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正盛(许斌 摄)
艺妙人物事 从电影导演跨足戏曲舞台

林正盛 「女人的命运」让他与豫剧相遇

电影导演林正盛的剧情片中,总是细腻地呈现女人情感的幽微,这也是他创作上长期关注的主题,而这一回,也是「女人的命运」让他与豫剧结缘。第一次执导舞台演出,他就颠覆了原来豫剧团习惯的工作流程,他要求演员先用生活化的语言读本,有了真实的情感基础,再进入戏曲演员熟稔的唱念程式。他对演员说:「我们来演一部电影吧。」

 

电影导演林正盛的剧情片中,总是细腻地呈现女人情感的幽微,这也是他创作上长期关注的主题,而这一回,也是「女人的命运」让他与豫剧结缘。第一次执导舞台演出,他就颠覆了原来豫剧团习惯的工作流程,他要求演员先用生活化的语言读本,有了真实的情感基础,再进入戏曲演员熟稔的唱念程式。他对演员说:「我们来演一部电影吧。」

 

台湾豫剧团《美人尖》

5/27~28  19: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INFO  07-5828753转57

在极简的表演空间中,背幕投射出嘉义县梅山乡的景观样貌。实地拍摄的竹林、日出,透过阶梯、墙面、斜坡等舞台构造,与材质带有的原始感相互连结,营造出台湾南部的山村风情。饰演十六岁女孩的王海玲声音一出,林正盛说:「好感动,那就是我想像的声音。」

被「女人的命运」说服  挑战执导豫剧

从头聊起合作机缘,林正盛挥手直说:「那是很好笑的事情!」一天,他打开脸书,个人涂鸦墙上出现一则留言,希望邀请他执导豫剧。他心想:「唱腔、身段我全都不懂,怎么可能办到?」约见面那天,「海玲老师也来了,就坐在我前面……好慎重喔。『梆子姑娘』很有名嘛,我还有点兴奋,心里觉得可以尝试,但也不敢答应,想说如果做不到,剧团有技术导演接著继续做。直到看过刘慧芬老师的剧本,觉得那跟自己长期创作主题蛮相同的,就是『女人的命运』──是『女人的命运』说服了我,让我觉得,可以做。」

打动林正盛的故事,改编自王琼玲的小说《美人尖》。内容叙述少女阿嫌头上有个「美人尖」,在家乡是富贵、兴旺的象征,却在相隔几座山头外的夫家,成了婆婆眼中招来诅咒的「额头叉」。阿嫌性格刚烈,不甘就此服膺命运,僵持不下的对立,却也蔓延成家族内部的斗争漩涡。

林正盛分析,全剧结构前半热闹、强烈,后半则走向深沉。他希望挖掘出角色深层的心理面向,看见人为了反抗、只好对立,对立到最后,又走进媳妇熬成婆的循环。他说:「我做《春花梦露》时就有个感觉,长大之后,回顾家里斗来斗去的恩恩怨怨,觉得很荒谬。好像我们总在厅堂前、遗照里,那些老祖先的眼神注视下,继续著他们以前也曾有过的纠葛,直到自己也成了祖先遗照。」

排练时一直「凝视」  演出就释放给演员

为了充实角色内在,林正盛采取不同于豫剧团习惯的工作流程,他要求演员先用生活化的语言读本,有了真实的情感基础,再进入戏曲演员熟稔的唱念程式。他对演员说:「我们来演一部电影吧。」排练时,演员要先缴交融合角色生长背景和情绪、个性的角色日记,这也是豫剧团成员首次经历的「演员功课」。排练当下,他则不时提醒演员们角色的内心纠葛:「当下为什么要那样做?」,有时也结合当下情境设定,加入生活化的道具做为辅助。

排练过程中,林正盛一旦感觉节奏不够顺畅,便向剧团的技术导演寻求协助。有时,也需要先和乐师沟通,修改音乐,才能调整表演。谈起拍电影和排舞台剧之间的差异,林正盛说:「舞台工作让人往比较平静的方向思考,一直凝视。」他以烹饪为喻,形容拍电影像搜集食材,剪接是最后一道煎炒手续,完成之后,作品永远不变。然而,舞台剧每一场都有细微变化,演出无法喊停,作品的模样,并非永远在导演掌握之中,因此,排练更需要努力的「凝聚」:「像拉粗胚,不停塑形、调整细部弧度。要非常细心地观看、思考,最后才不会离我想要的感觉太远。演出就释放给演员。」

排练场里,他专注看著王海玲把玩手中的头盖巾,待嫁女儿心仿佛也跳著、旋转著,像要飞了起来。他说:「传统戏曲里,亮相很重要。也许以后拍电影时我也会去想,如何让演员在镜头前亮相?怎么样让观众看完一场戏就想拍手?这些东西也许会在我脑海里慢慢发酵,不知道变成什么画面,但一定会产生刺激。」

希望有下一次,导歌仔戏应该也很好玩

在过往的电影作品中,《春花梦露》描绘出台湾早期农村生活里,三代女性的生活缩影;到了《美丽在唱歌》,是两个女生聚在私密、狭小的售票亭里谈月事;而《月光下,我记得》里,由杨贵媚演绎的熟女情欲,则像被禁锢在好山好水之间。林正盛向以擅长捕捉女性的细腻著称,谈起这个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母题,他自我剖析,或许源自母亲早逝,内心深处因而怀抱、想像的情感延伸。此外,「离婚后这七、八年来,我也出现了新的看待方式,能更有距离地观看。以前侧重感情,现在感性和理性比较容易取得平衡。排这出戏,理性的东西会多一些。」。

他举出一般刻板印象里,认为传统女性斤斤计较的个性为例:「我们常觉得,女人上市场买东西爱杀价,谈感情也会去计较谁爱谁比较多,但那是起因于文化长期以来看待女性的方式。以前的男人,赚了钱就拿给老婆,不管自己给多少钱,女人就得负责整个家。老太爷只知道时间到了,要吃饭。女人怎么办?她去菜市场买菜,当然得斤斤计较。这计较的背后不只是感情,还包括物质、生活,都搅和在一起。爱情没那么纯粹,当然,童话除外。」

长期喜欢张爱玲小说的他,也引用张爱玲的话说:「骂女人最厉害的就是女人,男人骂女人没那么难听。小时候我听祖母骂三姊,所有足堪形容的字眼都拿出来用,想到就觉得好可怕。」工作这出戏的过程,他回想阅读过的张爱玲小说,也追溯幼时记忆根源,想像女人幽微缠绕的心思。关于舞台剧,爱玩的他说:「希望有下一次,可能还会做更多。如果是导歌仔戏,应该也很好玩。」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1959年生,台东县人,曾当过面包师傅,后来意外参加电影编导班而踏入电影圈。
  • 初入电影圈以拍摄纪录片为主,作品有《老周老汪阿海和他的四个工人》。
  • 剧情片作品有:《春花梦露》、《美丽在唱歌》、《放浪》、《天马茶房》、《爱你爱我》、《月光下,我记得》等。
  • 近年专注于拍摄纪录片,作品有《我们的孩子》、《海洋练习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