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演工作坊三地版的《暗恋桃花源》香港演出剧照(表演工作坊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预知08表演纪事/趋势篇 纪事一:跨过海峡,寻找新舞台?(之一)

审慎多角经营,跨上交流平台

大型表演团队西进中国经验谈

随著《暗恋桃花源》的大陆热卖,《莎姆雷特》的征服北京,都令人感到台湾表演团队在对岸的发展似乎颇有光明远景,但是否真是一片坦荡?或是应该步步为营?让我们来看看云门舞集、表演工作坊、屏风表演班的「文化交流」经验谈。

随著《暗恋桃花源》的大陆热卖,《莎姆雷特》的征服北京,都令人感到台湾表演团队在对岸的发展似乎颇有光明远景,但是否真是一片坦荡?或是应该步步为营?让我们来看看云门舞集、表演工作坊、屏风表演班的「文化交流」经验谈。

伴随著二○○八奥运在北京的热气,「水煮蛋」北京国家大剧院开了锅,开幕热场首推「国际演出季」,一档档知名团体的节目进场抢票房;因应这股奥运文化热,台湾表演艺术团体也成大剧院舞台座上宾,包括屏风表演班、朱宗庆打击乐团、台北市交响乐团等,将在元月下旬接力演出,掀起一股台湾表演艺术西进热力。

据中国官方统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从一九九一年展开至今,仅仅经过中国文化部同意的两岸文化交流项就达五千多项,参与人数达五万多人次,单从这样的官方数据来看,两岸文化交流热力持续不减。台湾表演艺术团体虽然没有大规模西进的风潮,十多年来也有陆续经营中国市场的经验,碍于中国表演艺术市场与表演艺术空间经营国际化及专业化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再加上艺术消费观及艺术欣赏素质需要全面性向上提升,台湾表演艺术团体前进中国的经验目前仍处于个案分享,无法以一概全。

中国表演环境尚未成熟,云门舞集以交流为主

产业界流行早一步踏入市场抢得先机,这样的说法不见得适用在表演艺术团体身上。早在一九九○年代初期,两岸交流就打开艺术文化通路,台湾许多表演团纷纷透过参加艺术节、表演艺术竞赛及个人邀约双方合力创作型态前往中国主要城市交流,但此时期双方交流仍处於单纯接触等低阶交流模式,谈不上艺术市场运作。之后,云门舞集、新古典舞团等赴中国演出,也没有跳脱当地官方邀演的型态,票房不是主要考量,「交流」才是真正目的。

国际演出经验相当丰富的云门舞集,对西进中国表演市场态度并不积极。从一九九三年应邀赴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薪传》,二○○二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表演《竹梦》,二○○四带著《水月》到杭州剧院,二○○五《红楼梦》在上海大剧院封箱,到二○○七年七月展演「云门精华」,云门在中国的表演经验不算少。执行总监叶芠芠说,虽然云门陆续应邀到中国表演,却一直扮演「文化交流」的角色,以目前年年国际演出行程满档的情况来看,并没有积极思考要开拓中国表演艺术市场的打算;另外一个思考点是中国对文化整体环境认知与国际间有落差,仍需要时间来彼此调整。

叶芠芠指出,十年前双方初交流时,中国剧场不仅专业设备落后,行政运作处理也缓慢,尤其在专业分工及沟通上更是往返费时费力,此外,双方在合约等内容相关定义与国际艺术表演认知上有差距。

不过,因应今年奥运在北京的国际化热潮,中国在表演艺术环境上大有起色,专业技术有进展,上海大剧院、杭州剧院都在人力资源上改善,专业技术的配合也较十年前发展,同时在观众与艺术家双向交流方面更为开放。叶芠芠说:「中国在进步,观众和艺术家面对面就是很进步的交流。」不过,她也发现,文化艺术在中国发展出的问题更多样,政治敏感性便相对减少很多,逐渐回归到艺术专业的本质。

她认为,千禧年以后,中国对表演空间及表演艺术环境的经营比以往有经验,但观众素质仍然不高,云门几场演出都曾因为观众现场观舞没有保持安静,如同看晚会般吵杂,或者手持相机闪灯拍照等影响艺术作品完整性的因素,而临时落幕暂停,排除这些状况后再重启幕演出。在去年的演出经验里,叶芠芠观察到一个现象,演出公司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她认为,这对台湾表演团体是一个机会,不过也因为还没有专业经理人的概念与认知,台湾表演艺术团体更要留意其间专业程度的差异,仔细考量自己的需求与演出目标后,审慎选择演出公司,是最有利的做法。她说,从国际表演艺术的眼光来看,中国的表演艺术环境专业度还不成熟。

多角化经营中国市场,表演工作坊低调保守

同样在上世纪就接触中国表演艺术环境的表演工作坊,交流经验却与云门舞集大不同。表演工作坊从一九九七年《红色的天空》应邀赴北京演出,一九九九年演出《暗恋桃花源》,千禧年后陆续演出《他和他的两个老婆》(中国演出戏码改为《他没有两个老婆》,千禧年后持续西进「说相声」系列,由纯粹表演团体应邀演出,双边合作经营剧场,到导演赖声川剧本授权及表演工作坊演员、技术行政输出,表演工作坊的「交流」模式相当多样。

剧团经理兼制作人谢明昌说,表坊很早接触中国表演艺术环境,交流的面向很多元,碰到的问题也较多样,「面对中国文化环境,表演团体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脚步。」表坊曾在二○○○年直接投入「北剧场」营运,连续两年的经营,表坊挹注资金、人力,无论文化环境或政治体制面向上,表坊努力二年还是退出,仍有需要突破的困难。

剧本授权是「卖作品」的方式之一,但导演赖声川要面临的问题是创作能否完整传达。表演工作坊和《暗恋桃花源》等几部作品目前在中国知名度颇高,网路上部分热门搜索引擎及网站里更是人气十足,尽管如此,谢明昌认为,表坊其实很低调,并没有太积极的行销,因为进入中国表演艺术环境还是保守为要。

谢明昌说,台湾表演团体西进的经验实属个案,每个团体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合作的模式也有异。表坊的多角化交流模式就是很独特的经验,表坊曾经整个团演一档戏,所有演员与技术行政都参与,如同国际舞台巡演的方式,这是一种做法;另外也有节目是演出二十多场,前十场是表坊自己挑梁,后面的档期则由表坊主要演员与中国演员同台,《千禧年,我们说相声》就是这种模式。未来表坊将持续尝试「整团出租」,从双边演员合作、技术行政输出到作品版权授权演出,多角化经营中国表演艺术市场。

成立分团当据点,屏风表演班跨上交流平台

以《莎姆雷特》参与今年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幕季的屏风表演班,早在一九九五年就与上海人剧社合作,由中国导演当地整排,除了布景和几位主要演员参与之外,屏风的角色就是「纯交流」。艺术总监兼导演李国修性格踏实,剧团的经营与发展也较务实,他对西进中国表演艺术市场不会因应潮流就随之一头热。

靠著喜剧起家的屏风表演班在台湾成立二十一年,二○○七年五月第一次受邀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演出《莎姆雷特》,中国观众经过十年后首度看到正宗台版《莎》剧。该剧问世第一百场在北京,观众反应热烈,票房满档还出现比原票价贵三倍的黄牛票,相对于其他表演团体的经验,屏风感到自己很幸运。

执行长林佳锋说,虽然使用同样的语言,但是要进入「人生地不熟」的中国表演艺术市场,对当地主办单位要了解。他以这次与北京中演世纪公司合作的经验为例,中演世纪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下属的实力公司,艺术专业的配合度很高。《莎》剧去年的演出,屏风从台湾带一个五人技术小组,包括幕后设计师和舞台监督,要求当地成立二十三人技术团,内含十一位灯光人员、二位音控、九位舞台工作人员及一位电脑灯光等操作工程师,林佳锋说,从行政、行销到技术,这次演出的专业度很够。他觉得中国表演艺术专业经验不丰富,但工作人员可以对话,积极性够且责任感重,合作让双方彼此学习和适应,「双方要有各自能够接受的妥协点」。

由于合作模式有良好的经验和效益,屏风表演班将在二○○九年成立北京分团,李国修最终的想法,还是希望把屏风的作品推展到全世界华语地区,要更多的华人看得见台湾艺术创意,北京在未来是一个交流平台的角色。林佳锋表示,北京分团采以「分公司」的概念来经营,它将成为屏风创意及艺术作品输入中国表演舞台的一个平台,也计划形成台湾表演艺术与中国合作的交流网络,实质运作仍需配合周边配套思考。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