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罗伦.费索改编自希腊神话的《伊卡鲁斯》。(2006年国际小剧场艺术节 提供)
戏剧 2006年国际小剧场艺术节

人.偶.嘉年华 撞击「操控美学」

「偶」的创意运用已经成为新的小剧场美学风潮,今年在牯岭街举办的「2006年国际小剧场艺术节」就以「偶」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德、英、台的六个表演团队,展开长达一整月的「人偶嘉年华会」活动,以演出、教学工作坊、展览活动,多方面谈讨人偶之间的「操控」关系。

「偶」的创意运用已经成为新的小剧场美学风潮,今年在牯岭街举办的「2006年国际小剧场艺术节」就以「偶」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德、英、台的六个表演团队,展开长达一整月的「人偶嘉年华会」活动,以演出、教学工作坊、展览活动,多方面谈讨人偶之间的「操控」关系。

2006年国际小剧场艺术节~人.偶.嘉年华

《爱》TIN NIIGHTNING

7/7〜8   7:30pm 

7/8〜9   2:30 pm

《在世界的房间》

7/11〜12   7:30pm 

《如此这般,我们在这里》HOW WE KNOW WE ARE HERE

7/13   7:30pm 

7/14   7:00pm    21:00pm

《当蕃茄酱变蓝色的那天》THE DAY THE KETCHUP TURNED BLUE

7/15   6:30pm  7:00pm  7:30pm  8:00pm  8:30pm

7/16   2:30pm  3:00pm  3:30pm  4:00pm  4:30pm

《伊卡鲁斯》

7/19〜21   7:30pm 

《我是另一个你自己》I AM ANOTHER YOURSELF

7/22   7:30pm 

7/23   2:00pm  4:30pm

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INFO  02-23919393

「2006国际小剧场艺术节」以「偶」为主题,邀请来自美、德、英、台的六个表演团队,齐聚牯岭街小剧场,展开长达一整月的「人偶嘉年华会」活动,以演出、教学工作坊、展览活动,多方面谈讨人偶之间的「操控」关系。其中来自美国的《当蕃茄酱变蓝色那天》充分发挥「玩具剧场」轻松有趣的视觉设计,使用杯、盘、茶壶、榔头等物件扮演角色,呈现儿童心中感人的想像,一推出票即售罄,目前已决定加演四场,让更多观众感受精致偶戏的魅力。

一直对偶戏相当有兴趣,之前也参与NSO偶剧《火鸟》演出的艺术节总监杜思慧说,在她自己的偶戏表演经验中,充满许多不可思议的经验感,「一方面要放掉自己,把生命赋予在偶上;一方面又感受到偶的回馈,仿佛与自己融合为一。」在咀嚼人偶关系的同时,她深刻觉得「偶」的观念不再只是单向或传统的,而能借由「操控」观念,产生更有创意的演出,进而呈现表演中的阐述观点,「于是有了这次艺术节的概念,期待邀集不同型态的偶剧演出,撞击出『操控美学』的新视野。」

《当蕃茄酱变蓝色那天》体验亲密观赏经验

杜思慧邀请了她在纽约莎萝劳伦斯大学的戏剧老师,同时也是集编导设计、世界知名的美国操偶者与表演者于一身的丹.贺林(Dan Hurlin),带来一九九七年的「玩具剧场」经典作品《当蕃茄酱变蓝色那天》The Day The Ketchup Turns Blue。蓝白相间的小舞台上,放著桌子、高级瓷器、汉堡模型;灯光渐暗,一个人点亮蜡烛,站至舞台后面,盘子、茶壶、榔头等剧中角色,一下被线吊起来,或突然从舞台下方出现,配合后墙上投影的故事内容与细腻电影配乐,充满童趣惊喜。

这出故事是根据剧作家约翰.罗素(John C. Russell)八岁时写的九行故事改编,一人演出,演出时间不到十三分钟,每次只限制十二名观众入场。「我记得自己在美国看这出戏时,房内只有四名观众,大家紧靠著舞台,专注盯著剧情,是很特殊亲密的观赏经验。」杜思慧说,此剧一推出大受欢迎,牯岭街小剧场已决定不计成本,紧急加演四场。

各国作品体验新的「操控」关系

另一名来自美国的克里斯.葛林(Chris Green),带来个人最新作品《爱》Tin Lighting,结合其原创音乐、生活物件、皮影戏、以及十九世纪光学仪器,展开一段实验偶剧技巧与舞蹈动作的对话。克里斯.葛林的作品曾受邀于美国、印度及各大艺术节演出,最新作品是关于一个针孔摄影机和一架巨大华丽钢琴的对话。

英国的《如此这般,我们在这里》How We Know We Are Here,是整档活动中,唯一没有「偶」的节目,但创作者凯西.席葛(Cathy Seago),利用舞者与影像的互动,让舞者借由快速的动作带动著影像流转;舞者操控画面的产生,画面也重现了舞者的速度,进而化诠释了另一层「操控」关系。来自德国的年轻艺术家佛罗伦.费索(Florian Feisel)则改编希腊神话《伊卡鲁斯》Icarus,把自己压缩进一个模拟太阳的大铁圈中,用人头大偶、羽毛、手偶等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艳的画面,在欧洲戏剧节演出后广受好评。

台湾两部作品参与

「沙丁庞客剧团」的《在世界的房间》,以及「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的《我是另一个你自己》则是台湾在地的两大演出代表。前者改编法国小说《最后十二天的生命之旅》,融合偶戏、默剧,讲述病童简单纯真的期待与愿望;后者则专为成人观众制作,以执头偶形式呈现,出入多层次的舞台意象,让观众成为再创作者,在各有残缺的角色中自由编写故事,曾入围台新艺术奖二○○二年度十大表演艺术。

除了演出之后,艺术节也邀请国内外表演团体,针对表演者身体、偶的种类与创作、玩具剧场等不同主题,举行教学工作坊,并于牯岭街小剧场举办成果发表展,欢迎具剧场经验,及对偶戏有兴趣的表演者踊跃报名。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