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尘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林向秀舞团 X sjDANCEco《心之所向》 「钮扣x钮扣计划」
这些年,不少台湾养成的优秀舞者站上了国际舞台,有人发光发热、扬名四海,有人静静深耕自己的舞蹈艺术。他们筑梦成真后的共同心愿,竟然是在自己的故乡跳舞。这些西游归来的舞者,如何展现东、西方舞蹈在他们的身体相融、转化、再生的新貌?是我长期关注的焦点。 这个月的两场演出,可以印证不同世代舞者的蜕变。旅美多年的林向秀,在不同身体语汇「混融」于无形后,已不在动作技巧上去定位自己是谁或从何而来,而是以身体探讨东西文化的差异与认同。这次她带著美国sjDANCEco同台演出,从莎翁作品到反恐反战议题,究竟能玩出混东西的哪些矛盾和趣味? 「钮扣计划」每年邀请旅外舞者返台,是把这些海外游子介绍给台湾观众的重要平台。在国外他们多是舞者身分,回来身兼编舞及舞者,虽难免近乡情怯的生涩,也总有令人眼亮的创意和身体风景。今年林燕卿、许耀义、刘奕伶邀请他们外国艺术家朋友参与创作,又会激荡出什么火花,看了就知道。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黄翊《量身订做》
黄翊,是我想持续关注的青年编舞家。他聪明,思路清晰,对于自己追寻的方向、想做的事,意志坚定,按部就班地学习、精进,因此他每有新作发表,都令我期待。 数位科技与舞蹈的结合,是黄翊探索的重点之一,从概念到创意发想,从工具到技法,他都用研究与创作合一的方式去实践。如《SPIN 2010》以镜像手法重新拆解拼组人与空间的关系;《黄翊与库卡》则借由人与工业机器人共舞,传达他如何思考现代人与所创造的科技环境及工具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再冰冷,而有了温度与情感。 新作《量身订做》,他竟然自网路征求指令,作为创作元素,还摆出高速摄影机、投影机、机器人库卡等阵仗,为现场即时影像提出新的诠释视角;并要观众全程配戴耳机,去感受特殊声响,或可能被要求上台参与演出互动。看来这次演出的复杂度更胜以往,而从开始到台上见,黄翊试图打破表演者和观众二元对位关系的种种思考和设计,会带来什么新的观念及观赏经验,只有进剧场亲自体验才知道啰!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达人名家推荐—今年我要看 !
翻过前面连续十一页的2014看表演备忘录,相信读者在如满汉全席般的演出汪洋中,早已迷失了方向(而正如舞评人卢健英所说:「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特邀了十位看表演达人,选出他们今年的「不可不看」,看看他们怎么选出「我的最爱」,或可为我们的读者,提供节目汪洋里的参考座标!
-
特别企画 Feature
人物私回忆/2001.徐开尘
二○○一年春天,我接下为「国家文艺奖」得主舞蹈家罗曼菲撰写传记的工作,开始走进她的世界,重新认识这位舞台上、人群中众所瞩目的舞蹈明星真实的人生故事。众人眼中她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其实万丈红尘于她,如人间道场,为情而生,为爱而舞,都是修行,她只是选择以「举重若轻」的态度面对人生考验。 谈自己,她总是云淡风轻带过。唯有话题落在舞蹈,尤其是如何为年轻世代开创新舞台时,才见她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有说不完的构想。还记得曼菲应媒体要求召开记者会说明被诈骗集团骗钱的那天,会后我俩一起用餐,她已将钱事抛诸脑后,反而急于推荐有潜力的舞者,热切讨论如何帮助他们找资源找机会,那是二○○五年初秋,她生命结束前半年。当时我难掩心中感动,对她说:「台湾舞蹈界有妳真好,那些年轻孩子真是幸福。」她淡淡回应的一抹微笑,从此留在我记忆深处,一如她的人,她的舞蹈身影。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古舞团《回来》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舞蹈作品选择在非剧场的空间呈现,从仓库、废墟到古迹甚至百货公司中庭,藉著演出和空间对话,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演出场域的选择,不仅是艺术家玩形式的创新发想,也展现了表演艺术的有机性。 舞 蹈家古名伸多年来带著舞者征战各种空间,证明「舞台」不设限。十年前的《出走》,到这次她选在自家桃园大溪的百年老宅推出古舞团廿周年特别演出《回来》, 连演廿场,别具意义。除了古名伸亲率三代舞者呈现擅长的即兴舞蹈,还融入戏剧偶戏、影像科技、现场音乐及互动装置。精锐尽出的阵仗,看得出是她想藉老房子 与新灵魂的对照,进行自我生命和创作历程的整理,也让当代艺术的多样元素在百年建筑里碰撞出新的火花。 有趣的是,舞团还作了演/餐合一的安排,看表演之余,还可以享受当地食材烹调的美食。走一趟大溪,有看有吃,再来个小镇半日游,何乐而不为?
-
达人推荐 本月我想看
何晓玫/玫舞击《纸境》
何晓玫近年重返剧场的作品,展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创作方向,具现成熟女性的思维,以及对于所处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是我想长期关注的编舞家。 这 次玫舞击要推出的《纸境》,不再是何晓玫过去以台湾社会现象拼贴入舞,不再是舞蹈剧场的叙事风格,而是运用大量纸轴、大幅纸幔切割空间场景,让舞者在翻滚 跃动的纸轴间,与纸共舞。纸,柔而不软,以纸作为主要创作媒材,如何在流动的时间中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意象,又如何与可柔可刚的舞者肢体互动,并借以隐喻生 命的起伏与流变,让人有无限的想像空间。 纸的可变,与舞者身体的多变,交融后所创造的动态时空,应是这次演出的重点。担纲的主要舞者杨孝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优秀舞者,上次在台北越界舞团《时光旅社》里看到她的表现,沉稳、俐落,具大将之风,更期待孝萱这次在《纸境》中与纸共舞所呈现的身体风景及视觉美感。
-
达人推荐 本月我要看
碧娜.鲍许乌帕塔舞蹈剧场《水》
每隔几年就能在台湾看到碧娜.鲍许乌帕塔舞蹈剧场的演出,对我而言,已变成一种不可错过的约会──那像是我和偶像碧娜.鲍许及舞团舞者之间不必约定、却必然履行的约会──尤其在碧娜已远行的此刻,这个约会更显重要。 碧 娜.鲍许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她总能将欢乐与悲伤、简单与深邃不著痕迹的融合为一,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跌入她精心铺陈的情境,专注品味其中的变化和趣 味,而被那些细微处具现的巧思所吸引,又好奇「她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才能创造出如此精采的作品」,但最终你只能「叹服」。 异质文化的交融再现,一直是她的舞团和舞作重要的特质。这次将看到碧娜为巴西创作的《水》,这个被西方媒体称为「明亮、性感、令人愉悦」的舞作。透过碧娜之眼去看巴西,也是透过舞作追忆这位无可取代的舞蹈家,让这次的约会有了更深的意义。
-
演出评论 Review
积木童趣中,仍见游移不定的灵魂
过去,林文中总在作品里放入太多的概念和意图,难免模糊了焦点,或因为一些枝节而影响了整体的表现。这次,他试图藉童年的游戏找回最简单纯粹的本质,完成了一支眉目较清楚的作品。只是成年的林文中与幼时的林文中之间的安静凝望,使重拾孩童欢乐的窃喜与肩负今日的压力,隐然在舞作中并现,却还是那个游移不定的灵魂。
-
回想与回响 Echo 要更多省思检讨
从「M_Dans2010」看骉舞剧场的未来
以往采集体创作时,还可以强弱互补,瑕不掩瑜;如今独立编创,作品的深度厚度和完整性都会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不能卸责的事。当我们看到部分表演撑不起场面的现实,已具现骉舞剧场「转大人」的过程中的挣扎、尴尬、不适应,以及还未找到方向的茫然。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国内篇之一
谁,能为艺术找一个家?
从云门排练场发生大火,到最终在台北县政府以「促进产业升级条例」、通过拨地让云门落脚淡水,整件事看似喜剧落幕,其实更揭露了台湾表演艺术团队的困难处境。在「闲置空间再利用」的趋势下,公部门渐次制订法规、媒合团队进驻闲置老旧空间、进而活化在地文化氛围,但产权的不确定、政策的未必长远,都让进驻团队的发展,仍埋下不安定的种子。
-
演出评论 Review
挣扎在昆曲美学中的「混搭」实验
走进剧场前,我期待看到的是编舞者以《牡丹亭》为题材,用自己说故事的方式,展现出融合芭蕾特色的美学主张。然而这次芭蕾版「混搭」的实验,既想在昆曲之外找到自己的风格,又无法跳脱昆曲美学,因而暴露了创作者在其中挣扎的困境。
-
焦点专题 Focus
舞出潮流的万花筒 接轨世界的前哨站
从一九九九年的「五月舞风」作为暖身,从二○○○年以「新舞风」正名迄今,这个今年迎接十岁生日的舞蹈节庆,多年来已经成为表演艺术爱好者引颈期盼的年度活动。单一主题,每年举行,民间自办,企业支持,同时固定在多功能的表演艺术厅「新舞台」进行,新舞风自始确定的形式,已标举出它的特色。而它十年来也以小众、精致、引进世界舞蹈多元新潮流的特色,竖立了鲜明的品牌。
-
特别企画 Feature 新舞风 黎海宁
黎海宁的颓废美学
以细腻情感与剧场风格见长的香港编舞家黎海宁,睽违台北三年后,带领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带来从作家卡夫卡发想衍伸的舞作《K的喜剧》。
-
特别企画 Feature 新舞风 黎海宁
SARS引发的《变形记》 《K的喜剧》 黎海宁的卡夫卡读后感
黎海宁从小喜欢卡夫卡的作品,重读《变形记》,人们遇异状时被排拒的深刻描述,正如SARS真实写照,编舞家由身体的病,扩大衍生精神的变异到性向不同,凡异于常人之处,都可能被排斥的境遇。她借由一场疫情,重新检视了社会现象和人际互动的病态。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湾制造 纽约发光
玛莎葛兰姆传人─许芳宜
沈寂十年的玛莎葛兰姆舞团四月推出新舞季,报纸上以斗大的标题介绍舞团首席舞者许芳宜,「玛莎‧葛兰姆的传人─Fang Yi Sheu」。 来自东台湾宜兰的现代舞者,而今站在美国纽约的舞台上,这一切,绝非来自侥幸,这一路的跌扑挫撞,多少的泪水汗水,才堆筑出今日的耀眼明星。
-
寻找百分百的表演杂志
也是表演艺术兴衰史
八〇年代台湾「经济奇迹」将国人的生活水准向上提升。两厅院启用,国内外表演艺术团体一时间往来频仍,艺文展演热络不已,彷如地底酝酿积累的能量乍然迸现。曾几何时,扮演著推波助澜角色的表演艺术类杂志,已经几番潮起潮落,大半隐没入历史长河。
-
台前幕后
十种景致
仿宋元勾栏式的木质舞台,充满一群跳跃的现代舞蹈精灵,「独舞拾景」舞展分为「上舞展」、「下舞展」两阶段呈现,不论在楼上或楼下,室内或户外演出,皆考验编舞者的创意。
-
台前幕后
两性关系新互动
近几年关注艺术空间的户外演出暂吿一段落,萧静文舞蹈剧场十月初推出的「女性大地」巡回演出,又要回到剧场,是整理这些年女性议题的创作和思考,也是再出发的开始。
-
台前幕后
把舞台当摇篮 亲子同台舞凉秋
从单身贵族到升格为母亲,舞者们对舞蹈的热爱并未稍减,她们在孩子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再生、创作的灵感。这一次她们要带著宝宝一起跳舞。
-
台前幕后
肢体就是编舞家的画笔
刘绍炉以气、身、心合一的理念创作已有四年,如今,他的「婴儿油舞蹈」以另一面貌重新出发,藉作品《油画》探索绘画与肢体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