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乐要冲出台湾这个地域的限制,钟耀光认为除了中西交流之外,另一个方向就是把国乐团与世界的音乐来接轨。应该要打破过去的格局,将「国乐」的定义拓宽为「所有国家的国乐」,而不是将国乐「西化、洋化」、或者「洋为中用」、「中西并用」,在二十一世纪里要谈论的是跨种族、跨文化的观念。
2007年台北市传统艺术季「双重撞击—邵恩与钟耀光.上海民族乐团与北市国」
6/1~2 7:30pm 台北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3832170转126
人物小档案
●香港出生,定居台湾,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打击乐演奏博士、作曲博士
●现任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
●曾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学系教授兼艺文中心主任
●得奖代表作包括一九八六年美国打击乐协会作曲比赛冠军的《兵车行》、 2000年香港中乐团21世纪国际作曲比赛原创组首奖的《永恒之城》等
●管乐团作品《节庆》被录在1995年与1997年世界管乐节纪念CD中,并在1997年世界管乐节中大放异彩,演出后立即与维也纳著名出版社Musikverlag Johann Kliment签约出版
●合作的作品有收录在SONY《超魅力马友友》专辑中的创意小品《大地之舞》与《草蟆弄鸡公》,以及与林昭亮与美国Sejong独奏家乐团在台湾世界首演《客家四季》
他第一部以百老汇手法来制作的音乐剧。国内外委托创作满档,即使接受商业取向的委托,作品的质感仍毫无减损!
要为国乐广征新曲
身为一位「现代」作曲家,钟耀光如何扛起传统国乐团团长的重担?但只要了解他的作品,不仅带有浓厚的哲学思想与情感,根据易经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形与顺序的《周易乐法》,更是他自创的作曲系统,此外还有他国乐版的萨克斯风协奏曲、管弦乐版的交响协奏曲《唐代大曲:秦皇破阵乐》…等等揉合中西的创作,便会为这位全方位作曲家的才华啧啧称奇!
甫任台北市立国乐团团长,令外界最好奇的,便是这位现代音乐作曲家将带领乐团做什么样的走向?这指标性的乐团会有什么蜕变?钟耀光指出,除了现代作曲家的背景之外,其实他还有另外两项专业,那就是打击乐演奏与音乐行政经验。这三个专业对于国乐团来讲,是非常适切的。从作曲家的角度看来,目前国乐界里最缺乏的就是好的、新的作品,国乐与西乐不一样,西洋音乐已经有很多流传下来的、非常完善的经典曲目可供表演,但传统音乐可以演奏的曲目类型并不广泛;加上在文革时期,大陆兴起一股西洋音乐模仿的风气,沿用至今很多演奏的乐曲,都是依据西洋音乐的思考模式所创作的,因此国乐便需要更优秀、变化更多的新作品产生。
在这个需求下,发掘更多创作的新秀也自然成为未来最主要的一个方向。但要如何发掘人才,同时又能兼具广征新作的功能呢?钟耀光提出了一个相当好的方式,那就是举办创作比赛。过去乐团以委托创作的方法来激发创作较容易受限,而透过比赛,则较能广泛的选择年轻、优秀的国人作品,并且也得以让乐团累积更多样化的曲目来演奏。此外除了计划增设一位驻团作曲家,当然自己也不排除为乐团创作新作品。
不同的表演型态也是乐团将来要努力的方向,钟耀光认为过去国乐市场较难打开的原因,是它的演出形式太像西洋交响乐团,所以未来的演出将做调整。团员们不一定要坐在舞台上面表演,而可以兼做其他非演出型态的配合,如教育的训练与计划等。另一方面,打击乐对于民间各类传统音乐都是相当重要的,然而他认为以往乐团的打击过于注重传统方式的表演,因此期许团员们多吸收一点西洋现代打击乐的技巧,如此做法,将会比西洋打击乐器的演奏者更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对于整个乐团,则延续音乐总监的想法,希望每个团员都可以扩充擅长的演奏曲种,如南北管、广东音乐、江南丝竹等等,让未来演奏各类型音乐时,有更适切的诠释和味道。
国乐与西乐教育壁垒分明,不利未来发展
以传统音乐来表现「前卫」和「现代」困难吗?答案是否定的!钟耀光反而觉得「更直接、更简单!」他说「国乐与西洋管弦乐团的音响效果完全不同,它是另一个新鲜的调色盘、是作曲家新的一种创作灵感的来源与宝藏!」谈到这里,钟耀光显露出对于学校专业音乐教育的忧心。他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很多方面将国乐与西乐清楚地划分是不妥当的。「作曲、指挥、打击乐都不该分!」以谭盾不分中西、在国际上的大放异彩为例,钟耀光认为作曲家应该接受多方面的薰陶,如此强迫学生做区隔,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变成只懂一半。学音乐的学生不能接触传统乐器,等于是扼杀了他们未来在国际上自我的竞争力!他发现接受西洋作曲训练的学生写作国乐作品的机会太少,或者写作出来的作品对于国乐团来说,实际演出的可能性太低。事实上,创作国乐的思维模式跟西洋音乐是不相同的,如果不在乐器的性能、语法、效果上做认识与调整,对于演奏者来说不仅相当为难,乐曲首演就等于最后一场演出也是相当可惜的。
此外,对于一些已经有很好西洋基础训练的新生代指挥家,钟耀光也愿意合作让他们尝试国乐,希望在一段时间的磨练下,对国乐的指挥也能驾轻就熟。另一方面也期待传统音乐出身、正在求学的指挥学生们成熟之后,回到国内成为另一批生力军!
谈到国乐曲目的演出,那种将听众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西洋乐曲改编或直接移植到传统乐器来演奏的情况由来已久。无论是想要表现另一种不同的风味,或是希望证明中国乐器的结构不输西洋乐器、同样也能做得到的想法,以一个作曲家的观点来看,钟耀光认为这样做并非全然不可,但好坏与否的重要关键取决于「品味」!以改编的手法来说,是否真正了解国乐器的特色与优缺点、是否经过消化、经过思考,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虽然他反对将西洋管弦乐曲完全移植到国乐团来演奏,但在可以呈现出原来西方音乐美感的条件下,还是可以被认可的。其实像西方巴洛克时期等早期经典作品,如果改编得好,演出的效果也能够显现出类似古乐器的另一种感觉。相反的,传统中国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江河水〉、〈二泉映月〉等,如果将这些曲子精心地改编到西洋管弦乐团来演奏,也会有同样的意境与感受出现。
要把国乐团与世界的音乐来接轨
大陆的幅员广阔,就文化宝藏来说,台湾的确难以比拟。举例来说,他们少数民族的数量,就比台湾多了几十倍。台湾国乐的出路,只有靠主导者的一些观念进行。对于国乐要冲出台湾这个地域的限制,钟耀光提出了真知灼见,他认为除了中西交流之外,另一个方向就是把国乐团与世界的音乐来接轨。应该要打破过去的格局,将「国乐」的定义拓宽为「所有国家的国乐」,而不是将国乐「西化、洋化」、或者「洋为中用」、「中西并用」,在二十一世纪里要谈论的是跨种族、跨文化的观念。因此乐团下一季将配合马友友的「新丝绸之路」,节目策划的主轴、民族器乐大赛、乐器的介绍、研讨会等安排与丝路有关之外,更搭配文化局对小学生音乐的教育推广、与现代舞、剧团等不同的媒介合作。在打破原有表演型态的框架之外,还要为打破国界的局限做努力!
忙碌的团长,平日最喜爱的消遣是打桌球。桌球运动所产生出的「声音」与「节奏」,逃不过作曲家敏锐的耳朵和观察力,已在钟耀光心中缓缓的构筑与思考,他的下一部慧黠之作,会让桌球的乒乓之声营造出怎样的奇妙旋律?令人引颈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