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排练场的火灾,引发了社会对表演艺术发展环境困窘的关注,也促使文建会提出一份令表演艺术界人士振奋的「扬帆计划」——预计以四年四十四亿的经费,提升表演艺术发展的环境。但在此新旧政权交替的尴尬时刻,这个令人期待的计划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顺利「扬帆」?仍待观察。
仿佛受难的菩萨,云门舞集用自身苦难,提醒对文化公共事务逐渐冷漠的台湾社会:攸关国家未来发展的文化,竟是如此营养不良!
在媒体上,看到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坚强的一面。他心痛难过,但没有沮丧退却;复建长路漫漫,他面对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慷慨关怀,并没有独善其身,反而将云门失火的不幸,和吵嚷的总统大选连结,酝酿了一场文化运动,高分贝批评政府长期忽视文化的急功近利。
云门让社会的注意力,在大选中短暂聚焦于边陲的文化议题。首先,云门的灾难新闻,让总统候选人的文化政见有了意义,马英九开出支票,四年内要让文化预算提高到政府总预算的4%,约是目前1.3%的三倍。而谢长廷表示如果当选,要将文化预算提高到5%。
四年四十四亿,提升台湾表演艺术发展环境
表演艺术联盟在二月底,收集表演艺术界意见,向文建会提出十二点诉求,包括全面清查团队使用空间的安全性、释出闲置空间、提高扶植团队经费、增加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补助经费、设计表演艺术「投资」机制、全面提升艺文欣赏人口、以文化资产保存观念制定「表演艺术典藏」办法、持续充实文化中心演艺厅的功能设备与经营能力、修法推动文化消费得抵减所得之税赋优惠、协助各地表演艺术团体立案为非营利组织等。
针对表演艺术团队的需求,文建会在四月初回复执行情况,例如场地安全性清查等,已经著手进行中。对于艺文界期盼最殷切的提高经费、扩大欣赏人口、健全文化设施功能等项目,文建会制定了「扬帆」计划,预计以四年时间、四十四亿元经费,提升台湾表演艺术发展的环境。
「扬帆计划」全称为「扬帆─艺术奠基及国际交流发展中程计划」,自二○○七年十二月著手草拟。因为在文建会中,主管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和国际交流业务的第三处,预算逐年被删,处境最为窘迫;提出持续性的中程计划,被视为保障预算的唯一手段。套用文建会副主委洪庆锋的话:「预算砍到见骨,不设法抢救怕来不及。」
「扬帆计划」拟定过程中,云门不幸失火,一时之间舆论对文化艺术发展有许多讨论;加上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承诺增加文化预算,文建会乘风顺势,在四月完成「扬帆计划」初步架构,放胆提出四十四亿元的预算需求。
三个主轴:「艺术策略投资」、「深化伙伴关系」、「积极行销台湾」
如同文建会在计划缘起中的分析,法国文化部二○○八年预算是三十亿五千万欧元,折合约台币一千四百六十四亿元。文建会一年预算约台币六十亿元,与法国文化部的预算相比,实在相形见微!即使「扬帆计划」完全通过,每年增加预算十亿余元,要改善积弱多年的沈窠,也绝非易事。
「扬帆计划」架构分成三个主轴:「艺术策略投资」、「深化伙伴关系」、「积极行销台湾」,内容包括人才培育、艺术教育扎根,强化地方文化中心和表演艺术团队体质,也不忘加强具有台湾主体精神的创作,并且以向外积极行销台湾作为策略性目标,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看过初步计划内容的文化界人士大多表示肯定,认为这是文化界等待许久的一部计划,当然其中细部的执行方案和预算分配,还有再研议的空间。
按文建会规画,「扬帆计划」在主委王拓任内会送到行政院;截至四月底,计划细项还在修正中。目前已知的内容,除了前述三个主轴,之下再分为十个计划,架构如下:
从计划架构看来,「艺术策略投资」主轴以人才培育与支持创作为主。在这个向度,更详细的分项计划还包括表演艺术专业团队的扶植与育成、表演艺术创作投资与补助,以及支持经典作品重现。运用包括研习、上课、出国参访及举办工作坊等方式,培育表演艺术经济、艺术行政人才。视表演艺术作品为文化资产,以数位方式保存创作过程或采集得来的重要资料,避免云门失火导致珍贵资料毁损的悲剧重演。
艺文观众市场拓展方面,除扩大行之多年的基层巡演,也将参考台北市推动的「育艺深远」计划,配合教育部九年一贯人文艺术教育,结合地方文化局和教育局力量,运用各县市的演艺场馆与团队资源,安排学童以校外教学方式,欣赏专业场地的正式演出。
国际交流著墨最多,也要举办台版「东尼奖」
回应表演艺术界去年以来,对于各地方表演场所专业化提升的需求,文建会也在「扬帆计划」的「深化伙伴关系」主轴中编列计划,增强文化中心演艺厅的技术服务和营运能力。由于台湾各地表演艺术团队普遍缺乏排练空间,计划也主张整备闲置场地,释出实用的排练空间。
国际文化交流是「扬帆计划」著墨最多的部分。文建会将推动视觉艺术的「馆对馆」国际交流、协助国内场馆和国外单位合作,同时策画和推动「台湾主题」的国际展演合作计划。配合马萧团队未来执政后,将以文化做外交前锋的理念,文建会计划扩大在国际间寻找合作的城市举办「台湾文化周」、「台湾文化月」,在海外设置「文化论坛」宣扬台湾文化,并广泛参与重要的国际艺术节。
艺文界倡议多时的表演艺术奖项,「扬帆计划」中也有规画,例如举办「台湾亚洲音乐大赛」、「台湾亚洲舞蹈大赛」。文建会也效法「东尼奖」,举办「台湾表演艺术奖」,让剧场工作者成为众所注目的明星。
四年耗资四十余亿的「扬帆计划」,实际仍是杯水车薪。依文建会统计,民国九十一年到九十七年之间,文化支出占政府总预算的1.3%到1.5%,而文建会预算占政府总预算的0.3%,约为总文化预算的25%;以目前文建会一年约六十亿元经费估计,还有约一百八十亿元的文化预算,被用在非文建会所管辖的范围之内。云门舞集舞蹈教室执行长温慧玟直言,艺文界除了关心文化预算不足,更应该关心「还有75%的文化预算哪儿去了?」
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教授林谷芳认为,这样一个计划看似全面,但说的都是「内行人的话」,主管政府资源分配的单位或主管,不见得能理解增加文化预算的重要性。台师大应用媒体艺术研究所教授夏学理说,文建会应该提供比较数字,例如各国文化预算规模、各国政府对表演艺术团队的投资金额差异,让社会了解台湾政府的文化投资非常微薄不足。台北艺术大学艺管所助理教授陈锦诚提醒,计划的永续性很重要;文建会应该同时设置政策研究单位,长期追踪文化政策变化和预算调整的影响,了解世界趋势的演进,以作为政策制定和争取预算的佐证。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长谢小韫呼吁,不要忘记地方政府更穷;部分计划采用竞争型、要求地方编列配合款,如果地方政府因为财政困窘而无力配合,最终权益损失的还是一般民众。
出现在尴尬时刻的「春风」,能否继续「扬帆」?
马萧团队选前承诺大幅调高文化预算,洪庆锋认为,文建会务实的做法,是先提出具有持续性的计划。他指出,未来「扬帆计划」推动的同时,文建会常规的计划仍会进行,如果能有效整合文建会、甚至其他部会的文化资源,将发挥更明显的效用。
「扬帆计划」虽是艺文界期待的政策,但它却出现在一个尴尬的时刻。新内阁即将就位,未来文建会主委和行政院团队是否支持这项计划,仍然未知。但是,站在艺文界的立场,政府施政必须有一贯性,文建会既然在王拓主委时代提出了「扬帆计划」,未来的主委势必应该被期待更高,否则失望的情绪,将直接指向马萧团队竞选政见的诚信。
云门一场大火,由于发生的时机敏感,意外烧出一丝春风的气息。台湾的艺术环境,是否真能在春风吹拂下绝处逢生、「扬帆计划」是否能让台湾文化外交扬帆启航,几个月之内,答案即将揭晓。
表演团体:何处是我家?
北市文化局释出闲置空间 团队又喜又忧
文字 于国华
人口稠密的都会,也是表演艺术团队集中的地区。接近观众和市场是地利之便,高昂房租是必须支付的代价。
年初云门舞集一把火,烧出陈年老问题:表演团队的排练场所与办公空间,严重不足。云门舞集十五年来委身违章厂房排练,情况令人难过,何况还有更多团队在都市中流浪,找不到栖身之所。
团队栖身之所难觅,住办排练只好「合一」
根据文建会委托表演艺术联盟在二○○五年所做的调查,受访266个公立或私立团队的场地使用情况如下:
★部分团队拥有自有空间,但未填写调查表中的「住家合一」或「非住家合一」栏位,致使「自有空间」栏位的数量,多于「住家合一」与「非住家合一」二栏位之和。
调查结果显示,近34%的团队拥有自己的排练空间、约44%团队有行政办公空间;加上赞助或租、借使用的空间,只有大约20%的团队没有固定办公或排练空间(包括未填答者),看来空间短缺的问题并不严重。事实绝非如此。
从上表看出,拥有自有空间的团队中,80%的团队办公空间、61%团队的排练空间与住家合一,所反映的事实是,许多团队为节省支出,在同一个空间容纳住家、办公和排练,甚至堆放器材杂物。至于非与住家合一的排练空间,通常面积和高度都不足够,甚至安全堪虑或违规使用。朱宗庆打击乐团、身声演绎剧场,近两年都曾遭遇水灾,金枝演社今年也被检查违规使用情形。最近房地产景气抬头,房东要求涨租或出售房产时有所闻,团队立刻面临更高的租金压力,或得另觅新居。古名伸舞团忙于筹备创团十五周年公演之际,还得应付房东限期迁离的要求,处境令人同情;台北青年管乐团、乐兴之时乐团因为房东出售房产,而必须另迁新址。
云门大火之后,台北市文化局延续过去推动「艺响空间网」经验,清查出二十多处闲置空间,将开放给表演艺术团队或非营利团体申请使用,文化局也申请了市长预备金,日后将补助团队修缮这些公有房舍。四月中旬,文化局拟妥场地使用办法,预计五月可陆续安排有空间需求的团队前往参观、提案申请,再由文化局邀请评审为团队媒合适用的空间。
按台北市文化局规画,这些空间不收租金,团队只须支付水电费;修缮装潢由团队自行决定施工规模与花费,进驻后将可签约使用三年。
北市文化局立意良善,修缮仍是一大问题
文化局用意良善,目前看来配套也很完整,但还不足以满足团队的需求。第一,这些空间都有不同的闲置理由,部分区位偏僻、或建筑条件不良,例如进出动线阻碍或通风、采光欠佳,都不是简单修缮可能解决的问题。第二,这些空间的数量,距离团队的需求还很遥远;虽然文化局新近争取到已经废校的义方国小,也在这一波开放空间的名单之列,但这处比台北国际艺术村规模更大的空间,未来的使用修缮和营运管理都是难题。
最重要者,这些空间的条件,几乎都不宜当做排练场。团队需求最急迫的排练空间,还是无法满足。
文化局承诺,将持续开放闲置空间再利用,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条件合适又廉价的排练空间难以寻得。由政府研拟机制,承租台北市、台北县郊区或工业区弃置不用、但尚未拆除的工厂厂房或仓库,整理后租借给团队排练,或许才有可能解决当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