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破惯性思维、激荡崭新创意,戏曲近年的「跨界」演出蔚为风潮,然而,戏曲跨界虽不像实验小剧场搞得这般惊世骇俗,但更需要在古今东西、传统当代纵横交错的混血艺术中,拥有精准的艺术判断与直觉品味,以及大刀阔斧的革命勇气。从现代剧场剧作家跨界写京剧、歌仔戏,到国际级导演与传统戏曲一触即发的电光石火,即将发生的重要戏曲跨界制作,本刊带你抢先目睹。
尤金诺.芭芭(Eugenio Barba)与江之翠剧场工作坊
4/22~26 江之翠排练场
国艺会庙口歌仔戏制作专案
7/4~20 高雄、台南、台北
唐美云歌仔戏团与国台交《蝶谷残梦》
10/23~26 台北国家戏剧院
新点子剧展
12/11~28 台北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与魏海敏《奥兰朵》
2009.3月(暂定) 台北国家戏剧院
去年,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类的百万得主颁给了江之翠剧团《朱文走鬼》,这个融合南管音乐、梨园戏文本,日本能剧、舞踏表演技法的作品,被评审誉为:「很纯熟地将传统重新组构,精致呈现,散发沉静凝练、舒缓低抑的美感。」得奖的肯定,不仅代表了该团十几年来默默耕耘、实验创新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更正式宣告了戏曲在传统创新的艺术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值得高度瞩目的「跨界」趋势。
戏曲跨界热度持续发酵
「跨界」创作风潮在表演艺术圈延烧多年,透过不同艺术形式、媒材、空间的撞击、对话、渗透、拼贴或融合,探索舞台表现的无限可能,对现代剧场的创作者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对保守封闭的传统戏曲界而言,要放弃固有的程式系统,迈出跨界的大步,可就不那么容易。
从一九八○年兰陵剧坊的《荷珠新配》开启小剧场运动开始,现代剧场与传统戏曲的试探拥抱,多以前者的强烈意图主导前者;然而近年随著老观众凋零、娱乐形式多元与补助机制方向等大环境的转变,戏曲界也努力挣脱传统的包袱,从文本、音乐到舞台呈现,有意识地吸收输入「跨界」的创新美学思维,以争取更大的发声空间,给老传统注入新活力。不过,戏曲跨界虽不像小剧场搞得这般惊世骇俗,但更需要在古今东西、传统当代纵横交错的混血艺术中,拥有精准的艺术判断与直觉品味,以及大刀阔斧的革命勇气。
国际剧场大师向东方戏曲取经
以建筑感、绘画般场面调度、视觉构图的独特剧场语汇闻名全球的导演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将与国光剧团当家旦角魏海敏合作。原本就对东方传统剧场深感兴趣的罗伯,曾表示亚洲剧场,特别是动作缓慢的日本能剧带给他许多启发,他也曾以日本能剧表演,演员与角色保持极为疏离、冷淡的距离,来解释他理想中的表演。去年访台,他以「能量是那样庞大,不可思议」、「相当幸运,已经有属于自己表演的身体语言」形容他眼中的京剧和魏海敏的演出,挑选题材《奥兰朵》Orlando也颇有为这位梅派名旦量身打造的意味,虽然作品二○○九年才正式登场,但今年罗伯将会数度来台与魏海敏进行排练,过程势必带来不可逆料的惊喜!
另一位向传统戏曲取经的国际剧场大师,是丹麦欧丁剧场导演尤金诺.芭芭(Eugenio Barba)与江之翠剧场的合作。这个名为「Beyond Flow Project」的两年训练计划,芭芭将透过与江之翠的演员工作,拆解、撕裂、重构再深化梨园乐舞的科步表演,并赋予传统的身眼步法现代性的语境,还原程式化形体从何而来、为何而动的能量所在,让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互相丰富,寻找传统表演的当代性。今年将呈现芭芭与江之翠团员训练的第一阶段成果,并在明年公开演出。
外台歌仔戏不约而同玩「变脸」
补助方向与发表管道的鼓励,也促成现代剧场与传统戏曲界的交流,如两厅院「新点子剧展」,支持从传统出发的小剧场制作,效应持续扩大,今年采公开征选方式办理,报名踊跃,除了传统戏曲为基底的团队,也吸引不少小剧场创作者,甚至电影工作者投件,且形式涵盖样板戏、京剧、昆曲、歌仔戏、国乐、布袋戏、皮影戏,相当精采多元。同样的,今年获选国艺会「庙口歌仔戏」制作专案的三个外台歌仔戏团中,活跃于南部的「秀琴」、「春美」,分别找来资深剧作家王友辉、新秀编剧赵雪君跨界为歌仔戏写剧本,不约而同,两人题材均以「变脸」为象征,衍生出不同探讨命题。
为「秀琴」写出文辞优美的历史文学《范蠡献西施》后,王友辉新作《变面》以社会议题切入,透过一个「戴上面具、失去自我」的历程,藉通俗情节,阐述人性本质,以及人在社会中不得不然的两面性,并展示歌仔戏紧密与生活相互融合、雅俗共赏的特性。曾以《三个人儿两盏灯》让国光艺术总监王安祈惊艳的赵雪君,首度为歌仔戏跨刀,突发奇想,由吴宇森《变脸》得到灵感写出《七重印》,加入现代新思维:「我们之所以是此刻的我们,之所以对周遭事物有此刻的想法,有多少是源于他人怎么对待我们呢?」舞台呈现上,古代流传的换魂奇门异术替代了科技的整型变脸,演员得在舞台上,迅速转换角色,挑战一人诠释两角。
唐美云与钟耀光二度携手,重新发现歌仔味
写出了《快雪时晴》京剧加交响乐的跨界新品种,堪称近年最多产的作曲家钟耀光,再次挑战歌仔戏,和唐美云二度合作,为新作《蝶谷残梦》编写新曲,并与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前年,钟耀光与乐师刘文亮共同为唐美云的《梨园天神—桂郎君》设计音乐,大胆尝试放弃歌仔戏主要的壳仔弦、锣鼓、大量创作新曲,在传统乐器之外加入了六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两把低音提琴。虽然评论认为,这样做法造成了歌仔味的大量流失,但相反地,拓宽了歌仔戏音乐的表现幅度。发展不过百年的歌仔戏原本就充满创造趣味,较之其他剧种在音乐、题材、表现手法上存在更大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不妨看看钟耀光的音乐这次如何挑战歌仔味的定义,且让我们拭耳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