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伟在国际舞坛被受瞩目,更以去年奥运开幕式的创意惊艳全世界。(Shen Wei Dance Arts 提供)
艺号人物 People 中国旅美舞蹈家 奥运开幕式上挥毫惊艳

沈伟 融合东西的舞墨人

去年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中,〈画卷〉一段舞者以现代舞肢体挥舞沾墨长袖,在雪白地板上留下挥舞的墨迹,创意表现令人惊艳,而这正是中国旅美舞蹈家沈伟的创意,源于他二○○四年的舞作《连接转换》。沈伟可说是中国在美发展最受瞩目的舞蹈家,他创立了「沈伟舞蹈艺术」舞团,且是美国甘迺迪中心的驻院舞团,并曾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与前辈编舞家模斯.康宁汉、崔莎.布朗、比尔.提.琼斯等并驾齐驱。

去年北京奥运的开幕式中,〈画卷〉一段舞者以现代舞肢体挥舞沾墨长袖,在雪白地板上留下挥舞的墨迹,创意表现令人惊艳,而这正是中国旅美舞蹈家沈伟的创意,源于他二○○四年的舞作《连接转换》。沈伟可说是中国在美发展最受瞩目的舞蹈家,他创立了「沈伟舞蹈艺术」舞团,且是美国甘迺迪中心的驻院舞团,并曾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与前辈编舞家模斯.康宁汉、崔莎.布朗、比尔.提.琼斯等并驾齐驱。

去年八月北京奥运的绚丽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由中国导演张艺谋统筹的这群艺术精英,经过竞争激烈的筛选过程,其中又以出生湖南戏曲家族、并曾任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创始团员,如今以纽约为创作基地的旅美编舞家沈伟的舞蹈创意,最令人回味。

其实,对台湾的舞蹈界而言,沈伟应不陌生。他曾经在一九九六年受林怀民之邀,为云门舞集的秋季公演「黎海宁Links(s)X世代」节目推出小品《床》。(注1)当年的一篇舞评这如此描述位年轻舞坛新秀:「才华洋溢、出手不凡。」、「舞主题扣紧,同时建构在强烈的意象风格里,在舞蹈语汇上也有不错的创造力,未来他的潜力令人期待。」(注2)而笔者在一九九四年也报导过沈伟在北京国际舞蹈节上自编自演的独舞《小房间》,表达一位年轻人力抗环境的种种束缚,大胆的批判与强烈的自我风格,非常抢眼。(注3)

前卫风格走在中国社会的开放之前

当年,沈伟的前卫风格,走在刚开放的中国社会之前端,感觉有些格格不入。一九九五年他取得纽约艾文.尼可莱(Alwin Nikolais)舞团的奖学金赴美发展,并经过数年的准备与累积后,于2000年创立「沈伟舞蹈艺术」舞团(Shen Wei Dance Arts)。这八年以来密集发表许多获得青睐的作品,包括:《声希》Folding(2000)、《天梯》Near The Terrace(2000-01)、《余音》Behind Resonance(2001)、《春之祭》Rite of Spring(2003)、《连接转换》Connect Transfer(2004)、《地图》Map(2005)、《回之一:西藏篇》Re- Part 1: Tibet(2006)、《回之二:吴哥窟篇》Re-Part 2: Angkor Wat(2007),新版京剧《二进宫》Second Visit to the Empress(2007),以及目前正在排练的《回之三部曲》Re-Triptych(2009首演),成为近来中国编舞家在世界窜红的新星。

他的才华在西方已获得许多重要的大奖,包括:「古根汉奖」(2001)、「尼金斯基奖」(2004),以及最具指标性的「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等等。后者在美国艺术界的殊荣(除了五十万美元的奖金),更是代表沈伟与历年的舞蹈类得主,如模斯.康宁汉、崔莎.布朗、崔拉.莎普、梅芮迪丝.蒙克,比尔.提.琼斯,以及永子与高丽等优异人士并驾齐驱。

沈伟能有今天这番成就并非偶然。他从五岁开始学习书法与中国绘画,九岁学习戏曲,一九九一年加入由广东舞蹈学校与美国舞蹈节(ADF)协同主持的现代舞班,也就是广东现代舞团的前身。

赴美发展成为舞蹈界新宠儿

一九九五年转往美国后,沈伟很快成为舞蹈界的新宠儿。由于ADF的主席Charles Reinhart的赏识,沈伟经常受ADF委托创作并与几个重要艺术中心,例如纽约的林肯中心,华盛顿的甘迺迪中心,甚至加州的洛杉矶艺术中心等等都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其中他的舞团在二○○七年与甘迺迪中心签下五年的驻团计划之约,也是该中心首次与舞蹈团建立如此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此外沈伟舞团也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足迹遍布五大洲。

笔者二○○三年在加州观赏过他的作品《声希》与《春之祭》,前者是二○○○年为广东现代舞团所编的,视觉设计非常醒目。舞者的头戴著白色高耸头套,身上则拖著长条的鲜红色或深黑色的裙摆,并在西藏梵音声中,缓缓在舞台上以小碎步飘移。同时担任服装设计与舞台设计的沈伟,在布幕上悬挂他的一幅八大山人风格的禅意中国绘画,黑墨勾勒出游动的小鱼,与角落的红印落款与收藏章带出舞台上的两大色系。有时舞者突破各自行走的路径,以布缠绕成连体婴或两人高叠的造型出现。加上沈伟个人关节灵活的代表性动作,呈现一出简约鲜明的舞作。

《声希》属沈伟创团期的代表作,而二○○三年的《春之祭》则是沈伟另一阶段的转捩点,结构更完整。地板上画著白色的矩状痕迹,舞者先以跑步到定点的立姿,随著斯特拉温斯基的音乐节奏缓缓抽动;在音乐渐入高潮时,分别展开自我旋转的主题动作,从扫堂腿、云手、臀部、手臂,到膝盖支撑的各种旋转,甚至旋入空中等等。其中,从这支舞的动作语汇可以看出沈伟个人的独特风格:一种结合东方戏曲身段、留白美学、西方放松技巧,以及当代抽象艺术的融合。

最新舞作《地图》展现肢体和音符视觉化的巧思

这些特色都在他近期的长篇舞作《连接转换》、《地图》及《回》等系列发挥地更细腻与精准。笔者去年十月赴甘迺迪中心观赏沈伟舞团在该中心推出的第二季驻团计划演出,上半场节目是《回之一:西藏篇》,下半场是搭配史帝夫.赖克(Steve Reich)音乐的《地图》。观众进场,就看到台上舞者正在静静地完成一副巨大的曼陀罗图案之仪式。身著深红上衣与黑裤的舞者从侧台捧进蓝、白色的碎纸,轻轻填满占据整个舞台的方型与圆型所组合成的图案。观众逐渐就位后,喇嘛的号声揭开舞蹈演出的序幕。一名女舞者在舞台前端展开沈伟风格的关节带引领之身体连环动作。其他舞者步入,将地上的碎纸踢得雪花纷飞。加上西藏女歌者Ani Choying Dolma洪量的的歌曲后,将气氛带入另一高潮。(注4)整体而言,作品在不同的舞蹈队形变化中,优雅地传达一股沉缓的能量。感觉上比沈伟早期抽离情感式的作品多了一份人间的温暖。

中场休息后的《地图》企图心又更甚,全长约四十分钟。(注5)依据赖克的《沙漠音乐》The Desert Music之ABCBA的结构,沈伟将他的旋转主题动作更深入地剖析与变化。舞作分为五段,节目单也提供了诸多关于沈伟编创《地图》的论述。第一段〈旋转地图Rotation Map〉:「旋转技巧可以从肩、颈、脊椎、宽关节、手腕、膝盖、踝关节等部位进行,并且不限在地板上或站立著」。第二段〈弹跳地图Bouncing Map〉:「弹跳包含臀部的前后左右以及画圆的变化,并透过弹跳的动作造成落地后的重心转移」。第三段〈内部单独抽离地图Internal Isolation Map〉:「著重体内核心的能量因音乐所产生的反应,流转到末梢,再不断循环回来」。第四段〈内部个人地图Internal Individual Map〉「源自关节与关节之间的延展性」。而第五段〈地图The Map〉:「配合音乐的加速与加强,整合前面段落的动作元素。」(注6)

《地图》舞中有十四名舞者,穿著简单整齐的蓝绿紫相混的T恤与长裤,以及色彩鲜艳的袜子,在看似算术或几何图形之粉笔手迹的背幕之前,开始三人一组的滚进舞台。舞者大部分时间各自占据舞台一方,独自钻研身体各种旋转的可能性。例如第二段的臀部重心转换一段看起来相当轻松自在。而第三段配合缓和的旋律,舞者背对观众,动能由脊椎涟漪般地外推到四肢,颇富趣味。但当舞蹈的能量堆积起来,结构也非常繁复,舞者必须精准掌握与音乐的关系,相当不容易。旅美舞者王如萍也在报导中写道:「沈伟的肢体律动加上史帝夫.赖克的极限音乐近乎精准的运算,表现出肢体和音符视觉化的巧思。」(注7)

演出《连接转换II》,奥运开幕《画卷》源头再现

去年十二月三至七日,沈伟亲自与舞者一起演出《连接转换II》,并在于纽约市最具地表性的后现代舞发源胜地杰德森教堂重新改编登场,以符合四面八方的观众席之设计。这支舞结合沈伟的舞蹈与美术背景,借由沾墨的舞者手套,舞者一面在白色的地板舞动,一面挥洒出舞动的痕迹。也正由于《连接转换》这支舞的创意,才有沈伟在去年北京奥运开幕式所编排的一段《画卷》之舞,呼应整个奥运开幕典礼到最后由前体操选手李宁在空中漫步,点燃卷轴设计的奥运圣火之主题。

 

注:

  1. 《床》首演于1995美国舞蹈节American Dance Festival,简称ADF。
  2. 卢健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世代:评云门舞集「X世代专辑」〉,《表演艺术PAR》杂志,第48期(11/1996),页87-89。
  3. 林亚婷,〈向现代中国舞开窗:北京国际舞蹈节的舞与论〉,《表演艺术PAR》杂志,第25期 (11/1994),页51-55。
  4. 在纽约演出时,西藏女歌手站上台现场演唱,并与舞者互动,但巡回时则仅用录音版本,稍嫌可惜。
  5. 原本配合完整的音乐应有七段,但后来精简为五段。
  6. 笔者节录并译自沈伟舞团于10.30.2008在甘迺迪中心演出的英文节目单。
  7. 王如萍,〈初秋舞宴Fall for Dance,东方菜色丰富迷人〉,《表演艺术PAR》杂志,第191期 (11/2008),页109。

 

相关网站

「沈伟舞蹈艺术」舞团www.shenweidancearts.org/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68年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一个湘剧世家,5岁学中国画,9岁在湖南省艺校学习戏曲,毕业后任湖南省湘剧院演员,后又学舞蹈,成为广东现代舞团舞者及编舞。
  • 1995年他取得纽约艾文.尼可莱舞团的奖学金赴美发展。2000年创立「沈伟舞蹈艺术」舞团。
  • 曾获「古根汉奖」(2001)、「尼金斯基奖」(2004),以及最具指标性的「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
  • 重要作品有:《声希》(2000)、《天梯》(2000-01)、《春之祭》(2003)、《连接转换》(2004)、《地图》(2005)、《回之一:西藏篇》(2006)、《回之二:吴哥窟篇》(2007)、新版京剧《二进宫》(2007)等。
  • 负责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创意并担任分场导演,〈画卷〉一段演出编舞令人惊艳。
  • 目前正在排练《回之三部曲》将于今年首演。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