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兴盛,成为众所瞩目的世界市场,但其向海外推广文化软实力的气势也愈来愈盛。除了有哈金、郎朗等打入西方主流的艺术家,近来表演团队与制作也积极外销放洋,台湾很长一段时间享有的创意优势名声,还能维持多久,不免让人担心。
文建会前主委盛治仁不久前来纽约介绍台湾书院和文化部时曾表示,在海外推广台湾的表演艺术团体,在经费上无法与中国大陆相竞争,所以只能以有限的资源做最多的事,希望在全世界都往中国看的时候,台湾不被边缘化,而仍然保有一定的曝光率。
言犹在耳,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后他就因为《梦想家》的经费是否太高而下台,两相对比多少有点反讽。创意本身或许是没法计价的,但是要实现创意、要推广创意的成品,却还非有钱不可,在海外尤其如此,尤其是在大陆经济起飞后,也开始向海外推广其「软实力」时,台湾很长一段时间享有的创意优势名声,还能维持多久,不免让人担心。
中国制作积极外销
过去一贯的看法是,衣食足可以在一代人里达成,但要礼乐兴就非要好几代的修养培育,但是从美国看中国的文化发展,似乎也是乘了高铁。台湾留学生虽然比起中国早了起码廿年,但是真正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创作者,从哈金的小说,到谭盾、陈怡、盛宗亮的作曲,以及沈伟的舞蹈,都是中国人(台湾只有李安算是达到相同的成绩)。台湾也曾有过陈必先、胡乃元、林昭亮等获得国际大奖的演奏家,但是要论市场号召力和知名度,也难及上今天的李云迪、王羽佳,更别说当今古典乐坛头号票房保证的郎朗。
然而除了出国个别的表演艺术人才外,大陆的艺术团体外销巡演,也是愈来愈多。布鲁克林音乐学院○五年请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大红灯笼高高挂》,今年又邀请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紧跟著《云门舞集》之后演出。City Center一年一度的「舞在秋天」(Fall for Dance)舞蹈节,今年有个《陶》身体剧场。卡内基音乐厅○九年的「古今回响」中国音乐节,有十几个表演个人团体登场。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今天的十几亿人中必然有些有才之人,随著中国开放,外界接触机会愈来愈多,放洋的例子只会有增无减。然而中国不只在艺术表现上让人重视,其市场的潜力尤其叫人垂涎。百老汇的Nederlander和Broadway Asia都在中国设公司,开发音乐剧市场,偶尔也引入中国团体到美国表演,算是「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七年更有一个外百老汇制作人为了开发中文观众,把中文版的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带来纽约,与英文版同台轮流演出。
挟经济实力主动出击
更上一层楼的中国团体就不只坐在家里等著被人发掘,而是挟带著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动出击。上海交响乐团去年竟然打通了纽约爱乐的管道,以推广世博为名,与纽爱传统的中央公园露天音乐会里同台演出。上交的音乐总监、在大陆呼风唤雨的余隆,明年更要指挥纽爱有史以来第一场的中国新年音乐会,独奏明星想当然尔是郎朗。如果筹款效果良好,这很有可能成为纽爱新的传统。
费城交响乐团一边在美国打破产官司,一边与北京国家大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引介中国音乐家到美国。林肯中心也订约协助天津开发文化中心。
与文化部息息相关的一个表演经纪公司「中国对外演出公司」,近几年来脚步愈来愈积极,○九年把青岛交响乐团送进卡内基厅,今年一口气要把北京舞蹈团和金陵艺术团送上林肯中心的舞台。它们的艺术成就或许不是最顶尖的,但是声势都不小。
这对台湾的表演团体有什么影响?政治家或许喜欢说「双赢」,事实上是美国对非欧美传统的演出市场接纳度有限,尤其是在纽约以外的地方,如果表演场地一年只能推出一档「中国」乃至「亚洲」的表演,一旦大陆团体占了上风,台湾就会失去地盘。而且主办单位经纪人都有些惰性,一旦熟悉了一个市场,难免一再回头去找其他的产品。长久以来台湾是美国经纪人亚洲行必经之地,现在北京、上海很有取而代之之势。如果等到那一天,再要挽回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