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获行政院文化奖的作曲家马水龙,可说是台湾重量级的作曲家,一曲《梆笛协奏曲》闻名海内外。耕耘音乐四十多年的他,质量均佳,说是「台湾的声音」绝不为过。本月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将为马水龙举办精采乐展,并搭配「马水龙作品学术研讨会」,让国人深入了解这位「台湾的音乐之光」。
听见台湾的声音─马水龙教授作品演奏会
07/12/15 7:30pm 国立台湾交响乐团演奏厅
07/12/16 7:30pm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07/12/17 7:30pm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4-23391141转153
「只要艺术与文化存在,人类就有希望了!」甫获行政院文化奖的作曲家马水龙,在受奖时特别引述了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曾说的话,是对国内当前艺术环境与现象语重心长的期许。延续这个奖项的颁发,国立台湾交响乐团针对国人系列作品的演出与发表,继郭芝苑、李泰祥、史惟亮等人后,也将为马水龙举办个人乐展。
这次演出除了音乐会展演,还有假台北艺术大学举办的「马水龙作品学术研讨会」,会中将由马水龙谈论创作的心路历程开始,由颜绿芬、徐玫玲、严福荣、洪崇焜、陈俊斌、陈汉金等六位学者,分别从马水龙的文化观、教育理念、音乐作品等角度撰文探讨。对于这场独立于音乐会的研究,他指出:「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它的活水源头应该是从创作、演奏到群众的参与,其间更重要的,是音乐学家研究的论述,这样慢慢的凝聚与汇集,才能形成音乐文化的一条长河。」马水龙说明:「事实上我们都在写历史,参与这些活动的人们都在为这音乐文化做见证。」此言不仅显示了作曲家对音乐文化的关怀,更点出了音乐研究及论述的价值与重要性。
用音乐在画画
少年时期便有广泛兴趣的马水龙,不仅兼具音乐、美术才华,对中药有相当涉猎的他还曾是体育健将,写作也是信手捻来毫不费力。虽然最后割舍了其他爱好而选择了音乐之路,但在视觉艺术上所打下的基础,却使他在音乐的构图和层次上,比别人多增添了空间及色彩的想像。觉得自己像是用音乐在画画的马水龙,有著如此的联想:「美术的色彩学,有如音乐的配器法;其实和声就是色彩,对位就是线条,这是相通的!」
在个性上宜动宜静的他,可以在暑假中带著几本书到八斗子岩石边阅读、幻想、游泳,自得其乐过著「一个人的Fantasy」;也曾与伙伴们骑著单车,载著简单的粮食,在几个礼拜的时间里扎营、钓鱼、潜水、捡柴、偷拔菜、野炊,做个四处探险玩耍的野孩子。运动场的狂飙、雨港的回忆、戏棚下的锣鼓声响,隐约成了他日后创作的影子,使得他的作品,在西方严谨技巧之下,更显出东方传统的内蕴。
然而在考上艺专的那年不幸失怙,为了协助家计而「全工全读」的他不仅担任全职的工作,更完成了五年的专业训练。问他为什么能够在每日仅四、五个小时,甚至几乎没有睡眠的困顿环境下持续学业?回想起自己当初自己画键盘练习的日子,马水龙的回答是一个「狂」字!他不相信天赋,但对音乐极度狂热与真诚的感受,使他无怨无悔地投入。而其实在寻找自己的声音、斟酌如何表达内在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痛苦他人完全无法想像,但马水龙笑说:「因为创作是我的最爱!」
国台交将展演三首作品
本次的乐展将由国立台湾交响乐团担纲演出马水龙的三首作品《廖添丁组曲》、《寻》与《无形的神殿》。《廖添丁组曲》原是云门舞集的邀作,但因佩服廖添丁这个传奇性小人物,勇于以他的方式来对抗日本人高压的侠义情愫,与林怀民是心有戚戚焉。独立的乐曲配上序曲之外的五个乐段,描绘了〈大稻埕的夜巷〉、〈日人宅第〉、〈霞海城隍〉,以及被追捕逃亡〈淡水河畔〉的凄凉和最后〈遇难〉的乐段。为了表现不登大雅之堂的无名小卒却有著浓厚的同胞爱,马水龙分别以悲壮及诙谐的两个主题来塑造廖添丁双重的形象。在乐曲间不仅包括了日本艺妓舞蹈、传统的锣鼓,更有民间「跑旱船」活动中逗趣的景象。
马水龙说:「人生时刻都在寻!」理想、人生、真理,是一辈子都在寻求的,由古筝演奏家黄好吟主奏和管弦乐团搭配首演的《寻》,动机也就是从内在探讨开始,可视为一个宽广无限的想像空间。「事实上这首乐曲的创作,要从传统乐器里找到我想要的声响,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寻』!」而当言语无法形容时,就用音乐来记录感动,《无形的神殿》不仅是马水龙造访玉山的悸动,也是他对这个台湾精神圣地的礼赞;登上山顶为山所包容,学习真正的谦卑,诗人李魁贤的同名诗作,正诉说著相同的感触。〈夜话排云〉、〈日出〉、〈神祭〉,三段连乐章的音乐采邹族和布农族歌谣为基础创作,以男声大合唱与管弦乐团来歌颂神山无限的禅机。
从传统中找寻音乐语言,坚持写作自已的音乐!三首乐曲、六篇论述,音乐与乐思的集合,将马水龙四十多年来从不间断的耕耘,做了一次最完整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