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寻找.在南王部落─《很久没有敬我了你》

卑南族儿歌 从摇篮唱起的文化之流

在卑南族儿歌文化中,存在著祖父母辈与孙子辈的微妙连结,内容更是一部世世代代流传、累积为卑南儿童所撰写的文化教科书,具有成为一个卑南族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涵养。

在卑南族儿歌文化中,存在著祖父母辈与孙子辈的微妙连结,内容更是一部世世代代流传、累积为卑南儿童所撰写的文化教科书,具有成为一个卑南族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涵养。

季风呼啸,森林中巨大的刺竹俯身低吟,布满山麓、野地与溪旁的管芒花如浪潮般波动,南飘的管芒花絮向卑南族人报出祭典到来的讯息。

                         ─古老的卑南族大猎祭诗歌(pa’ira’iraw) 

冬季,游走在现代社会的卑南族人们,遵循著祖先的叮咛,放下现代社会的包袱,回到孕育自己生命的传统部落摇篮,为岁末年初的年祭(amiyan)准备。传统的卑南族社会中,女子负责一切的农事(以小米为主)、织布,男性则负责开垦、工艺制作、担起防御部落的责任部落防御与狩猎…等非农事的工作。祭典筹备期间男子上山狩猎,女性忙于酿酒、编织花环,小孩往往就由mumu(祖母)来照顾,而记忆中的摇篮曲是这么唱的:

 

〈摇篮歌maanen〉

(1)ai ya i ya ya  a u wa u wu u wa

  (无意义的呢喃)

  a ama na na ma ta ngis u La ki vu la la si i tay na

  (别哭啊! 妈妈挖地瓜去了)

  a i ya i ya i ya a  a u wa u wa u wa a

  (无意义的呢喃)

 

(2) a ma na na ma ta ngis  u La ma a la ke da,u ra  i te ma ma

  (别哭啊!爸爸猎山羌去了)  

  a i ya i ya i ya a  a u wa u wa u wa a

  (无意义的呢喃)

 

(3) a ma na na ma ca gnis u La La i tay na

  (别哭啊!妈妈回来了) 

  a i ya i ya i ya a  a u wa u wa u wa a

  (无意义的呢喃)

 

(4) a ma na na ma ca ngis u La La i te ma ma

  (别哭啊!爸爸回来了)

  a i ya i ya i ya a  a u wa u wa u wa a

  (无意义的呢喃)

这是一首卑南族的摇篮歌,采集自台东卑南族之建和部落,旋律只有几个音符重复著吟唱,犹如经文般平淡,但却容易上口。此歌谣通常为祖母或母姓长辈所唱,为哄小孩的摇篮曲。曲中的内容,也呈现出卑南族传统生活的面貌。

文化制约下的卑南族儿歌分类

在卑南族的语汇中,并没有「童谣」或「儿歌」这类对孩童歌谣专有词汇或总称。但族人的文化观点里,确实有属于孩童的歌谣之分类,只是文化背景中,祭典与非祭典的界线分明,不会把两类型的歌谣合并统称。而是区分为Senay da lalakan(儿歌、游戏歌) 与Senay da takuvaluvan(少年祭仪歌谣)。至于唱给孩童听的摇篮曲或催眠曲…等哄小孩之歌,通常也被界定为儿歌的一部分,卑南族称其为maanen;不过族人在思考上反而较不归类在儿歌的范畴内。

 

战士的摇篮─少年祭仪歌谣(Senay da takuvaluvan)

少年杀猴前吟唱的祷词(采集自建和部落):

i ē~ i ē   i ē~   ki   rudun  ungay   na    takuvakuvan

(无意义的吟唱,我们少年们将取下猴子的性命)

仪式后的歌舞音乐(采集自知本与建和部落):

adulra   sal ēngs ēng   takuvakuvan

(来了,  发出嘶铃嘶铃臀铃声的少年们。)

卑南族社会,具有严格的年龄阶级与会所制度,各年龄阶层都具有其特定的称呼(见附表);而所谓的会所制度,是自青少年期(valisen)开始,离开父母与家庭,进入青年会所(palakuwan)生活。男性在会所中学习一切生活技能、知识,进行战斗训练、馘首,成为一位卑南勇士,保卫部落,直到成婚,婚入妻家后,才能离开会所。而卑南族社会,为了养成一名卑南勇士,少年阶级在升上青少年阶级进入会所前,少年阶级在岁末年终必须接受「缩小版」或「体验型」的会所生活,这段期间称为少年祭(mangayangayaw)。

少年祭的母语称之为mangayangayaw,是来自于成年男子大猎祭mangayaw的重复叠音,具有「练习练习」的意思。因此少年祭的内容,可视为大猎祭的「缩小版」。例如杀敌、馘首的对象转为与人相近的猴子;也因此少年祭常被称为「猴祭」;原本山猪、山羊等大型猎物的狩猎,也仅为先制作简单的陷阱来捕抓鸟、兔、鼠…等小型动物来练习。也因祭典内容不同与独特性,少年祭也具有其专属的歌谣,其他阶级的族人生活或祭典中皆不会演唱此类歌谣,是完完全全属于少年阶级之歌谣(Senay da takuvaluvan)。

表:建和部落卑南族人年龄阶级称呼

年龄分级

男性级名

女性级名

婴儿期

ve’enin

幼儿期

kemawakawang

童年期

lralrakan

少年期

takuvakuvan

mituvilran

 

青年期

valisen

vulavulayan

venagesar

vangsarang

壮年期

maradawan

mituruma’an

(已婚)

中年期

musavasavak

(已婚)

tainayan

老年期

ma’idangan

耆老期

temuwan

耆龄期

dawadawan

 

                                                 

文化教育第一课─儿歌(Senay da lalakan)

 

一般儿歌(采集自建和部落)

tan  tan  ’ari   ya va   na  y  ki na  sa du  wan,  mara nge r

(敲打声       蜥蜴啊              是这么多的       想)

wu wa lra lra wu  wa,  ta ra  na pa wu  lra nu, ka n i da de kan                                                   

(你还是先走吧           保重了                身体方面)

wu wa lra   da wu  wa.

(先走吧)

儿歌是孩童学习文化的第一课,儿歌往往具有其寓教于乐的功能在其中。而这首是普遍流传于卑南族部落的儿歌,早期的小孩没有布娃娃,因此大自然的一些小动物──如蜥蜴,就成为孩子的玩伴或宠物。孩子们即把蜥蜴当宠物也当自己的朋友,一起玩完之后依依不舍地分开,就唱著这首歌:「蜥蜴啊~虽然我会舍不得,但你还是走吧;请你身体多保重,去你想去的地方吧!」而此首歌流传到后来,也被使用在欢送朋友,作为欢送歌。

 

〈游戏歌〉

sēng  ko  kē  so  wa ka(台语)   sema likapuc(族语)

(伸   高  低  揉   靠拢       准备  抓一把)

 

这个混合台语和卑南语言的游戏歌,是由一位首领把一只手掌(张开向下)当屋顶,其他的人把食指顶在首领的手心下。大家同声唱,唱到结尾,首领用力向下一把抓。这一刹那大家要赶紧把手抽走,而被抓到的,就被淘汰,最后一个胜利者换其做首领。

困境与展望

卑南族居住于台东平原,接触汉文化时间较早,南王部落在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协助平定反清余党有功,被封为卑南王,统领东台湾七十二社。另一方面,郑成功政权灭亡后,其部属也进入台东平原,教导建和与知本部落现代化的耕种技术。不过在此之前,卑南族人与异族群之间关系,保持平等且相互尊重。殖民政权进入,日治时期日人对卑南族人系统化的教育统治,加上国民政府光复后的语言政策,使得卑南族文化受到冲击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现今耆老回忆起儿时的一些儿歌,内容常出现台语、日语、国语、族语混合、甚至混淆的现象,呈现出多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许多流传至今的童谣,尚保留一些曲调,但内容混杂,加上太多「原住民口音版」的外来语,或是外来文化融合下,混合多文化所创新的语汇,现今的我们已经听不太出来。这样的现象使儿歌的保存,无论在数量,歌谣文化的内涵上,都面临艰难的处境。就笔者观察,现今卑南族儿歌由于祖父母辈与孙子语言不通,父母辈对于传统儿歌也印象模糊,儿歌现仅在耆老们彼此谈天回忆儿时才偶有演唱。

大时代的背景与时代的变迁,接受日式教育的祖父母,受国民政府语言政策影响的父执辈,卑南族人被动地遗弃其骄傲的文化。儿歌文化的没落与式微所影响的层面不仅只在单一儿童的歌谣文化上。在卑南族儿歌文化中,存在著祖父母辈与孙子辈的微妙连结,内容更是一部世世代代流传、累积为卑南儿童所撰写的文化教科书,具有成为一个卑南族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涵养。

自上个世纪起,许多音乐学者如黑泽隆朝、吕炳川、吴荣顺、钱善华、林信来、洪国胜…等,在其研究中收录了许多卑南族的儿歌;然而目前卑南族的儿歌文化仍快速流失当中。原因在于原先传统生活式的文化教育传承模式早已崩坏,因此必须转而另行设计与运用如学校教育等系统化的方式和资源;例如政府所辅导的「文化成长班」就是一个良好的规划。不过儿歌重建与保存这项工程无法单靠族人一己之力完成,还必须仰赖各方学者与更多的有心人士积极参与投入,有系统且长远的规划,才能将卑南族失联的儿歌记忆重新串起,保存下去。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