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艺穗节协同策展人蓝贝芝。(林韶安 摄)
焦点专题 Focus 表演艺术新鲜人.踏上职涯第一步 平台之三:台北艺穗节

敢玩空间秀创意 踏上剧场星光大道

专访台北艺穗节协同策展人蓝贝芝

已举办三年的「台北艺穗节」,是许多非专业团队开展正式演出的第一个舞台,只要登记场地、缴交保证金即可。三年下来,也已有受欢迎的团队应邀进入台北艺术节,因此也出现了「小剧场的星光大道」之称。那么,要如何在这条星光大道上,顺利地开展表演艺术的生涯呢?本刊专访到曾参与两届艺穗节、今年担任台北艺穗节协同策展人的蓝贝芝,提供她的观察与意见。

已举办三年的「台北艺穗节」,是许多非专业团队开展正式演出的第一个舞台,只要登记场地、缴交保证金即可。三年下来,也已有受欢迎的团队应邀进入台北艺术节,因此也出现了「小剧场的星光大道」之称。那么,要如何在这条星光大道上,顺利地开展表演艺术的生涯呢?本刊专访到曾参与两届艺穗节、今年担任台北艺穗节协同策展人的蓝贝芝,提供她的观察与意见。

三年来,每到九月上旬,台北市就会密集出现超过两百场演出,并且以新兴表演艺术团队为主要成员。这是由台北市政府主办的台北艺穗节,借镜英国爱丁堡艺穗节广纳各式演出的精神,采自由开放的报名机制。想参与的团队,只要于规定时间内上网登录,缴交三千六百元保证金,就能免费使用主办单位提供的场地进行演出。

今年,第四届台北艺穗节的报名数字再缔新高,预计将有一百一十五个团队,推出超过三百场表演。由于艺穗节设有「艺穗亮晶晶」的评选制度,针对具有创意、才能与质感的人才与节目颁奖鼓励,而获选团队更有可能进一步受邀于台北艺术节演出,因此也出现了「小剧场的星光大道」之称,成为学生表演团体发声、转型的热门平台。

服务 培育 推出行政顾问团

曾经参与第二、三届艺穗节工作的蓝贝芝,于今年担任台北艺穗节的协同策展人。蓝贝芝指出,台北艺穗节是服务与培育的地方,她希望营造「更接近创作者的艺穗节」,而非「公部门的艺穗节」。从前几年累积的观察说起,她发现年轻创作者普遍缺乏实际制作经验,容易自困于行政问题,影响整体呈现。

因此,今年除了比照往年,推出以行销为主题的讲座之外,主办单位也将演出的行政制作要点,整理成一本手册,于行政说明会中发送给所有参与团体。手册内容说明了参与艺穗节的须知、演出制作重点时程安排、申请补助的可能机会、如何处理票务相关文件、售票系统的选择与比较、如何申请演出音乐版权等各项实用资讯。同时,今年也新推出了被她戏称为「补教系列」的「行政顾问团」:「即日起到演出期间,如果团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申请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我们也希望透过分享这些know-how,提升艺文生态的整体环境,让参加过艺穗节的团队,在未来能更顺利地和专业场所的演出接轨。」

从运用空间的角度 刺激创作

蓝贝芝强调,艺穗节提供的演出场地,包含了很多非剧场空间,而这也是艺穗节成立的初衷──促使创作者思考,从运用空间的角度,刺激创作。就她观察,许多学生或许因为第一次踏出校门做戏,在登记时便一窝蜂地抢用皇冠小剧场、牯岭街小剧场等专业场地。然而,由于技术与经验不足,演出效果反而不如预期。她建议创作者回归创作概念,选择最适合(而非最想用)的场地:「比如我们看过一个演唱音乐剧歌曲的节目,当它放在黑盒子里,视觉可能略嫌单调;但若在咖啡厅、书店演出,加上环境本身独特的氛围烘托,相信能增色不少。」

相较于国外的标准,台北艺穗节提供团队的拆装台时间,相对而言宽裕许多。今年,每个团队的配额时间,更从三小时延长到四小时。提及快演快拆的工作模式,蓝贝芝建议:「一些团队可能已经有黑盒子的工作经验,却反而更用力去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巧思,连观众席的设置都不放过。然而,在不同团队轮流使用空间的状况下,若花太多时间钻营技术层面,反而容易拖累整体呈现。如何在时间、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妥善发挥核心精神,是更重要的事情。」

她也提醒表演艺术新鲜人,刚踏上创作路时容易太贪心,想做的东西很多,作品却成了多头马车,有失焦之嫌。她建议年轻创作者确实衡量可负担的执行程度,好好把自己想说的故事表达出来。历届都曾于六、七月时,突然接获学生因学校或私人因素,临时要求取消演出的状况。这也突显了参与学生时间分配的问题,她建议创作者提早进行规划,多花一点时间,琢磨制作的细节。

从收到报名表,便热中于不断分析其中细节的她说:「我很喜欢研究这个,观察哪些是回笼团体、哪些是打散又重组的回锅创作者,不同的构成都很有趣。年轻的创作者们,取材多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也有些人会延伸到具议题性的演出。其实,也可以利用艺穗节多样化的场地,尝试更具实验性的演出。」蓝贝芝表示,除了生嫩的业余团体,也有一些已经确立品牌风格的职业团队,选择在艺穗节里,发表有别于剧团定位走向的实验性作品,也是有趣的尝试。

每年都带有冒险、挖宝的感觉

「对我来说,艺穗节是个蛮刺激的艺术节,很新、很有弹性,每年都带有冒险、挖宝的感觉。」蓝贝芝笑说,因为报名完全开放,没有审核过程,因此第一届结束后便出现观众抱怨,说是踩到地雷的机率太高。于是,评论制度相对重要,除了敦促节目品质的提升,也希望产生口碑效应,让好评反应到后续演出的票房数字。「看戏大队」的执行方式每年都有所调整,除了邀请评审的范围扩大、人数增多,规定每个节目都至少有一篇评论,以及评论张贴速度加快到隔天公告、增加「艺穗看星星」的评定方式,今年将再新增评审介绍,以及「观众讨论区」。蓝贝芝说:「大家愈来愈重视评论,这是好事。评论、讨论,本来就是提供观众,用更多不同角度切入、看待作品的方式。」

期待出现更多对话的她,过去曾在南村落(第二届艺穗中心)举办艺穗节讲座,邀请国外艺穗节的艺术总监分享经验,也有参加过国外艺穗节的国人与会聊起心得。而曾在去年点燃火药味的「艺穗面对面」讲座,今年还要再办一次,「因为要让来自不同领域的各方代表,一直对话。」关于后续工作重点,她说,除了要在艺穗中心举办以跨文化为题的对谈,也要翻译艺穗节的重点资讯,跟国际媒体合作。未来几年,她希望有愈来愈多的国外团队前来参与,让节目更有可看性。同时,她也透露,推动「艺穗亮晶晶」的优秀团队前进国外艺穗节演出,更是目前努力的方向。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从台北艺穗节到台北艺术节

四把椅子剧团  走上捷径的幸运儿

 

四把椅子剧团于第二届台北艺穗节推出《等待窝窝头之团团圆圆越狱风云》,由于好评不断,隔年便受邀至台北艺术节演出。导演许哲彬表示,剧团连续参加两届艺穗 节,抱持的心态都是:「给自己一个暑假的玩乐。」创作的出发点全无压力。《团团圆圆》因为没抢到心目中第一顺位的场地(牯岭街小剧场),只好移师距离最近 的南海艺廊。没想到,从场地先行的概念出发,进而孕育出有趣的样貌。综合对其他演出的观察,他说:「如何提升演出和场地的契合度,绝对是参加艺穗节最首 要、也最好玩的考量。」

从艺穗节到艺术节,他说,爆冲的注目度对剧团有实质帮助,这对新团队来说,像走了一条捷径。深感幸运之余,他也仔细 观察演出回响,比对艺穗节和艺术节观众结构的不同:「艺穗节的观众仍以亲友团为主,创作者的笑点、价值观,都比较容易得到共鸣。到了艺术节演出,场内多了 很多中年观众,甚至有爷爷、奶奶。他们对于作品的反应确实有落差,也让我体认到,一个作品不可能讨好所有人。」许哲彬指出,大家难免将报名参加艺穗的团 队,定位在学生社团、非立案组织、甚至看作「上班族的同乐会」;然而,团队本身若有考虑好好经营、长久发展,面对演出,更要抱持与自行申请场地做戏时相同 的态度。(朱安如)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