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绍嘉期许自己,每次演出能让听众在不需事先作功课的情况下,自然地被曲子吸引,一起经历全新的音乐旅程。(林铄齐 摄)
艺号人物 People 以人文素养折服欧洲的台湾指挥

吕绍嘉:音乐会后,盼你我抱著满满充实的心回家

编按:

这个乐季,莅临台北的国际巨星之多,令人目不暇给。除了欧洲大乐团外,更有扬名国际舞台的亚裔音乐大师。今井信子与郑明勋的舞台丰采,相信留给台湾观众很深的印象;每年固定回台演出的「台湾之光」──吕绍嘉,今年更将与陈必先──被欧洲乐坛誉为「中国奇迹」的钢琴家──携手打造亮眼的曲目。经由专访,我们发现这些大师们的共同特色:亚洲的严谨思维、世界村的国际观、深研典籍、关怀当代,当然,也看到舞台下,大师们深厚的人文光采。

我总是期许自己,每次演出能让听众在不需事先作功课的情况下,自然地被曲子吸引,跟我们一起经历全新的音乐旅程──这也是音乐艺术所以特别之处。

──吕绍嘉

编按:

这个乐季,莅临台北的国际巨星之多,令人目不暇给。除了欧洲大乐团外,更有扬名国际舞台的亚裔音乐大师。今井信子与郑明勋的舞台丰采,相信留给台湾观众很深的印象;每年固定回台演出的「台湾之光」──吕绍嘉,今年更将与陈必先──被欧洲乐坛誉为「中国奇迹」的钢琴家──携手打造亮眼的曲目。经由专访,我们发现这些大师们的共同特色:亚洲的严谨思维、世界村的国际观、深研典籍、关怀当代,当然,也看到舞台下,大师们深厚的人文光采。

我总是期许自己,每次演出能让听众在不需事先作功课的情况下,自然地被曲子吸引,跟我们一起经历全新的音乐旅程──这也是音乐艺术所以特别之处。

──吕绍嘉

NSO发现理查.史特劳斯五—英雄的生涯

1/12  7:30pm  台中市中山堂

1/14  2: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曲目有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荀贝格钢琴协奏曲(Op.42)、理查.史特劳斯《英雄生涯》(Op. 40)

名家与NSO的对话—探索新世界

1/20  7: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曲目有李给悌《氛围》、巴尔托克第二号钢琴协奏曲(Sz. 95)、德弗札克第九号交响曲《新世界》(Op. 95)

人物小档案

▲1994年获荷兰「孔德拉辛」指挥大赛首奖,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法国贝桑松指挥大赛首奖,金琴奖得主及义大利佩卓地国际指挥大赛冠军。

▲1995- 1998年任柏林国民歌剧院首席驻团指挥。

▲1998- 2004 年任德国国家莱茵爱乐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2001- 2005年任德国汉诺威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 2004年获德部长颁赠该省文化最高荣誉之「Peter Cornelius」奖章。

「吕绍嘉的音乐救了《颜如花》!」向来严厉的法兰克福《综合报》如此称赞吕绍嘉手下这出现代歌剧的呈现。自从一九九四年临时被召回台湾,接替生病的杰利毕达克指挥慕尼黑爱乐开始,他便成为国际间瞩目的新生代指挥。杰利毕达克深具慧眼,吕绍嘉带著深厚的人文素养与扎实的专业训练,一路走来,其高度的艺术品味与诚恳的工作态度,让骄傲的德国音乐界也臣服赞赏。

这次返台,除了与旅德钢琴家陈必先合作罕见的荀白克钢琴协奏曲以外,更将为国人带来李给悌的名作《氛围》,两场节目展现吕绍嘉既深且广的艺术关怀。

本刊特地越洋访问到这位令台湾人骄傲的指挥家,一谈他这次返台指挥的构思种种。

问:可否请您谈谈二○○七年一月与NSO 的这两场音乐会的曲目?可否分享您设计这个「菜单」的用意与考量﹖

答:在第一场曲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德奥音乐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布拉姆斯毕生维护古典形式,曲风严谨却深情浪漫,这首《海顿主题变奏曲》便是最好的例子。史特劳斯狂放多彩的《英雄生涯》与荀白克冷冽知性的钢琴协奏曲,虽然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音乐,其革命性却奠基于同一根源——对传统的全然认知与吸收。

第二场的曲目则散发浓厚的东欧及斯拉夫气息,其中《新世界交响曲》是大家熟知的曲目。上半场是较新奇的,它需要大家以开放的耳朵及心灵去感受。李给悌(G. Ligeti)的《氛围》Atmosphères可说是音乐美感的革命,它呈现了八分多钟没有旋律、节奏,只有来来去去所谓「音块」的音乐,像不同形状、色彩的云,有大、有小、有快也有慢…但它呈现出来的不只是技术性的音效,更是深邃、震撼的艺术。巴尔托克是我很喜欢的作曲家,我一直觉得他的音乐还不够被世人所认识。这首第二号协奏曲有著他一贯的作曲风格:尖锐的和声与节奏、狂野的快板、宁静却诡异的慢板以及匈牙利的民俗风。

不管是什么曲目,我每一场音乐会的唯一心愿是:在一个不说教、不强迫的温暖气氛中,与听众进行两小时心灵深处的交流,尔后大家──包括我自己──抱著满满充实的心回家。

问:您先前与陈必先女士合作过吗?如果有,请问是是哪些曲目? 与陈必先女士合作是否有记忆特别深刻的事迹?

答:我从小就听了很多陈必先的音乐会,在维也纳与她合作过一首莫札特钢琴协奏曲,对她一直很景仰。陈女士近年钻研现代音乐很深入,我几年前在德国听过她弹奏整场荀白克作品的独奏会,印象很深刻。我相信她是介绍这首协奏曲给台湾听众很合适的人选。

问:您有特别喜欢的当代作曲家吗?

答:二十世纪后半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中,我欣赏梅湘(O. Messiaen)、鲁托斯拉夫斯基(W. Lutosławski)与李给悌。我认为他们不仅成功地找到自己的音乐语言,也具备精神上的伟大性。

问:以指挥的角度,诠释(或工作)古典音乐与当代音乐有什么不同?

答:我不是很同意在爱乐者之前将音乐截然以时间、地域等划分。当然,我们演奏者必须事先掌握各乐曲的风格与精神,然后以自己的感受诚实地传达给观众。但当曲子真的被消化吸收后,创作的年代只是纸上的资料,没有实质意义。重要的是,无论是一首数百年前、或是刚完成的作品,在每一次演出都将它赋予崭新的生命,呈现在观众面前。我总是期许自己,每次演出能让听众在不需事先作功课的情况下,自然地被曲子吸引,跟我们一起经历全新的音乐旅程——这也是音乐艺术所以特别之处。

问:您让汉诺威歌剧院再显光芒,是否可以谈谈在该剧院工作的感想或经验?

答:德国剧院传统深厚,水准顶尖,能在此领导一级剧院是我的很大荣幸。但传统多,束缚也大。马勒说得好︰「传统不是对灰烬的膜拜,而是火炬的传承。」我以东方人的角度,能以较不受拘束的观点带给他们一些不同的色彩及新鲜的空气。五年来致力于曲目的扩展及加深,如德布西、杨纳杰克(Leoš Janáček)、穆索斯基(M. P. Mussorgsky)的歌剧,在音乐会方面,我首次在此推出梅湘的Turangalîla。即使在德国曲目上我也致力于改变一些僵化的观念,例如︰我反对所谓德奥音乐该有的「厚重」感,华格纳、布拉姆斯与布鲁克纳都绝对伟大,但不是道貌岸然、高不可攀。我希望传达出他们音乐中,除了雄伟深沉之外的和蔼可亲,甚至幽默感。欣慰的是,五年来我得到了正面的回响,尤其是乐团团员们,虽然我已经卸任了,仍时常与我联络,维持良好的情谊。卸任当日,乐团出示一本“Goldenes Buch”(类似名人留言簿)请我在上面题字,我翻开一看,心头一震,有福特万格勒(Furtwängler)、亨德密特(Hindemith)、理查.史特劳斯…等等前辈大师的留言。我很慎重地写下我的留言,心中有莫名的感动与震撼,久久不能自已……。

问:您目前已经卸下剧院工作,可以谈谈接下来的工作与人生计划吗?

答:现在我以客席身分在各地指挥,也较有时间留给自己,希望借此机会静下心来沉淀一些东西,并再充实自己。

问:是否可以跟我们的读者分享您最近阅读的书或音乐?

答:我今年将首次指挥华格纳的《帕西法尔》Parsifal,除了研究总谱以外,也研读相关的文献,包括华格纳的、《帕西法尔》的、甚至哲学方面的。《帕西法尔》牵涉的范围太广,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吕绍嘉  陈必先  巴佛杰

联手挥发现代音乐的经典氛围

吕绍嘉此次指挥NSO,分别与两位国际钢琴家合作:陈必先与巴佛杰(Jean- Efflam Bavouzet)。陈必先九岁赴德,为钢琴名师史密德‧纽浩斯(H. Schmidt- Neuhaus)与雷葛拉夫(H. Leygraf)之弟子,也曾拜于如安达(Geza Anda)、尼可莱耶娃(T. Nikolajewa)及肯培夫(W. Kempff)等世纪大师门下。她以二十一岁之龄赢得第二十一届慕尼黑ARD国际大赛首奖,紧接著又于鹿特丹「国际荀贝格大赛」与美国华盛顿「国际巴赫大赛」中夺得首奖。在国际乐坛间,她所诠释的巴赫与当代作品均具有极高的评价与指标性,直至今日,她仍戮力于巴赫音乐的录制与不断挖掘当代新作。这次与吕绍嘉及NSO 合作荀贝格钢琴协奏曲,不但是陈必先的拿手曲目,更是这首协奏曲在台湾的首演。

无独有偶地,另一位钢琴家巴佛杰(Bavouzet)也是一位全方位的音乐家。除了曾经演出全套拉威尔钢琴独奏作品以外,也是贝多芬全套奏鸣曲的重要演奏家,而法国《费加洛报》Le Figaro则称赞巴佛杰所「讲述」的巴尔托克没有「口音」,意指他能原汁原味地呈现每个作曲家的面貌,无论是同为法国人的拉威尔,或是气质全然不同的巴尔托克。他曾于一九八九年为萧提爵士(Sir George Solt)所邀,共同合作演出巴尔托克第三号钢琴协奏曲,而他的当代曲目也相当丰富,其中包括了布列兹(P. Boulez)、史托克豪森(K. Stockhausen)与李给悌等人的钢琴作品。 这次来台,他将演出巴尔托克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台湾观众将可听到被国际乐坛大力称赞的诠释。

此外,这次曲目中,不可不提的是首次登上台湾舞台的李给悌成名作《氛围》,这首李给悌写于一九六一年的管弦乐曲,是让李给悌迅速成名的作品。李给悌将他于科隆电子音乐研究中心的声响经验,化为这阙突破当代音乐管弦乐手法的乐曲,李给悌本人也认为,这是让他成为今日我们所认识的李给悌的关键之作。

吕绍嘉与NSO这两场曲目设计,既大胆又缜密,从演出者到演出作品,也堪称是NSO、乃至台湾乐坛的一个显目的标竿。(林芳宜)

延伸阅读

《PAR表演艺术》杂志第149期,林芳宜〈永远发亮的音符─钢琴家陈必先专访〉,p.30-32,2005年五月号

《PAR表演艺术》杂志第164期,林芳宜〈李给悌,您在色彩中作梦吗?—追念藏身在电影世界后的现代音乐巨擘〉,p.20-22,2006年八月号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