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并非她音乐之路上的阻碍,反而让人更佩服她的毅力坚持与非凡成就——她就是依芙琳.葛兰妮(Evelyn Glennie),名闻世界的打击乐家,将为台北听障奥运会来台,与优人神鼓在开幕式上演出,并与台北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音乐会「无声的力量」。她是如何克服种种人生障碍,以音乐为志业呢?本刊特地透过越洋电话专访,请葛兰妮畅谈她的人生故事与音乐想法。
2009年台北听障奥运会开幕大典
9/5 19:30 台北田径场
INFO 02-23419898
2009听障奥运音乐会-无声的力量
9/6 19: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3832170
伫立在舞台上,面对的是上千位观众如雷的掌声,背后包围的是整个交响乐团卖力的序奏,优美的场景却像被关掉音量的立体画面。举起双手,在第一个音符击出之前,唯一清晰又规则的节奏,只有自己砰然的心跳声!
以打击乐演奏家的身分遍走国际,一年超过一百场演出。发行个人专辑二十五张,得过两座葛莱美奖。依芙琳.葛兰妮与世界多位顶尖指挥家共同演出,合作过的管弦乐团已达数百个。在演奏事业的前十年,即已创下许多纪录,成为第一位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击乐家、第一位开独奏会的打击乐手,以及第一位全职打击乐的音乐家。她的音乐横跨古典、现代与各种领域,委托创作的现代乐曲超过一百六十首,去年更被纳入世界击乐名人堂。合作过的音乐家包括班鸠琴(banjo)王贝拉.弗莱克(Bela Fleck)、冰岛歌手碧玉(Björk)、英国摇滚诗人史汀(Sting)、爵士人声乐手巴比.麦可菲林(Bobby McFerrin)、马友友的老搭档──钢琴家艾克斯(Emmanuel Ax)及英国的国王歌手等等。然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音乐上非凡的成就,却是来自一位无法享受自然音响的重度听觉障碍者!出生于苏格兰的葛兰妮在农场长大,父亲拉手风琴,喜爱音乐的她也学吹口琴和单簧管。然而随著年纪愈长,厄运却愈在她身上发威。即使不愿接受,仍旧抵挡不了自己听力逐渐下降的事实。
不只用耳朵,更用身体来听
十二岁是葛兰妮生命中关键的时刻,到这一年为止,她失去了大部分的听觉感官,却也同时开启了她的打击之路。站在教室里,她的打击乐启蒙老师富比士(Ron Forbes)苦恼地问:「我们该怎么做?妳知道音乐是与『听觉』息息相关的!」葛兰妮表示同意,但老师又继续问:「可是妳要怎么听见这个,又怎么听见那个……」不等说完,葛兰妮打断他的话反问:「那您是怎样听音乐的?」他诧异地回答:「喔……我想……我是从我的耳朵听见音乐。」勇敢的小女孩随即回应地说:「我想我也是!」立刻又追加著:「但我也从我的手、手臂、脸颊、头骨、腹部、胸腔、双脚……来听音乐。」于是师徒两人开始摸索,从选择打击乐器,特别是震动较大的定音鼓作起,从小三度、慢慢两度、到小二度音程循序地学习「聆听」。而当老师敲击乐器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发现「只要我打开心胸,让震动进入手指、进入身体,都可以感觉得到细微的不同。」她将手掌贴在音乐教室的墙上,让手指一起感受音乐的音色、不同声音的结合、走进房间的脚步声、不同鼓棒敲击的效果……回忆失去听力之前的感官记忆,这些微妙的震动,变成她判读声响的密码。随著时间的脚步,她再也不怕听力跟著流逝。从教室走入人前、走上舞台,葛兰妮也就是藉著赤裸的双脚、随著音乐发出的共鸣,「听见」所有的声音!
学习过程中,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有一丝懈怠。回想初学时期,认真的葛兰妮记得自己拿好鼓棒、双脚与间同宽,手臂弯曲约九十度、保持手肘与侧腰空间、腰赶挺直……脑中充满著所有规则,结果却变成一个冻直的人,根本无法动弹。看见她的僵硬,老师居然直接对她说:「把这面鼓带回家,我们下周见!」抱著鼓的她心里直喊著:「天啊,我连鼓棒都不被允许使用!」最后只能仔细研究这个乐器,了解材质、将他翻转、用手拍打、扣击鼓面及侧边、握拳搥击、以指甲抓、指腹弹、按住鼓面敲打……直到双手布满了淤青,但也因为这样,对于乐器的「认识」,却没有人比她更为透彻。
坚定走上音乐路,成就斐然受封「女爵士」
即使如此的努力,当她尝试申请进入英国皇家学院时,却仍遭到婉拒。原因无他,正是学校无法认可所谓的「失聪」音乐家。然而葛兰妮却坚定地告诉他们无法接受:「我有具有演奏的能力、我理解音乐、也热爱这创造声音的艺术,如果你们以这个理由拒绝我,那么是不是应该好好思考你们目前学生,是以什么条件被录取的?」没想到这番话居然让校方及教职员们重新思考,认为葛兰妮在音乐的专业上,的确符合入学的要求。也因为她的范例,从此全英国各级学校也修改了入学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学校都不能够以身体残疾的理由拒绝入学,所有的取舍仍必须回归于学生的音乐能力上。因此,葛兰妮除了终得顺利入学外,更为同样身有残缺的后人,开启了一条学习的路。
听障的世界并不是寂静无声,「如果耳内没有任何异音窜入,我是可以听见有人在说话,但如果没有配合读唇的协助,那音质仍旧不足以让我判别对方在说什么。」从不希望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检视,葛兰妮宁愿听众不知道她的残疾。从她说话的语调听来,除了一点点腔调之外,几乎也真的听不出有什么异状。「它干扰别人的程度似乎比我多得多。对我来说,我的耳聋并不比『我是一个女人,有双棕色的眼睛』来得重要。」即使听不清楚说话的声音,她对音响的感触仍然极为敏感,连声响在空气中厚薄的差异都能明确指出。但她发现愈不对外公开,别人愈容易漫天臆测。于是她发表了Hearing Essay,清楚地向大众说明她的听觉状况。而她的自传Good Vibrations也被翻作多国语言在各地畅销。此外,更与导演托马斯.雷德尔塞默(Thomas Riedelsheimer)合作拍摄的影片Touch the Sound、为BBC录制两个属于她专题的带状电视节目,二十年的演奏生涯中,葛兰妮演奏、教学、演讲、接受马自达车场委托创作、与大提琴家朱利安.洛依.韦伯(Julian Lloyd Weber)及长笛家詹姆士.高威(James Galway)联合向英国政府争取音乐教育经费更高达三点三亿英镑。杰出的表现使她获颁英国皇家勋章,二○○七年更被授与「女爵士」头衔,至今获得的国际奖项超过八十个,这位当初被拒绝门外的音乐家,大大地改写了听障者与世隔绝的命运!
超越音乐领域,打造「葛兰妮」品牌
曾与作曲家、音响工程师与低音号演奏家马尔康吉(Greg Malcangi)共度九年的婚姻,也曾与大名鼎鼎的指挥家史拉特金(Leonard Slatkin)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葛兰妮」这个名字,除了不凡的音乐魅力之外,更拓展了广泛的「品牌」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一千八百多样打击乐器的她除了继续累积外,还亲自设计打击乐器及鼓棒,并以「葛兰妮的破铜烂铁」为名来发表她的「钹」系列作品。此外,知名的苏格兰流行设计公司(Scottish Fashions International)更替她设计一款名为「依芙琳.葛兰妮的节奏」The Rhythms of Evelyn Glennie的方格花纹,象征家徽、盾牌与姓氏的荣耀。而就在一个月前,她才跟著名的珠宝设计公司ORTAK合作,推出以「打击乐家葛兰妮」为设计概念的首饰。她说:「我的母亲来自于苏格兰极北的Orkney群岛,除了漂亮的风景外,也出产美丽的珠宝。那里充满了我孩提时期的回忆。」因此珠宝、Orkney小岛、打击乐器的融合,化成了一件件美丽的作品——「无声的祷者」、「秘密的声响」、「依芙琳的节奏」……每种设计都有著令人心动的名字,还有依据各种打击乐器形象制造的「马林巴琴」、「蛇鼓」、「银钹」等等,各自「闪耀」著打击乐家独有的光芒。
什么是倾听?「倾听,是触觉的另一种形式」这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人们从未真正了解它!而她也确认地说:「我的工作就是关于听觉,我真正的目的是去教导这世界如何去听,这是我此生唯一的目标。」透过她的失去,我们重新发现自己拥有,透过她的探索,我们拥有更多。下次听音乐会时,不妨试著打开身体,让自己成为一个共鸣箱,让葛兰妮式的听觉,带您一起“touch the sound”!
人物小档案
- 8岁起发现听力下降,12岁开始学习打击乐
- 艾伦学院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
- 职业生涯的前10年,几乎每一场表演都是世界首创
- 文字发表包括自传Good Vibrations,以及短篇文章Hearing Essay
- 和与著名电影导演Thomas Riedelsheimer合作演出「Touch the Sound」影片,以及为BBC录制两个属于她专题的带状电视节目(原声),定期在跨国电视上演出。
- 1993年被授予英国皇家勋章,2007年为表扬她在音乐上的杰出成就,被授予「女爵士」头衔。迄今依芙琳已获得超过80个国际奖项。
- 2009年7月与ORTAK公司合作,推出以葛兰妮概念为主的珠宝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