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剧《李后主》新绎本为中国戏曲节揭开序幕。(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提供)
香港

中国戏曲节 粤剧《李后主》新版揭幕

今年的中国戏曲节自六月初开始进行约一个半月,规模似乎较去年小,但也配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主题,当中不乏有心思的安排。开幕大戏是粤剧《李后主》新绎本,由刚在中国凭《情话紫钗》获得「时尚戏曲大奖」的资深导演毛俊辉执导,由叶绍德编剧,粤剧红伶龙贯天、南凤及尤声普担纲演出;贯彻新旧融和的精神,《李后主》加入了不少现代剧场的设计元素。

今年的中国戏曲节自六月初开始进行约一个半月,规模似乎较去年小,但也配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主题,当中不乏有心思的安排。开幕大戏是粤剧《李后主》新绎本,由刚在中国凭《情话紫钗》获得「时尚戏曲大奖」的资深导演毛俊辉执导,由叶绍德编剧,粤剧红伶龙贯天、南凤及尤声普担纲演出;贯彻新旧融和的精神,《李后主》加入了不少现代剧场的设计元素。

传统戏曲在香港的缓滞发展,如演员和编剧培训、场地限制等一直受业界关注。当中以粤剧的声音在香港八和会馆的协调下,会较多机会得以上达政府;另外亦有如粤剧发展基金的资源支援出版、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比较起如戏剧来说,似乎已是较理想的状态。不过京、昆剧近年除了有不少名气票友透过教育不断推广,也促进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参与。

然而戏曲的观众数量一直不能忽视,据二○○八/○九年香港艺术界年度调查报告资料显示,其观众数量是四个表演艺术界别(其他是戏剧、音乐、舞蹈)中最多的;虽然因大型演出数量的减少而令数量较去年略减,不过仍记录到超过九十万的人次,当中还有不少未有确实数据统计的漏网人数,如免费演出等,情况值得深度关注和研究。

新版《李后主》加入现代剧场设计元素

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联同八和会馆及中文大学粤剧研究中心制作的第一本《戏曲年鉴》,也在去年出版,详细记录了戏曲活动的资料,对业界来说具深远意义。其实一直以来,戏曲活动在香港都有不同形式的呈现,户外的神功戏全年在不同的戏棚上演,而社区演出或戏曲演唱会则由很多曲艺社在不同的会堂进行,至于文化博物馆亦有折子戏的演出,都有不少票友捧场,可见活动的多元和渗透性。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每年都有举办艺术节,暑假进行的、针对儿童及家庭的国际综艺合家欢及秋天进行的新视野或地方艺术节,都在过去数年取得稳定的发展。其中新视野或地方艺术节当然有个别邀约戏曲节目(如国光剧团的《金锁记》),但若说集中推广戏曲文化的艺术节,则以去年首度举办的「中国戏曲节」较有策略。这活动去年吸引了两万名观众入场,演出节目多达七十场,是不错的一次开展。今年的戏曲节自六月初开始进行约一个半月,规模似乎较去年小,但也配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主题,当中不乏有心思的安排。

如开幕节目是粤剧《李后主》新绎本,由刚在中国凭《情话紫钗》获得「时尚戏曲大奖」的资深导演毛俊辉执导,由叶绍德编剧,粤剧红伶龙贯天、南凤及尤声普担纲演出;贯彻新旧融和的精神,《李后主》加入了不少现代剧场的设计元素,如找来曾文通设计布景,探寻戏曲与现代舞台空间的可能性。资深评论人张敏慧在演后撰文指出:「《李后主》本来就不是经典,但把它加工、整理、再造,有一定空间和值得努力的(地方)」,整体节奏控制流畅加分不少。除此以外,还有在香港舞台难得上演的湖南祁剧,这些蕴含鲜明风格的地方戏也吸引了不少观众。

「进念」也举办「国际昆能研究论坛」

戏曲节同时也举办了研讨会,探讨主题为「近十年昆剧的发展与传承」及「香港粤剧巨星梁醒波的表演艺术」。另一方面,民间也发起了不同层面的戏曲交流活动。进念.二十面体、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及东京座.高圆寺剧场联合主办一连串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为主题的活动「国际昆能研究论坛」是首站,亦在六月初进行。

「进念」的荣念曾一直推动戏曲的传统和实验、承传与创新的交流,在此论坛中,昆剧院院长柯军、本銕仙会能剧大师清水宽二及西村高夫主讲了「昆能大师创作工作坊」,时间不多但亦集中教授了一些技巧和艺术特色,参与的学员不少是资深的剧场工作者。最后的交流演出《致敬》,也吸引了不少圈内人士观摩。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