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艺术》杂志自创刊至今满二百期了,对于一个杂志社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刊,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上个月三十日杂志刚印好的时候,我们接到了恶耗,舞蹈大师碧娜.鲍许(Pina Bausch)走了,也因为如此,让这个二百期的纪念,蒙上了另一层不同的意义,也多了无限地怀念与感伤。
碧娜.鲍许的大名第一次出现在本刊,是在创刊未满周年的一九九三年九月号《表演艺术杂志》的【环球舞台】单元,当时报导了这位德国编舞大师与她的乌帕塔舞团在巴黎的二月与六月的三档演出,那年也正是乌帕塔舞团成立的二十周年。「她逮住你、她捣碎你、她向你挑衅、她激怒你、她使你著迷、她使你信服、她使你感动…」该文的作者简拙一开始就引述Gérard Violette形容碧娜的这段话。是的,她的舞蹈就是这么的有爆发力、这么地令人震撼与著迷,无论是在十五年前,或是现在都一样。虽然当时一般观众对她的认识不多,但其实她的舞与舞蹈剧场的编舞概念,早就深深地影响著台湾的舞蹈界甚至是剧场。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那篇文末,作者大声呼吁:「台湾应力邀这位将舞蹈、戏剧和歌剧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现代舞巨擘,率领她的舞团来表演(香港于同年的五月已邀到她的舞团演出),好让国内的广大观众也能在宝岛分享到这种毕生难得几回有的、美妙无比的观舞经验。」最后,值得欣慰的是,碧娜.鲍许终于在一九九七第一次来台,带来了舞作《康乃馨》,第二次来台则是十年之后的二○○七年,带来的舞作是《热情马祖卡》。在这十年之间她的舞团还有来过一次,很可惜她无法亲自前来,那是在二○○一年,上演的舞码是《交际场》。也正因为如此,本刊与读者才有机会亲炙这位影响当代甚钜的编舞大师的点滴与其舞作的奥义。
看著案头敝刊两年前出版的《碧娜.鲍许—为世界起舞》的书封,她腼腆的微笑依旧,「看街上的行人,总比看一场舞蹈还重要」「我在乎的是人为何而动,而不是如何动」这两句自我学生时代就咀嚼至今的箴言依旧,但本来期待她的三度访台,这个愿望已经成为「千金难买、永不可得的礼物」。其实在她前年第二次来台时,两厅院曾力邀她三度访台,并希望她将台北列为「城市系列」创作舞码之一,令人惋惜的是,上帝毕竟没有留给碧娜太多考虑的时间。虽然她创作直到她的最后一刻……。
我想,碧娜还是会在天堂,完成她未竟的舞作吧。
最后感谢所有协助完成这个纪念碧娜.鲍许专题的所有人,在百忙之中心痛且不舍的抽空受访或提笔。当然,我们也同样感恩支持《PAR表演艺术》走过二百期的师长、前辈与读者,唯有你们的付出与关心,台湾表演艺术的创作环境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遗憾!又一位大师陨落——模斯.康宁汉 在本期截稿前夕,又接到曾经两度带团造访台湾的现代编舞大师模斯.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七月廿六日病逝家中,享寿九十岁。 据康宁汉基金会表示,他死于「自然原因」。康宁汉曾与「现代舞之母」玛莎.葛兰姆合作,之后成立自己的舞团,并与亲密伴侣、知名前卫作曲家约翰.凯吉发展出崭新的编舞技巧,以「机率」发展舞蹈动作。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也曾在纽约的康宁汉舞蹈学校习舞。 模斯.康宁汉一生编舞不辍,创作舞码近两百支;即便晚年行动不便,他还是坐著轮椅照常编舞,四月时本刊才刊出他欢庆九十大寿,并推出新作Nearly Ninety的相关报导。后续报导请详见九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