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四手联谈

音乐是世界语言?

对西方人来说,如果听到了亚洲音乐或是巴洛克时期以前的音乐,一定会对「音乐是世界共同语言」之理想起疑。就像我吧,当我听到某些中古时期音乐或是平剧时,想到这些音乐应该是无国界,而且所有人都应能感受其中奥妙时,就让我沮丧万分——或许我并非真正的「世界人」,甚至有可能连属于此宇宙都不够格呢!

对西方人来说,如果听到了亚洲音乐或是巴洛克时期以前的音乐,一定会对「音乐是世界共同语言」之理想起疑。就像我吧,当我听到某些中古时期音乐或是平剧时,想到这些音乐应该是无国界,而且所有人都应能感受其中奥妙时,就让我沮丧万分——或许我并非真正的「世界人」,甚至有可能连属于此宇宙都不够格呢!

最近我遇见许多欧美音乐家,没有人不对亚洲音乐家高水准的演奏赞赏不已,欧美音乐学校里,韩国、中国、日本学生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而来自台湾的音乐家们都逐渐在国际乐坛中出头立足了。如果我们想想,至今有多少欧洲国家尚未出过一位布鲁塞尔伊莉莎白皇后大赛或是柴可夫斯基大赛、萧邦大赛之首奖得主,而古典音乐竟然是来自欧洲的音乐,就更让人讶异于亚洲音乐水准之高超了。

西洋古典音乐在亚洲人生活中植根多深?

许多专家们都预言,亚洲将是下一代领导国际古典音乐趋向的地区。每当我们听了来自亚洲一流演奏家的演出和看了亚洲各地孩童普遍学琴的情形,真会让人完全相信此预言之可能性。

可是我们必须提出的问题是,西洋音乐在一般亚洲人民的内心中,或是在新生代年轻人心中到底植根多深呢?在每位国际大赛得奖者背后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几万个「平常」习乐者,和一般民众与西方音乐毫无任何直接关联呢?西方音乐家们无法察觉到这些平常人之存在,更无法在预言亚洲会成为世界音乐顶尖地区时,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其实,这些日常平民间的实际音乐「行动」才是真正决定在亚洲,西方音乐重要性的实质内容。

到底一般人内心中是如何感受音乐呢?

在美国,我曾经问(当然是刻意的)具领导性的音乐家,他们是否能在亚洲音乐学生和西方音乐学生的表情中听出某种差异,而所有人的回答总是:「不能!」

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永恒的讯息?

在西方,一直有种占优势的想法,那就是:西洋音乐是一种任何人都能了解的国际语言。甚至连植物感受了音乐中之和声振动后,都会长得更好、更壮。或许连外星人也会静静聆听宇宙的天籁之音!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永恒的讯息,而它的内容比起其他形式,或其他各种人类表情方式都更接近神灵的本质。然而,与音乐无时间、空间界限表达意愿正好相反的,这理想之产生却有著时间与空间的范围。这想法源于德国浪漫时期之一种理想,是大约由贝多芬开始而在晚期浪漫时期达至巅峰,而在现代,经由亚洲文化影响(特别在美国)逐渐消逝的一种理想。

事实上,巴洛克时的巴赫,大部分的时候都还完全只为下星期天作礼拜用的音乐写作。而他的作品在死后完全被遗忘,很典型的,一直到浪漫时期才又被重新「扶正」。假使巴赫现在还活著,而且到处在海报或报章杂志上看见自己的名字,恐怕他会觉得所有人都小题大作,而且太闲来无事。可是如果换成贝多芬,恐怕他只会很失望地感受到自己传递讯息的能力竟然比麦可.杰克森或玛丹娜微弱许多,甚至更无关紧要。

时空阻隔,音乐真的是「世界语言」?

对西方人来说,如果听到了亚洲音乐或是巴洛克时期以前的音乐,一定会对「音乐是世界共同语言」之理想起疑。就像我吧,当我听到某些中古时期音乐或是平剧时,想到这些音乐应该是无国界,而且所有人都应能感受其中奥妙时,就让我沮丧万分——或许我并非真正的「世界人」,甚至有可能连属于此宇宙都不够格呢!而现代一个生活在加州的少年对一个生长在战前欧洲的少年来说,恐怕也算是个火星人了!然而,他们两人都来自西方,而且相隔不离七十年。欧洲人对自己国家浪漫时期以前的音乐,也很难了解其中之不同风格。亚洲人几乎根本尚未意识西洋古典音乐所具有的象征传递讯息的意义。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总是相互误解并以狭窄之眼界来判决自己认定的「事实」,不是吗?

 

文字|魏乐富
翻译|叶绿娜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