人新的两性关系与生活态度。(台新观察员/江映碧)

入围作品:光环舞集《水域70%

作品介绍:

《水域70%》为光环舞集婴儿油与「身体声音」结合的新里程,编舞家刘绍炉试图在没有音乐配乐下跳舞,而是要专注到身体内在的「声音」,并从动作中牵引出人声,以身体自有的声音作为舞者的伴奏。

整支舞作以抽象写实的方式呈现游鱼、波浪、海虫、暴风雨、急流冲刷等不同的水世界。整晚舞作共有〈潮生〉、〈网戏〉、〈神形〉、〈泽鸣〉、〈雷雨〉、〈轮回呐喊〉、〈和平之螺〉七段。

观察团入围理由:

年度作品《水域70%》以生态的观察注入了生命的关怀,运用暗喻的手法提出对生态的控诉,更提供了人们在恶质的环境中不被击垮的生存之道。危险性动作的挑战、内面性声音的呐喊,在简洁有力的形式中累积了表演能量,构成了作品的完整性,是光环多年来积累的登峰之作。(台新观察员/胡民山)

舞蹈原创性与技术性兼具,是舞团「婴儿油」系列中之杰作。编舞者在「与油共舞」的框架中,持续实验人声、呼吸与动作的互动关系。重心转换与移动技巧自成一格,滑溜收放之间掌控自如。舞作空间层次构图多变,编舞结构细密。(台新观察员/赵玉玲)

入围作品:身声演绎剧场《光音》

作品介绍:

《光‧音》结合了音乐、戏剧、肢体、仪式等元素来呈现,创作灵感来自导演吴忠良成长过程与抚育小孩,对母亲及妻子的观察,面对「母性」无穷尽的爱与强大包容力,进一步放大观照到「爱」与「空」的课题;作品让观众有如沈浸于「古老音乐会」当中,人声、器乐和肢体回归到最纯然的状态。

演出特别邀请浸淫世界民族歌谣近三十年,研究被遗忘的平埔族文化与歌谣多年的潘丽莉,担纲剧中喻意「母亲」的角色,同时邀请到台湾罕见的舞火艺术家,以火舞入戏。

观察团入围理由:

充分运用华山特区四栋连续仓库(四连栋)的景深与空间共鸣,层层的黑纱铺陈出空间层次,光影朦胧中、人声、乐器、肢体与火光共舞,积叠而抒情的意象,构成宁静纯粹整体氛围,构建出一处引动观众神往莫名的秘密心灵花园,堪称二○○四台湾小剧场于替代性展演空间创作成功的一页。(台新观察员∕杨美英)

《光‧音》的表演虽然与身声演绎社过去的作品大抵雷同,但去掉了芜杂造作,有效创造了素材所能产生的诡魅动人氛围,让参与者恍如经历一场表演的盛宴,是台北另类场域中值得重视的持续尝试。(台新观察员∕黄寤兰)

入围作品:明华园歌仔戏团《白蛇传》

作品介绍:

明华园新编全本《白蛇传》运用各种声光技巧、舞台特效,像是舞台上出现的千年白蛇和三头怪道具,演员吊钢丝空中飞行,都创造剧场惊奇。尤其〈水漫金山寺〉一段,动用三部消防车、镇暴水柱、二台大吊车,让舞台延伸到天上,营造出立体真实感。另外,《白蛇传》由明华园当家小生孙翠凤反串旦角饰演白蛇,当家小旦郑雅升饰演青蛇,融入川剧变脸特技,和现代舞的柔美身段,充分展现歌仔戏的庶民性格。

观察团入围理由:

在《白蛇传》的演出中,明华园再一次强烈展现一向坚持的制作风格和态度,炫丽多彩的演出和贴近俗民大众品味的美学意识,是台湾传统戏曲发展中令人无法忽视的现象,值得更多的关注讨论。(台新观察员/陈正熙)

此作品无论在编剧、服装制作、舞台呈现各方面都颇能突破传统局限,天真、无拘地自由挥洒,展露出歌仔戏固有的畅旺生命力与亲和力。〈水漫金山寺〉一景尤其充分发挥户外演出的特性,以异想天开的创意营造出非凡的气魄与格局。(台新观察员/陈汉金)

入围作品:创作社《嬉戏:WHO-GA-SHA-GA 

作品介绍:

纪蔚然编剧,符宏征导演。《嬉戏:WHO-GA-SHA-GA》具有后现代剧场的风格,刻意模糊故事的完整性,而由碎片拼贴而成。剧本描述台北城内两派人马内乱、中央政府流亡到高雄、宜兰基隆和鼻头角都吵著独立……,夸张、荒诞的闹剧形式,集合纪蔚然对大众媒体浮滥的语言和文化生态的采集,并挪用许多大众文本,写成充满嘲讽末世的九个戏中戏。

导演将原剧中的两个角色,再分出另外两个分身的角色,让两名演员看似入戏,却维持一定距离观看「毁灭」的台北盆地,在嬉闹中显露出小人物的悲剧。舞台设计王孟超利用许多现成物件,在小剧场里,营造出台北城毁灭后的废墟空间。

观察团入围理由:

剧充满作者独白批判的小剧场制作《嬉戏》,即使仅透过两个角色呈现不同场景的对话,却使观众目睹剧场表演的趣味、活力,以及对当前台湾社会的诸多不公与荒谬。导演非但不受限于剧作格局,反能成功运用年轻演员,发挥表演与肢体创意,让观众在模拟现实的精采演出之外,同时欣赏到形而上的抽象美感。作者看似嬉闹的无聊对话,事实上隐含著对周遭环境最深的关切与责难;看似「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创作动机,却能诚实挥洒出当代少见的文字想像与活力。(台新观察员/傅裕惠)

虽然宣称「胡搞瞎搞」,但社会观察锐利、语言洗炼、结构清楚的文本,导演熟练的场面处理与节奏掌握,和年轻演员充沛的爆发力与潜力,都令人印象深刻,是年度小剧场作品中,少见的创意与品质兼备的佳作。(台新观察员/陈正熙)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