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香兰》要重现「黑猫歌舞团」那个灿烂辉煌的跳舞时代。(尚和歌仔戏剧团 提供)
戏剧

走过跳舞时代 看见女人坚韧身影

台语音乐剧《白香兰》

尚和歌仔戏剧团的音乐剧《白香兰》,改编自团长梁越玲之母陈兰的真实人生故事。女主角曾是「黑猫歌舞团」成员,也曾在歌仔戏团演出,如同许多坚韧的台湾女性,在丈夫过世后一肩挑起养家活口、扶养子女成人。融合传统歌仔戏和西方歌舞剧的表演形式,《白香兰》是一出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台语音乐剧,由作曲家李哲艺创作的专辑《一蕊香兰》,更入围今年金曲奖的「最佳跨界音乐专辑奖」。

尚和歌仔戏剧团的音乐剧《白香兰》,改编自团长梁越玲之母陈兰的真实人生故事。女主角曾是「黑猫歌舞团」成员,也曾在歌仔戏团演出,如同许多坚韧的台湾女性,在丈夫过世后一肩挑起养家活口、扶养子女成人。融合传统歌仔戏和西方歌舞剧的表演形式,《白香兰》是一出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台语音乐剧,由作曲家李哲艺创作的专辑《一蕊香兰》,更入围今年金曲奖的「最佳跨界音乐专辑奖」。

台语音乐剧《白香兰》

8/6  19:30

8/7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7-2859901

一九五二年,台湾前辈作曲家杨三郎和好友共同筹组「黑猫歌舞团」,正式揭开了台湾早期歌舞团的黄金时代。舞台上炫丽的服装、美妙的少女歌舞,加上讲究的布景、庞大精致的道具、摩登的爵士舞蹈,以及新式迷人的西洋爵士音乐演奏,浩浩荡荡多达四、五十人的庞大阵容,歌、舞、戏交织的演出形式,营造出日本宝冢、松竹歌舞团的气势排场。虽然「黑猫歌舞团」在一九六五年就因电视等大众娱乐的兴起而没落,但对走过四、五○年代的台湾人而言,黑猫歌舞团无疑是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由尚和歌仔戏剧团推出的台语音乐剧《白香兰》,即要重现那个灿烂辉煌的跳舞时代,剧中主角白香兰,则是团长梁越玲之母陈兰的真实人生故事。

将母亲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

梁越玲说,今年七十六岁的母亲梁陈兰是黑猫歌舞团创团成员,后来被新美都歌仔戏团找去当台柱,廿岁听父母之命回到高雄家乡与从未见面的夫婿结婚,生了三男三女;陈兰与金龙婚后,因生活的压力加上两人相差十五岁的巨大鸿沟,两夫妻常为细故争吵,金龙甚至为反对陈兰重出江湖演出野台戏,竟将陈兰的戏服剪破……后来夫婿意外身亡,梁陈兰卅三岁就守寡,最小的孩子梁越玲当时不到四岁,为了抚养六个孩子,她推著小吃摊四处谋生,甚至还做过板模工。「母亲的故事是一幕幕酸甜苦辣的生命乐章,数十年来甘甜的交响著,也常常感动著我,选在尚和歌仔戏剧团十五周年首演,不只是回顾、更是我和母亲之间的血脉传承。」梁越玲说。

《白香兰》带观众走进五○年代黑猫歌舞团及内台歌仔戏的盛况,重温台湾古早社会的纯朴民风。故事以两条主线交错进行:被迫派到日本当军伕的金龙,战争平息后,落脚海南岛,然为了落叶归根,他以所有的积蓄造了一艘大船,并邀集许多同乡一起回台湾。为贴补家计,十六岁离家的陈兰,误闯黑猫歌舞团,成了众所瞩目的新秀「白香兰」。黑猫没落后,转战台北新美都演出歌仔戏,一路演到高雄,没想到居然和素未谋面的金龙走进婚姻,历经了生儿育女的喜悦、经济的压力、夫妻的冲突,陈兰终卸下戏服,选择一家人的紧紧相依,直到金龙意外离开人世,陈兰面对命运,再次做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择……

创作专辑《一蕊香兰》获金曲奖加持

融合东方歌仔戏和西方歌舞剧的表演形式,《白香兰》是一出跨越传统和现代的台语音乐剧,由作曲家李哲艺创作的专辑《一蕊香兰》,入围今年金曲奖的「最佳跨界音乐专辑奖」。李哲艺表示,这是他首次为台语音乐剧作曲,「台语是我的母语,每一种语言都有它最美之处,透过音乐的表现会令语言之美更形壮大与感人。这次的剧本令人感动,真实故事搬上舞台,更有台湾传统女性坚毅之美于其中,写这出戏的音乐,会让我想到自己的母亲,所以我是怀著这样的心情在工作的。」李哲艺强调,台语因为音韵丰富,所以旋律的创作上必须非常小心,稍有不慎便会让听歌的人听不懂在唱甚么;而这次的音乐演奏编制也是非常独特的,国乐加上西乐的搭配,有著西方音乐剧的丰富和声,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韵味,这样的编制在全世界的音乐剧称得上是独一无二。

《白香兰》于去年高雄春天艺术节首演,今年进军国家剧院,成为高雄第一支登上国家戏剧院的在地表演团队,明年更将于高雄全新打造的国际级表演场所「大东文化艺术中心」担纲开幕演出。该剧由杨士平导演,音乐剧实力派演员洪瑞襄、程伯仁主演。服装设计林恒正、舞台设计王世信皆是一时之选。梁越玲说,剧中怀旧的场景与歌舞桥段,不仅让老一辈的观众回味无穷,创意新颖的导演手法、温馨又不失幽默的剧情编排,更能吸引新世代的目光,借由该剧带动世代交流,一同找寻对台湾文化的记忆与感动。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黑猫歌舞团  台湾人的温馨记忆

一九五○至六○年代风靡台湾的黑猫歌舞团,由歌谣作曲家杨三郎成立。在民生娱乐极度缺乏的年代,「黑猫歌舞团」的精采演出曾经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温馨回忆。相对于南管、北管、歌仔戏的传统性,台湾歌舞团的演出型态,深受日本歌剧团如「宝冢」、「东宝」或「松竹」的影响,显得时髦、流行和文艺性。

黑猫歌舞团的组织庞大,设有文艺著作部和演出企划部,不定期出版《黑猫名曲选》歌册,发表本土作曲家的创作,如〈孤恋花〉、〈春风歌声〉、〈劝浪子〉、〈思念故乡〉、〈秋风夜雨〉、〈港都夜雨〉……等。此外,也广泛介绍世界名曲,不论是爵士乐风快节奏舞曲或拉丁音乐的伦巴,都具备高度演奏技巧的水准。杨三郎平时作曲,也为该团编写演奏乐谱,并且指挥乐团参与演出。

该团舞蹈部门聘有那卡诺、白鸟生等老师从事编舞,指导筛选青春窈窕的女舞者担任表演。节目内容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乐队演奏西洋流行爵士乐,搭配大型歌舞开场;第二部分则是以轻松愉快的流行歌舞为主轴;第三部分则大多安排戏剧性的演剧。当时,最受女性观众欢迎的是爱情及家庭伦理剧,男性观众则最爱看侠义武打剧,其中又以《廖添丁》一剧最受欢迎。

一九六五年,电视逐渐兴起及普遍,黄色歌舞团持续盛行,使得正派经营的黑猫歌舞团逐渐流失观众群。在情况不见改善之下,杨三郎忍痛将风光了十多年岁月的黑猫歌舞团顶让给他人继续经营。(廖俊逞)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