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钢琴家上原彩子。(三浦兴一 摄 鹏博艺术 提供)
演出评论 Review

当「传统下的独白」遇上「独白下的传统」

俄罗斯传统中无论是爆发力十足的浓烈情感、幅度极为宽阔的表现能力,或是密度极高的变幻莫测,在上原彩子的演出中几乎是手到擒来。但当本能直观地被解放时,那个要求节制、优雅、简约与留白的和式灵魂开始「自由呼吸」起来,就产生了一种极私密、内省、独一无二的风格。

俄罗斯传统中无论是爆发力十足的浓烈情感、幅度极为宽阔的表现能力,或是密度极高的变幻莫测,在上原彩子的演出中几乎是手到擒来。但当本能直观地被解放时,那个要求节制、优雅、简约与留白的和式灵魂开始「自由呼吸」起来,就产生了一种极私密、内省、独一无二的风格。

梅优叶娃钢琴独奏会

4/12  台北 国家音乐厅

 

上原彩子钢琴独奏会

5/4  台北 国家音乐厅

一位俄罗斯人却落籍江户十五年,另一位则日本出生却征服莫斯科。梅优叶娃与上原彩子这两位钢琴家分别于四、五月在台北的演奏会,其精采的程度与其让人想起百年前在满洲发生的日俄战争,如电影《变形金刚》所说:「他们的战争,在我们的地球」;毋宁更像李敖写作的命名风格:当《传统下的独白》遇上《独白下的传统》。

梅优叶娃  俄罗斯传统下的日本独白

如果不是亲临现场,简直无法想像这位生于高尔基,照片宛如俄罗斯搪瓷娃娃般,拥有道地俄罗斯钢琴学派根柢的梅优叶娃(Irina Mejoueva),从肢体的语言到演奏的风格,几乎已经彻底的「露」「和」倒转。乍听之下,这位「俄裔日本钢琴家」极为直观的演奏风格,加上必定视谱演出的个人特色,梅优叶娃的诠释会是极不讨喜的。但撇开极为大胆的速度选择,以及不营造优美音色的表象下,这位因为在初次抵日就有“déjà vu”之感,选择在东京定居至今十余年,至今对于能剧、歌舞伎甚至落语等传统日本艺术已经皆有深厚造诣的梅优叶娃,其实演绎出了某种典型的和式艺术。

更进一步来说,梅优叶娃呈现出一种「传统下的独白」:既是俄罗斯传统下的日本独白,反之亦然。原因在于梅优叶娃透过一种状似白描或枯山水的风格,先确立起骨干与架构等「形式」,再以极为节制的方式去雕琢出各种微小的变化。但表面上状似极其无痕的俄罗斯基因,其实早已深渗在梅优叶娃的节奏、分句、音色的掌控与读谱的视角上。只是蝇头小楷或米雕式的美学在先天上就极其不讨好观众,因为已经将动态与可视范围压缩到了最低的幅度。在梅优叶娃的指下,萧邦与德布西时而密不透风,时而疏能走马;其拿手好戏的梅特涅更兼水乳交融、命相合参。至于这种诠释方式对于听众而言,则一如过隙白驹:得知我幸,不得你命。

上原彩子  承袭的传统成为个人的独白

再探来自日本高松,始终未进入日本音乐教育科班体系,仅以类似「俄罗斯音乐私塾」背景,却在柴科夫斯基大赛同时创下第一位女性,与第一位日本钢琴家夺魁纪录的上原彩子。如果不是亲临现场,同样无法想像这位身躯如此娇小的东瀛魔女,却凭借著强大的背肌与宽阔的肩线,让上原(或许并不轻易地)营造出与体型完全无法匹配的庞大音压与厚实的音色。拥有此般雄浑的气势,让上原在《展览会之画》中如鱼得水,情景交融的成功堪称近年少见的精采演出。然耐人寻味的是,上原渲染力十足的手法虽然颇为讨喜,但却经常在音乐的流动上,瞬间呈现出与听众的距离最大值。尤其在上半场的贝多芬与李斯特,这种感觉最是明显。

若是进一步地探索其因为何,窃以为一段源自于节目单上的内容,似乎是关键所在:「上原……在俄罗斯音乐里建立了可以自由呼吸的创作基础。」俄罗斯传统中无论是爆发力十足的浓烈情感、幅度极为宽阔的表现能力,或是密度极高的变幻莫测,在上原的演出中几乎是手到擒来。但当本能直观地被解放时,那个要求节制、优雅、简约与留白的和式灵魂开始「自由呼吸」起来,就产生了一种极私密、内省、独一无二的风格。这种转瞬间在形而上顿入禅定,形而下却保持高度精密控制力的特色,在下斗胆称之为「独白下的传统」: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日本,上原承袭的传统在此都成为了她个人的独白。假以时日,或许这将成为一家之言;但在当下,上原独白下的「传统」,无论是罗刹还是大和,仍充满著辩证与统合之间,不可预测的魅力与冒险性。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