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喀郎.汗与西迪拉比2007年演出《零度复数》(新舞台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十年新舞风 追逐前卫舞浪

舞出潮流的万花筒 接轨世界的前哨站

新舞风十年回顾

从一九九九年的「五月舞风」作为暖身,从二○○○年以「新舞风」正名迄今,这个今年迎接十岁生日的舞蹈节庆,多年来已经成为表演艺术爱好者引颈期盼的年度活动。单一主题,每年举行,民间自办,企业支持,同时固定在多功能的表演艺术厅「新舞台」进行,新舞风自始确定的形式,已标举出它的特色。而它十年来也以小众、精致、引进世界舞蹈多元新潮流的特色,竖立了鲜明的品牌。

从一九九九年的「五月舞风」作为暖身,从二○○○年以「新舞风」正名迄今,这个今年迎接十岁生日的舞蹈节庆,多年来已经成为表演艺术爱好者引颈期盼的年度活动。单一主题,每年举行,民间自办,企业支持,同时固定在多功能的表演艺术厅「新舞台」进行,新舞风自始确定的形式,已标举出它的特色。而它十年来也以小众、精致、引进世界舞蹈多元新潮流的特色,竖立了鲜明的品牌。

二○○○年,在全球迎接千禧年,并热切讨论如何面对新世纪的变化与挑战时,新舞台馆长辜怀群针对新舞台在推广舞蹈艺术上可以扮演的角色,提出她的想法:引荐一系列「有感情,有思想,有美学主张」的现代舞作,由世界级菁英编创,为台北市菁英分子演出,是娱乐,也是见识。即使拼著「有价无市」,也要发挥标竿功能。

辜怀群的理想与热情,说服了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同意出任新舞台「新舞风」的艺术总监,为精选节目把关。从此,台北多了一项年度舞展。而且,十年下来不曾间断。新舞风已成为台湾独树一帜,甚至扬名国外的舞蹈节。

为台湾的艺术工作者和观众打开新视界

单一主题,每年举行,民间自办,企业支持,同时固定在多功能的表演艺术厅「新舞台」进行,新舞风自始确定的形式,已标举出它的特色。相较于国内不少民间策画、企业赞助的主题式艺术节,唯一次或间歇的举办,新舞风的持之以恒,不但提升了知名度,也为台湾的艺术工作者和观众打开新视界。

新舞台于一九九九年首度集结国内舞蹈菁英,策画主办的「五月舞风」,可视为「新舞风」的暖身活动。辜怀群和林怀民有感于台湾各类型展演日多,但喜爱舞蹈的观众可选择的节目仍然明显不足,因而决定以引荐外国舞蹈家和舞团,为新舞风定调。

「小众,精致,当下」是新舞风的另一特色。新舞台属于中型精致的剧场,空间大小已决定了它与观众互动的距离和感觉,也在某种程度上设限了挑选节目的规模。如此一来,正好与两厅院的「大」,做了市场区隔。再加上林怀民融含个人人文素养,艺术喜好,以及他设想台湾艺术工作者或观众所需要的艺术养分,也为新舞风确立了独特的风格和主张。

国内知名剧场编导鸿鸿是新舞风的忠实观众。鸿鸿表示,新舞风可说是林怀民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延伸。因此,林怀民在严选节目时,有其文化向度、个人品味和机缘巧合等因素考量,引荐的舞团或艺术家,在不同舞蹈领域里各具代表性或前瞻性,使新舞风成为每年令人期待的系列演出。今年将登场的英国韦恩.麦奎格(Wayne McGregor)的作品,就是鸿鸿期待多时的表演。

这些年,林怀民带领云门舞集站上国际舞台,成为全球重要艺术节和剧院争相邀演的对象。游走世界的同时,林怀民与外国艺术经纪人、舞蹈家、舞评人、艺术节策展人等,连结了丰厚人脉,不仅拓展云门的国际市场,同时为新舞风搜寻节目建立便捷的网络。近年林怀民和辜怀群参加一些国际艺术交流活动时,经常有国际友人问起「新舞风」,可见“Novel Dance”的品牌已经打出去。

林怀民透过新舞风使台湾和世界接轨

新世纪的主流是跨界,创新,多元融合。新舞风也以此打开舞蹈的多面向。二○○○年首次推出的新舞风,林怀民邀请蜚声国际的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永子与高丽(Eiko & Koma)、苏珊.琳卡(Susanne Linke)与兰希.荷芙曼(Reinhild Hoffmann)来台演出,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让台湾观众认识二十世纪末站上国际舞坛的巅峰,也将在下世纪继续领导风潮的这些艺术家。

他们的风格迥异,在林怀民眼中,那是「数十载创作与表演的历练,凝练出水晶般的演出,纯粹,精致。身体与意念,动作与表达,形式与内容,浑然合一。」新舞风的第一次,在国内艺术界留下声声惊叹。

接下来,由传统元素转换现代形式,多元文化融合,具异国风味,前卫实验,数位多媒体等不同类型的表演,推陈出新。香卓里卡(Chandralekha)展现「当代印度」舞蹈观的《肉身/欲.火》;勅使川原三郎(Suburo Teshigawara)抽象舞蹈与空间和音乐细腻结合的作品《人体书页》;21世纪舞坛传奇阿喀郎.汗(Akran Khan)与比利时舞蹈家西迪拉比(Sidi Larbi Cherkaoui)由创作延伸至生命的精采对话《零度复数》;法国舞蹈剧场大师乔瑟夫.纳许(Josef Nadji)以《岁月的玩笑》凸显的黑色幽默;由日本视觉艺术、建筑、音乐、电脑程式设计、戏剧、舞蹈等跨界高手组成的「蠢蛋一族」,带来集体创作的独特剧场美学作品;古朋舞团舞者展现典型巴西的热情活力;法国编舞金童杰宏.贝尔(Jerome Bel)前卫另类的风格……,一一呈现在国人眼前。

知名建筑师陈瑞宪说,台湾在世界很多领域是被隔绝的,林怀民透过新舞风使台湾和世界接轨,和时代潮流连结在一起,是这项舞展最重要的意义。

林怀民的确将新舞风当作看见世界舞蹈的万花筒,期望引荐当红,甚至正在窜起的明日之星,让台湾观众与现代艺术的发展零时差。例如:阿喀郎二○○四年获得柏林国际舞蹈奖(Berlin International Movimentos Tanzpreis)的「最具潜力舞蹈新人奖」,二○○二年已首次应邀来台表演;而与阿喀郎同年获得该奖「最佳编舞」荣衔的,正是二○○七年与他同台共舞的西迪拉比。台湾观众不再是遥远的旁观者,也参与和见证了主流艺术的演进。

新舞风不以票房为考量,不仅严选节目,事前安排专家或编舞家讲座,演后还有现场与观众的对话,等于是用舞蹈为国人打开了世界地图,不同的历史文化,思维观念,乃至生活样态,都在舞蹈中具现,由此证明「地球是平的」。

观众也跨界,打开艺术的界域

新舞风的时代感和多样面貌,提供国人不同的文化艺术养分,在舞蹈、剧场界人士之外,也开始吸纳跨界的新观众,不同族群在其中各有领会。

唯一受邀在新舞风演出的台湾年轻编舞家郑宗龙,将观赏新舞风当作「做功课」,也是开眼界。特别是看到杰宏.贝尔,或蠢蛋一族的表演,对他是一大震撼,也深获启发,「原来跳舞可以这样那样」他从此在创作上减少对自己的设限,打开舞蹈的可能性,对剧场有不同看法和想法。

台北市立美术馆双年展办公室主任张芳薇不以增加专业知识的目的去观舞,但相信有助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她认为现在每个行业都有重叠性,有对话的空间,偶有装置艺术或视觉性较强的演出,都会在剧场看到建筑界或设计界朋友,足以说明这些跨领域的节目提供了学艺术和创意的族群所需要的养分。

热爱表演艺术的陈瑞宪强调,舞蹈、建筑和文学都有其相似性,是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如何铺陈,节奏的转折,各有巧妙。他观舞时尤其在意「创作者在想什么」,「要如何表现」,专注于等待创作者要说出最重要的那句话,每次猜对了都很高兴。而新舞台的空间,提供了表演者和观众近距离的接触,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尽收眼底,他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乐于接触和参与各种艺术展演的大田出版社总编辑庄培园说:「舞蹈就是身体的诗,无可预料,感受全在个人。」

庄培园观看新舞风时,会去看见创作者和表演者在想什么,即使是一个点,都可以任由自己去联想,从来没有懂或不懂的困扰,或好看不好看的差别,因为她总能从中找到有趣的部分,细细玩味。她认为,这样多媒介的接触,有助激发想像力,对创作和生活都有帮助。

活跃影剧圈,为许多艺人指导肢体表演的Kimiko,学生更来自各领域,且程度不一,从研究新舞风节目单、一同观赏,到事后分享,已是他们师生每年重要交流项目。Kimiko为了教学需要,著重技巧性为主的节目,借以吸收不同流派技巧如何展现。有些学生的男友或先生被要求「陪看」,看久了,也乐于参与分享个人感受。

台北体院舞蹈系的游舒婷以成为优秀舞者为目标,观赏演出时,更专注于外国舞者的身体能力;有的同学对创作较有兴趣,则偏重解析编舞结构、多元素运用和表现形式等。她也将这些演出视为学校外的重要滋养,用以激励自己在舞艺上更精进。

期许让新世代观众藉开拓视界

不过,新舞风菁英、小众的形象,也成为一般人走进剧场的阻碍。鸿鸿很多剧场朋友对现代舞还是有「看懂」、「看不懂」的忧虑,而无法跨越这个门槛。

「21世纪是融合各种学科的世纪,尤其当代艺术每两年就一个世代了,变化快速。」张芳薇认为,未来新舞风何妨扩大选节目的范畴,加入流行的混搭,以吸引更多年轻族群走进剧场。

今年是新舞风十周年,林怀民订出「年轻、新潮、引领未来」(Young,New,Tomorrow!)的主题。辜怀群解释:「Young and new 的人,Tomorrow才有他们的份!」在此期许新舞风能继续扮演「推手」的角色,让新世代观众借以开拓视界,驭风前进。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