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七岁被赛门.拉图爵士拔擢为伯明罕市立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开始,丹尼尔.哈丁就此展开他的乐坛传奇。除了有拉图与阿巴多两位乐坛大师传承经验外,他自己也积极累积乐团经验与曲目,让他在这个迅速变迁的世界乐坛能够游刃自如。哈丁曾在受访时表示,他的职业指挥生涯目前已经迈入第二阶段,而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怎么去把它做得更好!
2012TIFA—哈丁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2/28~29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人物小档案
- 出生于英国牛津,最早担任过拉图及阿巴多两位大师的助理指挥。
- 与马勒室内乐团合作的《唐乔望尼》与《碧卢冤孽》专辑赢得2002年音乐世界年度唱片奖、查理科罗斯学院奖、留声机大奖。
- 2002年荣获法国政府特颁发艺术及文学部级骑士勋章。
- 目前身兼伦敦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瑞典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马勒室内乐团首席指挥、新日本爱乐乐团的音乐伙伴等多项职务。
英国指挥家诺灵顿爵士(Sir Roger Norrington)曾说:「在古典音乐史上,音乐几乎每隔五十年就有一次变革。」在廿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我们见证世界乐坛上的指挥正迈入这样的黄金新世代的出现,也预示了古典乐坛的未来廿年中将由这一批廿五岁到四十岁的黄金世代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新纪元。
综观国际乐界的游戏规则也悄悄在改变,廿世纪中指挥帝王与威权指挥家渐渐凋零,廿世纪的音乐家一辈子梦寐以求的指挥大师称号,今天看来则超越了时空,毫不吝啬地落在这个年轻的黄金世代的指挥家们身上。英国新生代的指挥家丹尼尔.哈丁(Daniel Harding)则是这一个黄金世代当中最受到瞩目的其中一位。
迈入乐坛的传奇故事
哈丁迈向指挥舞台的经过到目前为止仍是很多人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当年十七岁的哈丁请了一批音乐人演出荀贝格的《月宫小丑》,并制作成录音寄给了当时领导伯明罕市立交响乐团的赛门.拉图爵士,当时拉图听过后立即聘请他为助理指挥。随后哈丁上了剑桥大学,十九岁时幸运之神再度眷顾了哈丁,这一年阿巴多任命哈丁成为他在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助理指挥。
之后,廿一岁的哈丁在一九九六年时更因为顶替当年因病无法上台指挥演出的弗朗兹.威瑟-莫斯特(Franz Welser-Möst),指挥柏林爱乐在柏林艺术节的演出,而成为柏林爱乐有史以来来最年轻的执棒者,同一年受邀在英国BBC逍遥音乐节中演出,又成为BBC逍遥音乐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指挥家。这年,英国皇家爱乐协会(Royal Philharmonic Society)颁授给他「最佳新人奖」。这一连串的机遇,及遇上了两位古典乐坛的两位重量级的伯乐,也开启了哈丁日后能够指挥世界各大乐团的契机。
攀越高峰又能维持颠峰的指挥
纵横才气,在哈丁身上有太多的例子。像是二○○五年,指挥义大利史卡拉歌剧院廿年的慕提退下之后,当年哈丁指挥了新乐季的开幕首场音乐会,即引发乐坛很大的震撼。阿巴多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指挥马勒《第九号交响曲》,并且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排练;而哈丁则在不到卅五岁就指挥了马勒《第九》,并且灌录马勒《第十号交响曲》的录音。拉图爵士在四十岁之前没有指挥过贝多芬;哈丁卅岁之前的指挥演出中已经包含了贝多芬大部分的序曲(之前曾与布莱梅德意志室内乐团发行的贝多芬序曲集)及交响曲曲目,还有拉图不熟悉的德奥交响曲作品。
哈丁短时间内在曲目的累积及演出作品的广度,都远远超过了这两位提拔他的指挥前辈,而且他的歌剧曲目也在短短的十五年间迅速累积。除了积极拓展交响曲与歌剧曲目之外,哈丁对当代音乐及跨界演出都不排斥。他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新生代的指挥家与旧世代指挥的差异在于:新生代指挥因应全世界乐团的需要,为了能够因应不同音乐市场需求,反而不像廿世纪的指挥们能够以自己偏好的特定曲目来游走乐坛,新生代指挥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来拓展演出曲目及在乐团指挥上的自我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哈丁能够在这黄金世代指挥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缪斯女神的宠儿
不可否认,指挥是一个师承经验与乐团实务经验积累的工作,乐坛对于独奏家总是乐见所谓的天才独奏家,然而我们却鲜少发现所谓的神童指挥家,因为指挥是无法在十岁之前或是廿岁的年纪就可以训练及发展养成的。卡拉扬曾经说过,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指挥家需要十五到廿年的时间,而在哈丁身上,我们刚好就见证了指挥帝王的一席话——从十七岁开始到现在近廿年的时间当中,哈丁在指挥工作上除了吸取了两位提携前辈的珍贵经验,也同时间发展自己的乐团经验,目前为止包括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德勒斯登国立管弦乐团(Dresden Staatskapelle)、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鹿特丹爱乐、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等等,哈丁在短短的廿个年头已经累积全世界七十五个以上的一级乐团经验,亦因此哈丁能够成为这一黄金世代指挥中最受推崇的一位。
二○○九年,当哈丁已经是不算是新面孔的指挥家时,《BBC音乐杂志》在把哈丁的大幅照片放上封面的同时,在旁边也标上醒目标题:「丹尼尔.哈丁,红得太早?」(TOO MUCH TOO YOUNG?)这个问号,或许多少在回应一些人的怀疑。但是我们如果回顾上个世纪这些重要指挥的发展,可以发现哈丁并不算红太快或是太年轻——福特万格勒廿岁就登台首演,祖宾.梅塔头一回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时候也才廿三岁。更值得赞许的是,这一代的指挥家比廿年前的这个工作需要更多、更快速的经验累积来适应这个迅速变迁的世界乐坛。在提出质疑之前,不妨听听瑞典广播交响乐团团员对哈丁的评价:「当有人是这么年轻、这么优秀且具备如此优异且无尽的才能时,那是令人惊讶的。他可以就这么继续,那是有关于我们每周、每个新节目能够跟著他多远的问题。」是的,当你看到一个虽然年轻,但已经充足准备好自己的指挥在你面前出现的时候,团员反而都知道这个年轻人会是可以依赖的一个指挥,因为乐团担心的并不是指挥的年龄,而是他的能力、自信与音乐内涵为何。
师承经验与自我的音乐理解
从二○一一年哈丁指挥瑞典广播交响乐团的马勒《第九号交响曲》的录影画面当中,可以发现哈丁右手握指挥棒的方式、指挥拍点的风格还有左手音乐性的诠释方式,都可让人直接联想起,阿巴多指挥马勒室内乐团或琉森节庆乐团,诠释马勒同一首作品时如出一辙的画面。而指挥情绪表情,更让人可以联想起拉图指挥时丰富的戏剧性张力,这些技巧上的改变与他廿岁之前指挥的方式已有明显的成长。但一个在技巧上已经达到纯熟度的指挥家,接下来就是本身对于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即使已得到两位大师的真传,近年来的他,也已经开始渐渐咀嚼这些动作之外的诠释。
在无数的访谈中,哈丁都提及阿巴多与拉图这两位前辈,对于他的指挥职业生涯有著重大的影响,这些珍贵经验相信也是哈丁与其他黄金世代指挥最大的差异。音乐从来就不是以年龄来衡量的,它的价值评判标准通常是:一个音乐家在艺术领域里是否最具影响力,以及在音乐厅里的表现和贡献。
犹记二○○八年《PAR表演艺术》杂志曾推出「指挥星光帮,乐坛圣手谁来接棒」的特别企画,当年选出三雄中的第一名就是哈丁。当年的评分中,哈丁的「亲和力」是七个评分项目中最弱的。这或许是因为哈丁在某些专访上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从录音发行的谨慎程度与他积极大量广泛的演出曲目上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反映出哈丁对于录音发行的严肃看法。但其实哈丁在外表上是一个如同大家熟悉的英国民谣〈Danny Boy〉般的邻家大男孩形象。在网路上可以找到的哈丁训练乐团的过程及访谈影片中都可以发现,哈丁在私底下非常平易近人,甚至中国记者访问哈丁选择奢侈品时,通常是以什么为标准做出选择?哈丁爽朗地回答记者,这个问题应该去问问郎朗,因为他本人其实对这些方面一无所知。也直接回答因为他的个子不高,所以穿衣打扮不是很容易,因此他经常选一些比较简单的衣服而非奢侈品的品牌。
走入第二阶段要做得更好
在不久前的访谈中,哈丁谈到,他从十九岁开始职业指挥生涯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第一阶段,现在是开始往第二阶段的方向走,而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怎么去把它做得更好!他认为指挥这个职业很有挑战性,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告诉一个指挥,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出色。他们只能自己在点点滴滴的摸索中艰难前进,在错误中不断地校正自己的方向,塑造出自己的风格。
如果说音乐家说的是音乐语言,他们用音乐说话,那我们可以热切期待,这个经过蜕变的哈丁,将会告诉我们什么!
再度访台精心策划
巴伐利亚广播乐团 两场精湛曲目 乐迷难舍
来自英国牛津的丹尼尔.哈丁,不但拥有「廿一世纪指挥奇才」的封号,也是几位新生代指挥中,最受台湾乐迷们喜爱的明星。在二○○六、○七年曾经分别率领马勒室内乐团及伦敦交响乐团来台,获得极大的回响外,更曾被誉为是「错过为憾」的音乐会。经过了这些年,哈丁的指挥更加炉火纯青,录制唱片屡获《留声机》杂志等大奖殊荣,连英国《独立报》都为他近期的表现盛赞:「哈丁的指挥风格犹如闪电般令人惊艳。」
同样的,来自德国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在二○○七年也曾由杨颂斯领军抵台,当晚的盛况至今仍是到场者意犹未尽的话题,演出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几近完美,许多乐友更是表示这场音乐会堪称是他们听过最好的一次《马勒第五》。巴团的盛名其来有自,一九四九年由具有「桂冠指挥」之称的尤金.约夫姆(Eugen Jochum)创立,之后在历任的指挥如马捷尔(Lorin Maazel)、杨颂斯(Mariss Jansons)带领下,将乐团打造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乐团。六十三年来,它的声誉媲美柏林爱乐管弦乐团,如今更是当今最受乐迷推崇的天团之一。
此次来台的首场音乐会,带来的是来贝多芬《艾格蒙序曲》、舒伯特第九号交响曲《伟大》,以及布拉姆斯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而其中另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是担任独奏的小提琴家克利森.特兹拉夫(Christian Tetzlaff),这位乐界当红的演奏家获得国际大奖无数,两度获得「金音叉奖」外,亦荣获爱迪生唱片奖、国际音像博览会古典唱片大奖、古典回声大奖,以及多次入围葛莱美奖。而他拿手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诠释,更曾被《波士顿环球报》赞誉:「让人同时感受到强大的艺术性与深沉的个人音乐语汇。」
第二场音乐会中,身为布鲁克纳与马勒权威的巴团,将推出另一场重头戏——布鲁克纳《第五号交响曲》,并由传奇男中音克理森.葛哈尔(Christian Gerhaher)担任独唱马勒《少年的神奇号角》及《吕克特之歌》选曲。担任独唱的男中音葛哈尔(Christian Gerhaher)是史上最早完成舒伯特三大联篇歌曲集录音的男中音,最新的马勒专辑也获荷兰「爱迪森古典乐大奖」肯定,更被乐评誉为「重新定义当代德文艺术歌曲诠释标准的男中音」及「永远的男中音费雪.迪斯考传人」。
口碑加口碑、王牌加王牌,两场音乐会的组合已在本地乐迷间引发震荡,您将难以在其中择一前往,更难以再度错过这绝佳聆赏的好机会!(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