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迷航
专栏 Columns

时间迷航

我还真希望渐渐地有愈来愈多的人质疑为什么需要如此多产,为什么要不断消费创意。当我们开始重视质胜过于量时,也许我们可以用比较多的时间做比较少的事,那时我们就有希望开始体会事情在时间上发生的滋味与价值了。

我还真希望渐渐地有愈来愈多的人质疑为什么需要如此多产,为什么要不断消费创意。当我们开始重视质胜过于量时,也许我们可以用比较多的时间做比较少的事,那时我们就有希望开始体会事情在时间上发生的滋味与价值了。

暑假去了一趟奥地利参加一个国际的编舞研究室(International ChoreoLab Austria,ICLA)。今年的主题放在“Deceleration”,减速,也许时髦的当今用语会称为「慢活」吧。在活动期间每天的行程只分三个时段,有学科也有术科,但都只标示开始时间,而没有结束时间,意思也许在建议大家不要有时间压力,慢慢来,尽情地发挥到你高兴为止。日子在大家热烈地参与之下,第三天我就发现问题了。因为每天还是只有廿四小时,而每一个慢慢来的过程都压迫到下一个时段,在一个时段推挤下一个时段的情形之下,最后被牺牲掉的竟是睡眠。因为每个人都积极认真地参与所有的议题,也在每个议题中无私地交流,进而发觉到每一个议题都不只是单纯的一个议题而已,所有连结交错的衍生都有其他相关议题被提及。三天下来就已经疲累上身,放眼望去还有一整个星期在前头呢。

原来事情不只是要慢慢做,还要做少一点,才能够真的放慢脚步的。

被节省下来的时间要拿来做什么?

这廿年来我发展了一套过日子的行事技巧,就是让自己可以在一个时间下同时进行几件不同的事情。最普通的例子像在开车时讲电话,或是在开车时吃饭,偶而在开车吃饭时正好电话来,只好一起做,节省时间嘛。有过的记录还有:一边开车一边换衣服;一边用嘴巴讨论著事情,一边眼睛阅读其他的文件,或者手里还整理著别的东西。眼睁睁地看著自己的头脑正在快速断切地过滤每个决定。

再不然,小则是在一个休息的小时段里快速地处理好几件不相干的「急事」;大则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运作几个不同的制作。想像中自己就像是个技巧高超的球戏特技表演者,可以一口气丢好几颗球在空中都不会漏接,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不准漏接!

有人在问,不论广告或是一般认知,大家都一直标榜著要节省时间,好像能节省时间的就是比较好的,但到底那些被节省下来的时间要拿来做什么。对很多人而言,大概节省时间为的就是要来再多塞些事情进去的。就好像在一班乘客很多的公车里,司机一直叫大家再往里头挪一挪,因为下面还有一群人想要挤进来。那就挤吧!每个挤进来的人都还庆幸有赶上这班车呢。

又有人问了,在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之间,你会选择做哪一件事?我说:紧急的事就是必须要被赶快处理,否则就不叫紧急的事了。于是,很多重要的事都被搁在一边,没有处理!看我们立法院的议程不也是这么排的吗?

希望愈来愈多人质疑为何要不断消费创意

这种一环扣一环的现象,关于多的量,关于快的时间,就像一道洪流,在我们的身边倾泻而下,要有多大的力道才可以不顺流被冲走呢?然后我们又说要放轻松,这放轻松的力道可有学问了。一会儿放松,太松了,突然发现来不及了,赶快收紧脚步,不然来个三级跳,准会得心脏病的。我左思右想,想为自己的生命杀出一条生路,环顾四周,却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其实不过是个江湖中人,想要遁世还早得很呢。顶多就是在后脑勺留著一片宽阔的天空,三不五时翻出来自娱罢了。

但是说真的,一切现象都是共业的结果,我还真希望渐渐地有愈来愈多的人质疑为什么需要如此多产,为什么要不断消费创意。当我们开始重视质胜过于量时,也许我们可以用比较多的时间做比较少的事,那时我们就有希望开始体会事情在时间上发生的滋味与价值了。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