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永康艺族」的户外演出,编舞家孙棁泰与舞者在街头飞跃。(世纪当代舞团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超有特色!主题艺术节出击─台湾篇

快闪!快闪! 就在身边发现艺术

访策展人姚淑芬谈「欢迎光临.永康艺族」

「这么好的环境空间,为什么不让更多艺文活动在里面?」世纪当代舞团团长暨艺术总监姚淑芬这么说。「欢迎光临.永康艺族」自二○○七年十月发起,每年以「欢迎光临」和「食、衣、住、行、育、乐」两个与社区特质扣合的主题,由入选团队发挥创意,进行室内小剧场,和户外「快闪」的行动展演,甚至还有免费的艺术体验课程回馈社区。与当地居民、游客、商家一同为社区空间注入更多艺术气息,进而提升民众参与艺文活动的兴趣。

「这么好的环境空间,为什么不让更多艺文活动在里面?」世纪当代舞团团长暨艺术总监姚淑芬这么说。「欢迎光临.永康艺族」自二○○七年十月发起,每年以「欢迎光临」和「食、衣、住、行、育、乐」两个与社区特质扣合的主题,由入选团队发挥创意,进行室内小剧场,和户外「快闪」的行动展演,甚至还有免费的艺术体验课程回馈社区。与当地居民、游客、商家一同为社区空间注入更多艺术气息,进而提升民众参与艺文活动的兴趣。

在台北市永康街商圈举办户外艺术节的想法,来自姚淑芬二○○○年赴法国巴黎艺术村的驻村经验。擅长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的她,这段时间观摩许多类型的艺术节,也领受了许多创意和想法。至今还深刻烙印在她脑海的,是一个位于巴黎近郊,为期两天的小型社区艺术节。

希望落实「生活处处有艺术」

「为什么他们人人都能够欣赏艺术?」在节庆期间,整个社区禁止车辆通行,并汇聚各领域的表演艺术家、视觉艺术家,进行户外与室内的创作行为,让社区内处处有惊喜,处处是艺术。他们全家老小扶老携幼,不是去看像舞蹈、歌剧等特定的表演形式,亦非是嘉年华会,而是一同浸淫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一家水果摊吧!它并不是一个表演场所,但商家把空间提供出来。因为有行为艺术在里面,包括车子也成为一件艺术品,整个社区都变得很有艺术气息……我当时心里感触很深,原来发生在社区里的小型艺术节,就能成为全民运动。」

「法国乡村都是那种有木头百叶窗造型的房子,你可以看见这个家庭如何照顾自己的房子与花圃,但是在台湾,尤其台北多是高楼大厦。永康街商圈,承袭部分日治时期的建筑,算是比较多特色的地方。如『冶堂壶茶空间』那样的房子。」姚淑芬喜欢永康公园这里的人文气息,希望这个艺术节能成为社区居民与商家共同参与的活动,落实「生活处处有艺术」的概念。然而,这样美好的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首先就舞团而言,这是新的展演型态,经费申请不易,最后获得文建会少额补助,才终于有了开始。再来是封街计划,她与舞团行政人员,为此一路拜访里长、市政府、文化局。然而,碍于这里是住商混合区,又多是小巷弄,终究无法执行。再者,是与商家的合作计划,「许多商家以为(我们)是诈骗集团,几乎都要经过一访、二访、三访后才会同意。」最后是快闪行动,「第一年曾有餐厅客人拍桌大骂,说我们干扰了他们的用餐。」(许多媒体记者随行拍摄)、也有人骂「一群疯子在演戏」。虽然刚开始困难重重,但到了第三年,像是苦尽甘来,大家彼此建立了信赖,商家也都会主动帮忙宣传。

快闪行动把艺术带到你身边

「……欢迎光临你~对啊!对啊!对啊!对啊!……」歌手卢广仲的〈早安,晨之美〉,因为清新的音乐风格,与贴合情境的歌词,俨然成为每年快闪行动的主题曲。「快闪」(flash mob),起源于○三年美国纽约,是一种短暂性的群众活动。大家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集结,完成特定事件,再快速散去。快闪行动撷取各组剧场演出的三分钟片段作为素材,内容涵盖多元,结合舞蹈、视觉、剧场、环境、音乐与空间等概念,有行动是将脸当纸,以毛笔在表演者脸上勾勒,和群众玩起井字游戏。也有教人如何呼吸的《帝普贝姿呼吸计划》,以及玩玻璃球的特技演员、穿著超人装的快闪侠、在路上喊著欢迎光临的服务生等。虽然,快闪事件发生当下,在场群众大多不知所措一脸茫然,但事后回想,在街道上、商店内陆续发生的一组组快闪事件,几乎都觉得十分很有趣,让人目不暇给。而「冶堂壶茶空间」虽然是个静逸优雅的赏茶,与聆听古琴的场域,但是负责人何健也认同「快闪」行动演出,从第一年便大方提供场地,让青年玩艺家们大胆发挥创意,与传统空间产生新的激荡。

户外演出时,表演者体力消耗极大,无论时间的掌握、突发状况的即时反应、以及凝聚群众的表现力,临场应变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肇因于此,表演过程的安全性,成为户外快闪行动中最大的考量。○七年快闪行动为期四天,○八年开始改为两天;活动路径也从新生南路、信义路、金山南路的骑楼,拉回以公园为中心的巷弄空间。姚淑芬表示:「第一年我们也到路上『快闪』,一天闪十八次,四天等于七十二次,最后大家都累瘫了。而且行进的车子会因此减缓速度,担心发生交通事故,所以我们缩小范围。」

观众的感动让艺术继续下去

而室内剧场形式的演出,则在舞团进行,为期四天,由许多小品集结串连而成一晚的演出。制作期间,舞团邀请各领域专家进行征选作品的评选,创作的发展过程也会从旁协助与指导,甚至可能担任起团队的媒婆,让作品激荡出更大的火花。去年,以《和风草莓五六七》博得许多笑声与掌声的崔台镐,曾向她提及:「参加第一年还未掌握到个中乐趣,觉得不过瘾,但到了第二年稍稍可以享受(剧场与户外演出的差异感)。」

问姚淑芬第一年这么辛苦,是什么动力让她决定继续办下去?她说室内展演的最后一天,有一个家庭因为白天看过户外的演出,很想进去观赏,但因为演出已近尾声而婉拒。在攀谈间,那位先生突然激动地对她说:妳们这样才是真正爱社区,爱这块土地……她笑著说:「虽然好像进到政论节目现场,但当时真的好累、好累,他这席话在当时听了都快哭了,真的是一股动力。」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