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馬水龍

相關文章 27 篇
  • 音樂學院為北藝大40周年校慶推出12場演出,圖為宣告記者會現場。

    北藝大40年校慶 音樂學院12場表演精銳盡出

    1982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以「國立藝術學院」為名創校,音樂學系也同時成立,由作曲家馬水龍擔任創系主任。在經過遷址、更名及歷屆系主任的耕耘下,音樂學院已成為該校7大學院中規模最大的學院,也孕育出許多活躍於樂壇的音樂家及音樂工作者。適逢今年創校40周年,也是院慶的時刻,音樂學院精心策劃了12場系列音樂會,結合教師、校友與朱宗慶打擊樂團、亞洲作曲家聯盟、現代音樂協會等單位共同合作,以精采的演出呈現實力。

    文字|李秋玫
    2022/09/06
  • 馬水龍歷經十年,終於完成大型說唱劇《霸王虞姬》。
    基隆

    懷胎十年馬水龍與他的《霸王虞姬》

    留德期間,馬水龍在一次看演出時,腦中突然浮現從小看北管、說書的聲影,埋下他想要寫作屬於自己戲劇音樂的想法。十年前受文建會之託開始創作,但因學校行政工作,屢屢中斷,致使此一作品,直到十年後才完成。

    文字|劉家渝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馬水龍六首室內樂作品出版

    【台灣】 馬水龍六首室內樂作品出版 由邱再興文教基金會所主辦的「春秋樂集」於1991年由作曲家馬水龍教授創立,提供作曲家發表的平台,致力推廣台灣當代音樂。2016年「春秋樂集 SQ +春」音樂會在五月底舉行,發表國人作曲家謝宗仁、劉韋志及陳宜貞的作品。在演出之前,基金會安排了一個儀式,感謝畫家汪壽寧女士將珍藏的張萬傳作品數件,全數捐贈給鳳甲美術館。汪女士是馬水龍教授年輕時習畫的老師,因此贈畫之舉頗具意義。此外,歲月匆匆,馬水龍教授已經辭世滿一年,在這期間基金會並無停頓,整理馬教授六首室內樂作品,於五月出版,分別為《弦樂四重奏》《木管五重奏》、《白鷺鷥的願望》、《水墨畫之冥想》、《祝福》與《懷念》。這次出版的樂譜通路將比照過去的出版品,將在國內各大網站通路、實體書店及美國最大的樂譜網站sheet music plus販售。(李秋玫) 「2016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展開徵件 「2016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今年將邁入第17屆,將自6月16日起至7月15日止展開徵件,只要是對舞蹈創作有著想法與創意者,不限年齡、國籍、舞蹈類型,都歡迎報名參加。 中華民國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表示:「舞蹈,即是透過肢體將情感及文化傳遞,舞躍大地舉辦至今,培育出近千名優秀舞蹈人才、百位優秀編舞者,歷屆得獎者並於國際賽事大放異彩,並持續散發能量,鼓勵各種舞蹈類型的創作者能精益求精,增強台灣文化軟實力,閃耀於國際。」曾獲得多次年度大獎的編舞家張堅貴亦表示,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已成為他每年創作的動力,期待今年有更多作品參與比賽。 參賽作品不限舞蹈種類,惟須以藝術舞蹈創作為目的,且須為未曾得過全國性公開比賽首獎或第1名之作品。舞者人數3至20人,舞蹈長度以10分鐘以內。初賽以參賽作品影片評選,選出30首舞作進入決賽。決賽將以現場演出方式評選出金牌獎1名20萬、銀牌獎1名16萬、銅牌獎1 名12萬、優選5名各10萬,今年並新增列獎項為佳作7名各2萬、國際交流獎1名。 參賽者可至專屬網站www.cdc.org.tw採網路報名或下載紙本填寫報名,列印並掛號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82期 / 2016年06月號
  • 馬水龍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老謝世期待新秀 鼓勵創作更須給予機會

    現象2:哲人已遠,作曲家後繼可有人?

    今年作曲界最令人哀傷的,莫過於兩位作曲大師蕭泰然與馬水龍的先後離世,他們一生積累的璀璨傑作令後人緬懷,但同時也讓人期待後繼有人。回頭看國內的創作鼓勵機制,有樂團的委約創作,也有作曲比賽,及設定主題的徵曲活動,而國樂界在這方面的努力,也是積極蓬勃、有目共睹。但打造一個穩定的平台,讓年輕作曲家被看見,應是公部門需用心努力的目標。

    文字|李秋玫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資深作曲家馬水龍在創作上力求完美,留下許多雋永動人的樂章。
    即將上場 Preview 意與象—馬水龍紀念樂展

    鋪展不同時期傑作 其人其心盡在其中

    今年五月辭世的資深作曲家馬水龍,一生在創作上高度自我要求,每首作品都是苦思、煎熬、嘔盡心血而來,也留下許多讓音樂家樂意一演再演、聽眾能夠愈聽愈感動的美好樂章。十二月的「意與象馬水龍紀念樂展」音樂會,將全場演奏馬水龍各時期傑作,亦能讓樂迷體會馬水龍的以樂言志、其人其心。

    文字|顏綠芬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 音樂家馬水龍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馬水龍 獨一無二的音樂俠客

    我個人自幼興趣廣泛,文學、美術、理工乃至於醫學等範疇,無一不嚮往。最後卻選擇了音樂這一門被長輩認為只能供作消遣,無法營生的藝術。因為在我的生命旅途中,唯有透過音樂創作才能找到自己。 馬水龍一九九九年「第三屆國家文藝獎」之得獎感言

    文字|顏綠芬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雲山蒼茫》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好的作品永遠是明天的事情

    在馬水龍老師抽象式的實驗中,有的強調筆法,有的著重於色彩,有的專注於結構上的經營,有的表達抽象的感性。其中有幾幅是以草書或潑墨式的狂筆揮灑,若隱若現地畫出「龍」字的形態。這些以龍字為出發點的抽象畫,不只令筆者聯想到老師的琵琶獨奏曲《水龍吟》,也聯想到老師的畫如其人,樂如其人不論是人格、音樂、繪畫,馬老師總是豪邁奔放、自由瀟灑!

    文字|陳漢金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2010年1月時,馬老師到陳中申在台南的農田裡摘番茄。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從傳統汲取養分 打造東西混搭風潮

    馬水龍老師早已覺知國樂發展除了獨奏外,應該繼承絲竹樂傳統,先發展室內樂,而不是直接移植西方交響樂團模式。後來他更因理解東西方樂器美學基礎之不同而各有所長,乃善用雙方優點,以獨奏的民族樂器(個性強、表現力豐富),搭配西方樂團(群性佳、音響諧和豐滿),創作出多首令人驚豔的作品,引領東西樂器混搭的創作風潮,至今不輟。

    文字|陳中申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邱再興與馬水龍於2010年7月為本刊進行對談時合影。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昔時同窗 音樂路上的摯友

    馬水龍的小學同窗,知名企業家、鳳甲美術館創辦人邱再興也是因為音樂與馬水龍結為終生好友,一起打造讓作曲家發聲的「春秋樂集」,他也將為馬水龍的樂譜進行完整的出版。在邱再興眼中,是一個沒有私心,對於朋友、學生的問題,都會全力以赴解決的人,對於自己鍾愛的音樂,更可說是「沒有音樂,就沒有馬水龍。」

    文字|李岳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邱君強與謝宛臻

    接下棒子 為馬水龍延續「春秋」之業

    那天早上的沉重訊息,就是他們發的。遵照馬水龍的遺願,待一切塵埃落定再對外透露。於是,這期間的悲痛無法對外人道,內心的煎熬著實難忍。

    文字|李秋玫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霸王虞姬》交響組曲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歷史煙塵如畫 樂響中品味孤寂

    膾炙人口的霸王虞姬故事,是許多藝術家喜愛的創作題材,在作曲家馬水龍的筆下,更是充滿故事畫面的樂章。馬水龍最新出版的音樂專輯《霸王虞姬》交響組曲,以六段架構鋪陳情節,更以嗩吶、胡琴與琵琶三種傳統樂器,代表故事中的三位主角:項羽、虞姬及劉邦。讓你聽著樂音,想像悲壯的楚王,品味那在歷史煙塵中不褪色的千年寂寞

    文字|李秋玫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 江文也的管絃樂《台灣舞曲》以原住民的節奏元素支撐全曲,在印象派的曲風中流露濃郁的風土色彩。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變奏二:當古謠遇上西洋古典

    原歌驚豔 活水妝點新樂章

    舞台上搬演著取材自原住民元素的秀異音樂創作,慣用的借鑑與妝點的手法,若從音樂型態上的觀察,大抵可以從旋律、節奏、和聲、形式、結構等手法進行抽絲剝繭,另外也有「意識流」的唯心主義透過文化美學的感通與模仿。這類涵融表演藝術形式的指標性創作,確實已經擺脫觀光舞蹈、祭儀搬演或片段剪貼的陳腐窠臼,不僅成功地將絕美的古謠搬上舞台,不再自溺於情感表述、不再汙名,並且與時俱進地讓原住民生活文化在劇場藝術中具體呈現。

    文字|陳鄭港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紀蔚然、陳茂萱等獲獎

    【台灣】 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公布 紀蔚然、陳茂萱等獲獎 第 十七屆「國家文藝獎」於6月24日公布,得獎者為:電影導演李安、作家宋澤萊、劇作家紀蔚然及作曲家陳茂萱。其中,紀蔚然為表演藝術圈熟悉的劇作家,他的 劇本「運用斷裂語言建立文本的文學性,為台灣留下近數十年當代生活語言發展的記錄,以及集體記憶中慾望與救贖互為辯證的核心價值。」而作曲家陳茂萱則是 「作品獨具風格,在西方樂曲形式框架下隱含東方傳統的韻味。」 國藝會預定於10月15日於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舉辦贈獎典禮,並將有系列推廣活動與紀錄片製作,以使社會大眾得以更加貼近得獎者的藝術生命。(莊珮瑤) 2013年世界劇場設計大展 台灣8位劇場設計師入圍 四 年一度的「世界劇場設計大展」(World Stage Design)將於9月5日至15日於英國威爾斯首府卡爾第夫(Cardiff)展開。今年的主題「挑戰疆界」強調創新大膽,台灣共有八位劇場設計師入 圍,人數僅次於英國與美國,位居全球第三高。而台灣的EX-亞洲劇團、再拒劇團,及安娜琪舞蹈劇場與叁式也獲邀在設計大展中頗受矚目的「劇場藝術節」演 出。 八位入圍的設計師為:四位燈光設計曹安徽、高一華、邱逸昕、李意舜,兩位多媒體影像設計王奕盛、周東彥,服裝設計的靳萍萍與舞台裝置設計吳季璁。 「世界劇場設計大展」為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於2005年發起,是全球唯一以劇場設計師個人作品展出、交流與競賽為主的大型展覽。2009年於韓國首爾舉辦的上屆大展中,服裝設計師林恆正抱回服裝設計類金獎,燈光設計師簡立人贏得燈光設計類銀獎。(莊珮瑤) 台灣作曲家馬水龍音樂出版品首次加入國際樂譜網站 讓 作曲家的音樂推廣出去的方法,一個是演奏,另一個,就是樂譜。在網路傳播日漸迅速的今日,將出版品上線至網站,不但增加了取得便利性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馬水龍與劉鳳學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樂舞聯手 重生烏江魂

    馬水龍 ╳ 劉鳳學

    繼《竇娥冤》、《沉默的飛魚》,馬水龍及劉鳳學兩位台灣重量級的藝術家再度合作,以楚漢爭霸為背景,邀請指揮邱君強帶領NSO國家交響樂團、集合新古典舞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劇《揮劍烏江冷》。此劇改編自馬水龍於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說唱劇《霸王虞姬》,在原來的四幕六十多分鐘加上序幕,擴充為七幕九十分鐘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詞句,將主角項羽、虞姬及配角劉邦分別改以嗩吶、南胡與琵琶替代。而劇情上,則從張良納履、韓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繹兩位主角的恩愛、鴻門宴至含淚烏江前。 馬水龍及劉鳳學雖分屬不同範疇,卻互有涉獵,並且一致認為兩類藝術領域相通。劉鳳學大學時副修音樂,是舞蹈界少有看總譜排練的編舞家;而馬水龍對色彩視覺敏銳,在譜寫音樂時,腦中就有舞蹈畫面出現。音樂與舞蹈的創作緊緊相扣,兩位大師聯手打造的作品,更將氣勢磅礡、撼動人心。 趁此機會,本刊邀請兩位藝術家深度對談,分享各自的藝術歷程與這次合作的想法。

    文字|黎家齊、李秋玫、李宜萍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狂飆繆思

    藝術的密碼

    今年的冬天,台灣北部格外的濕冷,尤其是基隆,不禁想到作曲家馬水龍先生的音樂,什麼時候,他的音樂,能夠再被巧妙地運用在其他領域的藝術裡?

    文字|Zoe佐依子
    第146期 / 2005年02月號
  • 馬水龍從兩廳院籌備規劃時期就參與其中,一路看著兩廳院的成長。
    當我遇上兩廳院Memory about NTCH 資深作曲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教授

    馬水龍:期待兩廳院成為西太平洋文化的主軸

    一個國家的藝術文化,就是從作品中不斷凝聚而來的!兩廳院絕對有足夠的潛力與資源成為西太平洋文化的主軸,我們不要自大,但要有自信!節目的輸出和輸入取得平衡點,才能達到文化交流實質的意義。

    文字|李秋玫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 馬水龍從傳統中找尋音樂語言,堅持寫作自已的音樂。
    音樂 學術研討會與音樂會同步呈現

    聽台灣的聲音 看全部的馬水龍

    甫獲行政院文化獎的作曲家馬水龍,可說是台灣重量級的作曲家,一曲《梆笛協奏曲》聞名海內外。耕耘音樂四十多年的他,質量均佳,說是「台灣的聲音」絕不為過。本月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將為馬水龍舉辦精采樂展,並搭配「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讓國人深入了解這位「台灣的音樂之光」。

    文字|李秋玫
    第180期 / 2007年12月號
  • 〈落霞.飛鯨〉將海洋生物人格化,舞者擬仿海中飛魚,此起彼落地飛躍翻騰。
    舞蹈 劉鳳學馬水龍攜手打造

    《沉默的飛魚》不沉默 澎湃舞動海洋壯闊

    《沉默的飛魚》是劉鳳學取材原住民宗教觀與日常生活,與作曲家馬水龍繼《竇娥冤》後再度攜手,迸發出結合原住民舞蹈動作與現代舞肢體技巧的磅礡舞作。舞作中將原住民舞蹈與日常動作加以轉化,織入舞蹈的敘事氛圍,舞者也舞者擬仿海中飛魚,此起彼落地飛躍翻騰,半空中各種魚躍之姿富滿力量感。

    文字|周倩漪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輯(一)

    舞動本土樂音

    雲門可說是國內第一個重視國人音樂作品、民間音樂與素人藝術家,並且以舞台的表演將之呈現給觀眾的表演團體。在三十年後的今天,看他們與雲門的合作有如讀一章台灣現代音樂發展史;可以想見當年風起雲湧的藝文界與互相激盪出火花的藝術家們。

    文字|林芳宜
    第128期 / 2003年08月號
  • 演出斯特拉溫斯基《火鳥》時,團員他們眾志成城發揮壓箱底功夫,將斯特拉溫斯基鬼斧神工的繽紛配器和情節內容刻劃得活靈活現。
    音樂

    精雕細琢每一個樂句

    戴爾夫斯對每個樂句都深思熟慮、精雕細琢,整個演奏密度極高。下半場斯特拉溫斯基《火鳥》係採用一九一○年全曲版總譜,而非一般常演的組曲版。團員至此對指揮的認同似乎已經High到最高點,他們眾志成城發揮壓箱底功夫,將斯特拉溫斯基鬼斧神工的繽紛配器和情節內容刻劃得活靈活現。

    文字|陳國修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上海

    直播間成為蠶食演藝市場的「第二舞台」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蕭煌奇:記憶、練習與模仿,作為建構視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