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须马偕》是我构思了将近七、八年的作品!」感动于马偕的事迹,金希文,这位台湾当代最受瞩目的作曲家,投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筹划以大型的歌剧制作,来贴近马偕这一个人在台湾付出三十年的故事,希望能够引发共鸣,让马偕这个他心目中景仰的对象,被更多人模仿和效法。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轮船驶入了淡水河口,船上的马偕博士举目四望,看见内陆青翠的山岭,心灵非常地满足、安宁与澄净。马偕知道此地就是他的住所了,同时有一种平静、明晰的声音对著他说:This is the land… …就在这一刻,牵起了马偕与这块土地的关连,也从这一刻起,他将生命奉献给福尔摩沙。
构思七、八年,与不同艺术家相互刺激
「《黑须马偕》是我构思了将近七、八年的作品!」感动于马偕的事迹,金希文,这位台湾当代最受瞩目的作曲家,投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筹划以大型的歌剧制作来贴近马偕这一个人在台湾付出三十年的故事。「马偕的一生是充满戏剧性的,用歌剧的诠释比抽象的器乐曲更能清楚地把他故事表达出来。」有这个构想后,首先面临的便是剧本写作的问题。「歌剧的剧本跟一般戏剧的剧本不太一样,要懂音乐又懂戏剧的人」。特别是这是横跨两个文化的故事,必须要对两者有深厚的体验。透过朋友的介绍,金希文认为当时住在加拿大的邱瑗既学音乐又懂戏剧,加上英国文学的背景,让他决定将这重要的任务托付给她。然而关於戏剧的内容,向来谦和的他却说:「我是外行人,只有看过华格纳、浦契尼等人的歌剧剧本,戏剧方面终究是外行。」作为一个现代作曲家,金希文自然地期待一个现代手法与架构的剧本,让他的现代音乐容易发挥,但在这里,他也感受到和不同艺术家相互刺激的过程。
「如果什么都按照我的想法,不如我自己一个人做。」金希文觉得合作就是要学习别人的优点,并不介意剧本跟原先想像的不太一样。「后来我在谱曲上有很大的挣扎,有些是台语的部分,有些是歌剧,有些是剧本上作曲手法的挣扎,但作曲常常希望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很大的挣扎后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来,这个是更好的。」但当发生一时感动和直觉要求时,他就会将理性放在一边,先试著跟著直觉走。「马偕的故事让我一直想到张聪明这个人,她的戏分很少,跟马偕的关系也很少被描绘到,于是开始幻想他们夫妻间的对话。」有趣的是他还请太太帮忙修改台语的部分,但最后发现音乐要走的方向跟剧本相互冲突,这时只好牺牲剧本,让歌词去配合音乐。
回归历史情境,非为台语而写
「第一出台语歌剧」的宣传打得如火如荼,但令人讶异的是金希文并不晓得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就是第一出的台语歌剧。他表示按照时间的进行,从英文到台语,马偕在语言的学习及转换上有一定的程序,并没有刻意去考虑是否为台语歌剧的问题。很多朋友问他为什么不用国语来写,他却认为自己是根据历史来写,况且那个时候在台湾并没有所谓的「国语」。而语言的转换也和音乐的创作紧紧相系,「一旦我用台语来写歌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有一种不同的韵味,合乎台湾的韵味,因为你要用这种语言来唱的时候,它本来就跟旋律是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音乐会引发一个联想,带出画面,因此当著目点在台湾时,就会就会呈现台湾的意象。金希文创作的可贵之处,可以说是在现代风格中加入东方的元素,然而在《黑须马偕》里所呈现的「台湾味」,绝不是刻意以民谣素材来添加,「我觉得比较可贵的是台湾怎么『长』出自己的音乐来,这个比较困难一点。」
金希文的作品最常探讨的主题为生命与宗教,更常藉著作品反映当代社会以及对这片土地的关怀。对此,他表示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要以作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回到台湾这些年来,不管地方或中央上政治人物等事件,都让他深刻地感受到,台湾在过去几十年来商业文化所塑造出的价值观扭曲了人们的思维。当金钱成为台湾最大驱动力的时候,基本的人文素养以及价值那些不符合商业利益的东西,自然就被边缘化。之所以讲这个故事,也是想对大众提问「为什么境界相差那么远?」一个外国人放弃一切来到台湾,对台湾做了那么多贡献,相对于「爱台湾」这个被污染过的观念,金希文更觉得马偕一生的故事,才是爱台湾的一个最好的诠释。而为什么作品主题探讨生命和宗教,他举例犹太人这么说:「不管是神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等,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到人类心灵的空虚处,透过这些艺术、文学或神学来填满它。」这些过程就是一种人文素养的扎根,他也殷殷期盼:「如果马偕的精神能让大家体会到世界不是只有我们眼睛看到的外表而已,还有一些更珍贵的部分,那就很好了。」
用音乐描绘角色,期待更多人认识马偕
结婚十周年献给太太的曲子旋律极为浪漫唯美,但作为现代作曲家,金希文也曾写过用塑胶折叠扇来演奏大提琴的作品。那么《黑须马偕》里,会有什么样的手法出现,颇令人好奇。金希文指出:「我的自由发挥空间比较大,因为我比较注重我要表达的是什么,有没有新的表达方式。」他解释用扇子演奏,对他来讲是其实是个很单纯的想法,当时觉得大提琴需要有一种声音哽住,讲不出来的感觉。反观《黑须马偕》的人物刻画,他也尽量贴近每个角色的特性。他说:「王长水的歌词、剧情比较豪迈,阿华就比较抒情,张聪明属于贤慧内在,马偕就是多愁善感乃至于坚强。」虽然配合著他们写出不一样的音乐,但金希文也回答并没有严格地使用所谓的「主导动机」。就像用扇子一样,都是有「音乐上的目的」而不只为了现代的做法,因此在这里赋予他们不同特色的音乐,用音乐刻划他们不同的性格。
集演奏、作曲、指挥为一身,金希文对《黑须马偕》的上演当然抱著很大的期待,虽然连自己也不清楚在具体期待什么,但完成这个作品,只希望能够引发共鸣,让马偕这个他心目中景仰的对象,被更多人模仿和效法。对音乐有自信、对导演和指挥都有很大的信心,金希文相信《黑须马偕》这个共同努力出来的成品,一定是第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