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彼得.布鲁克一起工作长达四十二年,笈田ヨツ可说是实践布鲁克剧场精神的最佳演员代表。他们共同的疑问是:「剧场是什么?」、「演员是什么?」、「演员与大众的关系为何?」回溯早年那些巡演岁月的精神、邂逅,笈田ヨツ有了创作《禅问》的想法,透过这出独角戏,探索禅宗大师的思想,提出人生的大哉问。
2012TIFA—笈田ヨシ《禅问》
3/16~17 19:30 3/18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一九六○年代初期,笈田ヨツ(Yoshi Oida)跟随彼得.布鲁克的剧团巡回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伊朗、非洲、美国及欧洲等地,遇见不同类型及文化背景的观众。对于剧场,他们共同的疑问是:「剧场是什么?」、「演员是什么?」、「演员与大众的关系为何?」彼得.布鲁克的工作方法,提供了这些问题一个答案:长久以来,他企图寻找一个更活泼直接、能将表演者与观众结合在一起的演出。正如彼得.布鲁克所说:「一处一无所有的空间,其中所有的元素——物体、姿态及声音——会激发想像力,并准许观众在创作过程中扮演他自己的角色。」回溯那些巡演岁月的精神、邂逅,笈田ヨツ有了创作《禅问》的想法,并运用禅宗大师《公案》的内容为出发点。
带领观众看见舞台之外的「想像」
现年七十八岁的笈田ヨツ,卅五岁便从日本远赴法国巴黎发展,一九六八年开始与彼得.布鲁克的北方剧院剧团工作,至今长达四十二年。笈田ヨツ可说是实践布鲁克剧场精神的最佳演员代表。他所出版的第一本书《漂泊的演员》,就是与布鲁克工作廿年的回忆。笈田表示,当初布鲁克找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演员工作,他重视的不是这些演员的国籍,而是一种演员本质性的东西,所以他反而要他们丢掉身上已经有的东西,语言、习惯、文化、观念等形塑种族国籍的外在东西,去寻找身为一个演员、回到一个人的最内在本质——这点对他的演员生涯,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笈田认为,一个好演员必须接受多方的训练,但站在舞台上,却又必须丢掉所有的技巧。「演员该做的,并不是让观众看到自己,而是要让自己消失,当一个介质,带领观众看见舞台之外的『想像』。」身为演员,表演技巧、形式很多元,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舞台上表现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并引领出想像及真实。笈田强调,当他是导演的时候,就是运用舞台的各个元素,去帮助演员寻找及呈现这个「人」,这工作必须是导演与演员一起完成:「光发布命令的导演,或唯命是从的演员,会让演员失去生命,成为一个道具。」
与观众共同营造出默许与合作的感觉
《禅问》是笈田的独角戏,探索禅宗大师的思想,提出人生的大哉问。禅宗的《公案》搜集了其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所保存、流传下来的「禅语」,从《无门关》、《临济录》及《碧岩录》这些作品中可以找到这样的「禅语」。笈田说,当今在日本,佛教禅宗承袭最主要的两大派别,其中,灵性的训练都包括了冥想的练习,这样的冥想运用了《公案》。大师根据《公案》摘录的「禅语」询问学生问题,而学生在冥想时必须将这些问题记在脑海里。「禅语」本身并不见得有逻辑性,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未必有清楚并一致的回答。学生必须钻入句子的内里。找到一个问题的回应可能要花上几年,甚至毕生的时间。
在《禅问》中,笈田问观众《公案》里的问题。问答之间并没有灵性上或哲学上的目标,只有从文字与思想之间的落差所带来的娱乐价值。正如同贝克特或尤涅斯柯的作品一样。明显的事实是,没有人需要找到「正确」的答案,但问题像线一般连接著观众与两位表演者。观众和表演者一起演出,共同营造出一种默许与合作的感觉,让我们共同朝一个分享著愉悦的时刻前进,也朝著一个充满生气的剧场而行。
寻找演员这个职业之于生命之间的关系
毕生投注于剧场,笈田并不满足于只把演员当工作,同时寻找这个职业之于生命之间的关系。如何描述笈田理想的剧场?笈田认为,剧场有两种,一种如马戏团般,演员极尽所能地炫技,带来感官的刺激和娱乐效果;另一种则是如列车,载运观众通往他们前所未见的想像和真实,而后者,就是笈田所追求的。他引用杰出的能剧演员世阿弥的说法,总结他心中的艺术:「我们所说的『艺术』,它让所有人类的灵魂获得平静,并在不论卑贱尊贵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引导出感情,是迈向更健康及快乐身心的启航点,也是延年益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