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人新视野」专案以毕业五年内的艺术创作者为征选对象。图为「2009年新人新视野—舞蹈篇」入选者杨维宁发表作品《幸福》。(林铄齐 摄)
焦点专题 Focus 表演艺术新鲜人.踏上职涯第一步 从学校课堂到舞台实战

给表演艺术新鲜人的三条教战手则

六月是毕业季、也是许多毕业生迈向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对表演艺术这一行来说,要如何起步呢?事实上,为了让艺术新生代顺利迈入职涯,目前在官方与民间团体都有不少协力管道,相较于十年前,当下的艺文补助环境健全,机会和资源相对多元,行政、制作、创作资源,都对年轻创作者释出善意,只要有心想创作,到处都是舞台。而从校园课堂到实战舞台,会面临什么情况?本文的三条「教战手则」,将告诉你学校没教的事。

六月是毕业季、也是许多毕业生迈向人生新阶段的起点,对表演艺术这一行来说,要如何起步呢?事实上,为了让艺术新生代顺利迈入职涯,目前在官方与民间团体都有不少协力管道,相较于十年前,当下的艺文补助环境健全,机会和资源相对多元,行政、制作、创作资源,都对年轻创作者释出善意,只要有心想创作,到处都是舞台。而从校园课堂到实战舞台,会面临什么情况?本文的三条「教战手则」,将告诉你学校没教的事。

过去,表演艺术科班生走出校门,面临的是「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能够「学以致用」的,实在少之又少,而坚守创作岗位的,更是异数。这几年,随著表演艺术圈大老、云门舞集林怀民在二○○五年表演艺术联盟主办的「文化论坛」中,抛出「表演艺术创作力断层」的问题,而引发了后续效应;二○○七年,国艺会的「表演艺术创作论坛」里,「创作人才断层」及「世代焦虑」的议题再度成为焦点;本刊去年所策划的廿一世纪十年回顾中,亦将「寻找大师接班人」列为重要话题之一。这一连串的讨论,唤起了政府对提振并鼓励年轻世代创作能量的重视。

如今,我们看到国艺会从二○○八年起与两厅院合作筹办「新人新视野」专案,提供甫出校园的艺术科班毕业生,一个初试啼声的舞台;由文建会补助,北艺大执行的「北艺风创新育成中心」,架构以「艺术」创业的辅导机制,支持年轻艺术家的梦想;每年七、八月,台北艺穗节释出免费的演出场地,刺激许多艺术创作新鲜人新手上路;文建会主导的「音乐储备人才库」和两厅院主办的「乐坛新秀」征选,更是乐界行之有年,为年轻有潜力的音乐家打造的舞台。更遑论文化创意产业所勾勒的梦幻愿景,让多少表演艺术人才,愿意以时间换取空间,在后势看涨的文创这一行,放手一博。

放眼望去,当下的艺文补助环境健全,机会和资源相对多元,行政、制作、创作资源,都对年轻创作者释出善意,只要有心想创作,到处都是舞台。因此,近三年来,新立案的剧团和舞团的数量几乎到达了过去十年来的巅峰,从国艺会近年的补助案统计中,我们也可看出首次获得补助的团队和个人,年年攀升。种种迹象显示,愈来愈多人愿意投入艺术创作的行列,然而,从校园课堂到实战舞台,有多少是学校没教的事?

1. 喜欢创作一定要成立自己的团吗?

就现行的创作补助而言,大都是针对立案的团队,个人几乎很难在公部门拿到补助,因此,要不要成立一个自己的团,承担行政压力和人事成本,或者当一个独立的创作者,保持与不同团队合作的弹性,就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国艺会执行长陈锦诚表示,一个团的成立有其必要性,但不是每个创作者都适合成立自己的团,尤其是新人,不必要马上就成立一个团来扛。资深剧场制作人石佩玉更是强调,创作和经营是两回事,少有两者皆能兼顾的,严肃一点来看,成立剧团等于要拿人生来换。北艺风育成中心的执行长刘怡汝认为,团队首要清楚的是完整的创业概念,透过大量的问答和讨论、激荡,找出团队事实上想做的事,才知道如何落实。

有别于过去单打独斗的一人剧团型态,现在年轻人多将剧团视为平台的机制,策展整合、资源共享。综观目前活跃于「台面」上的新兴团队,如以台艺大为班底的「四把椅子剧团」,由辅大话剧社成员创立的「三缺一剧团」,文化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再现剧团」,集结台艺大和北艺大人马的「再拒剧团」,大多有风格鲜明的创作者为首,并兼容不同创作者加入的可能:例如再现剧团今年迈入第三届的「地下聚会」剧展,从起初的试演会发展成小型艺术节的规模,意图让更多新生代创作者的作品,与观众有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再拒剧团连办两年的「公寓联展」则邀请创作者为微型空间量身创作,反思剧场的定义。由编舞家周书毅与长期合作的舞者共同成立的「周先生舞团」,更推动「下一个」编舞计划,借由不同领域艺术家的互动,让新一代舞蹈工作者的作品能有多样观点的刺激。

2. 行政资源/支援在哪里?

尽管国内已有多所大学开设艺术管理课程,台北市文化局也委托表演艺术联盟办理「剧场CEO—谁是接班人」的剧场经营人才培训计划,但表演艺术行政人才的匮乏,与丰沛的创作力相比,一直是国内表演艺术生态的失衡现象。以北艺大的育成中心为例,刘怡汝说,帮助艺术创作新鲜人从学校衔接上社会市场的竞争之路,最需要行政方面的整顿。而育成中心便是在团队转型职业化时,协助他们把行政制度全面建立起来。是陪伴团队走进社会的「最后一哩」。

国艺会筹办的「新人新视野」,免去创作者的行政和制作负担,更有创作顾问提供意见咨询,让艺术新鲜人从创意发想、排练过程到作品发表,都得到完整的协助。陈锦诚指出:「『新人新视野』除了让有潜力的艺术新鲜人在这个平台上被看见,不要一开始就为了行政、制作事务而折损了创作能量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给这些初出校园、单打独斗的艺术工作者,一个相互观摩交流的机会,从中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去年成立的「剧织造」,则提供独立艺术工作者在创作的实现上,另一种与行政支援的选择。有别于以剧团或是编导为出发点的戏剧制作模式,该组织是一个以制作人及行销统筹为主的团队,从制作的观点进行艺术创作的发想,在艺术与商业的相互激荡与平衡提升,并维持完整的制作系统与制作流程,进行资源整合。虽然经过一年的运作,并无出色的案例,但该组织的模式,已经为行政资源稀薄的小剧场,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3. 为何创作?创作的初衷是什么?

离开校园,作品就必须面对市场机制的考验,有时更得在艺术与商业间寻求平衡。陈锦诚观察,现在新人的普遍问题,就是太过于被技术和形式所绑架,常常技术到位,但内容却没有到位,显得本末倒置。尤其动不动就喊跨界,把各种元素加在一起,但为什么要跨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艺穗节协同策展人蓝贝芝则提醒表演艺术新鲜人,刚踏上创作路时容易太贪心,想做的东西很多,作品却成了多头马车,有失焦之嫌。她建议年轻创作者确实衡量可负担的执行程度。

正如同刘怡汝所说,除了设定创作的前瞻目标,并考量市场接受度外,始终要回到自己的初衷,以诚恳态度面对自己的作品、坚定经营。因此,创作者得时时刻刻反问自己为何创作,才不致在过于喧嚣的环境中,迷失方向。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哪些管道帮你起飞?

整理  廖俊逞、李秋玫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以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文化资产(含民俗技艺)、视听媒体艺术、艺文环境与发展为补助类别,每年两期补助。申请资格为国内立案登记之团队。曾获补助之团体申请者限采线上申请,其余申请者则可以线上或书面申请。

 

台北市文化局

以传统戏曲、传统音乐、民俗技艺、书法水墨、影音艺术、现代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综合艺术为补助类别,对象为立案于台北市的团队或设籍于台北市的个人为主。今年申请补助为二期,采书面申请。

 

「新人新视野」专案

自 二○○八年起,甄选大学或研究所毕业五年内、具编导热情、怀有满腹创意想像的新世代。由主办单位提供制作经费、演出舞台、技术统筹、行销宣传等资源,希望 甫出校园的年轻创作者持续创作并给予发表平台,试图消弭表演艺术生态创作力断层之危机。每年二月间受理申请,十月发表作品。

 

台北艺穗节

仿效爱丁堡艺穗节模式,于二○○八年首创,鼓励各式表演在各样的场域空间发生,主办单位提供免费的演出场地,不用经过审核程序,票房的全部收入,全数归给演出团队。让台北各地的小角落,看到充满能量的艺术创作。

 

北艺风创意团队育成计划

以 毕业五年内的年轻艺术工作者为主,内容涵盖各类视觉艺术与表演艺术。以北艺大的专业资源,提供工作空间、和各类行政专业顾问群密切交流,协助团队实验、孕 育未来事业。申请者须聘请一位业师担任顾问,并提出书面计划,经过简报说明、个别访谈及营运计划书审查,通过后成为育成团队。

 

「两厅院乐坛新秀」系列征选

从 一九八九年起举办至今,每年皆有系列性的甄选。自二○○五年起,活动分为西洋音乐与传统音乐组,并拟定两年的培育计划,入围者可在第一年于演奏厅安排一场 个人音乐会,表现优异者可于第二年以后受邀参与两厅院制作之音乐节目演出。由于类别繁多,乐器种类在两年的甄选中交替进行。

 

「歌剧工作坊」征选

每年大约在暑假期间进行,今年即将举办第四届,往年曾经公开从优秀的年轻歌手中甄选,并安排系列性的课程教学、排练及歌剧的演出,但每年的规定皆有所修改。今年则从以往三届邀请曾参与过的学员回流,接著直接排练、演出。

 

文建会音乐储备人才库

两年举办一次,大约都在年初公告参加办法,以每届两年为培训时间甄选国内优秀音乐家,藉著补助参加国际大师班、音乐营及舞台演出的磨练,协助参与国际性音乐比赛。以往只开放钢琴与小提琴两种乐器,今年增设中提琴及大提琴两类,承办单位改由台湾音乐中心承办。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