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东彦 影像,不理所当然的思索(林韶安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剧场影像设计

周东彦 影像,不理所当然的思索

近年来剧场演出中加上影像蔚为潮流,影像设计者周东彦正是在创作群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名字。「常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剧场加上影像』,我的答案是『不行吗』」对周东彦来说,「为什么」的问题,无法仓促武断地用「因为…所以…」来答复,而是让问题彼此相加,略带任性的反问彰显了他的个性,也让他继续尝试不同可能。

近年来剧场演出中加上影像蔚为潮流,影像设计者周东彦正是在创作群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名字。「常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剧场加上影像』,我的答案是『不行吗』」对周东彦来说,「为什么」的问题,无法仓促武断地用「因为…所以…」来答复,而是让问题彼此相加,略带任性的反问彰显了他的个性,也让他继续尝试不同可能。

数位表演艺术节《空的记忆》

10/13~14  14:30

10/13  19:30

台北松山文创园区多功能展演厅

INFO  03-3272345转11260

人物小档案

  •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毕,主修导演。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剧场与多媒体硕士。创作跨足实验短片、剧场、纪录片与影像装置。
  • 导演作品:《写给记忆的七封信》、《春天的果实在乾掉后,略显陌生了》、《从前从前》、《空的记忆》。
  • 影像作品:《待消失的影片》、《我唯一写过的一封信》、《自我控诉》,曾多次参与国际性短片影展。《时间之旅》入选2012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身为七年级生,周东彦身上混杂了世代交替互补的特质。往回望去,大师身影尚未走远、文本仍为诠释核心,风格与主义定位著剧场的版图。往后望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世代的孩子在虚拟世界游荡,在社群网页上迅速更新接收反馈,观看以至介入以至创作,一气呵成。周东彦身处其中,激烈快速讲求即刻快感的当代媒体,和他喜爱嗜读的大师作品相互映照在作品中,他用影像说时间、说人与空间的关系、说动作与光线、说诗。

剧场为何加上影像?  不行吗?

「常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剧场加上影像』,我的答案是『不行吗』,以前没有电的时候也没有灯光设备啊,但现在大家对剧场灯光却习以为常?」周东彦甚至把答案直接收进powerpoint,他知道这样的问题还会持续被问好几年。对他来说,「为什么」的问题,无法仓促武断地用「因为…所以…」来答复,而是让问题彼此相加,略带任性的反问彰显了他的个性,也让他继续尝试不同可能。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毕业后,周东彦负笈英国求学,从剧场跳到影像,转换跑道,有迹可循。「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找了一个理由请我妈买摄影机给我,现在想想,在那时候我妈还蛮厉害的。」父母并非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给儿子的礼物却影响他一生。「当时的电脑还不太能剪片,但我就开始练习用影像想事情。读戏剧系时修了鸿鸿的导演课,他给我们蛮自由的创作空间,开始试著用影像做作品,有了一些心得。所以很自然的、毕业之后就出国去念影像。」周东彦说,当时根本没想过影像设计可以作为职业,也不管回台湾后怎么办,「念到博士班的时候,刚好有一些工作找上我,就回来做了」。

谈到印象深刻的剧场演出经验,周东彦提到了骉舞剧场,「跟骉合作《我》的时候,一开始超级撞墙,很难理解他们的想法。在那个作品里,他们想要把声音作为空间,影像是时间,身体是力量,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尝试。他们想要天花板上有影像,内容必须乍看是静止的但其实在动。所以我就拍了台风夜里晃动的树,把它放得非常慢,或是把瞳孔放大到像是太阳,抓住某些生命的纹路,用这些来做剧场天空的投影。刚好那年我也跟林如萍老师合作了莒哈丝,用海洋及投影打满十六米长的舞台,所以我那年做了天与海,印象很深刻。」

通电之后的人类记忆

周东彦说,跟他合作过的创作者都很喜欢讲天空、讲海、讲自然元素。「我想,对,所以我们常在每一个脸书每一个flickr,在每一种网路媒体上,都会看到大家拍天空和海,不管科技怎么变化,大家还是会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所以,他开始反思影像与剧场的关系,从电力开始谈到记忆。「我有时候觉得人脑好像通电了,就能开始记忆。记忆这种东西很感官、很视觉,脑中有台强大的放映机,闭眼之后就能播放。」由此开始,延伸到这次《空的记忆》的创作,他对影像介入更有把握,当电力消失,剧场没有影像的时候,影像到底可以走到哪里,表演者能走到哪里,「我们创造了可以动的舞台,还有很多影像的东西,不是为了打破刻板印象,而是因为让影像在空间中流动这件事,对我来说很美。」

「我常在想,影像跟现在的我们是什么关系,那个当代性是什么。一九九五年的时候,把自拍影像放上剧场表态,跟在充满手机或网路自拍的现代,意义完全不一样。」周东彦认为自己是一九八○后出生的小孩,从小被照顾得很好,就这样长大,甚至略显扁平和无调性。也因此,他不时会对自己提问,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意义何在,「尤其是跟生命接近的时候,譬如在医院或生离死别的场所,我做剧场、做影像,这些跟生命有什么关系。但我觉得这些问题适可而止,不要问过头了。」周东彦说。

《空的记忆》  探索「空」的可能

今年十月的数位艺术节,周东彦将和舞蹈家周书毅合作演出《空的记忆》,利用360度环形摄影及无线网路操纵的自动舞台装置,探索「空」的可能。「我在英国念书的时候,某天在厕所的书架上看到西班牙诗人罗卡(Federico Garcia Lorca)的诗集。那是他在流亡纽约时期写的作品。里面刚好有一首诗,叫做〈给空的空间的夜曲〉,里头提到观看与心,心理空的状态,算是这次作品的缘起。」

「这两年我们透过广艺基金会的帮忙,其实有个『其中之一关于活著这件事』的系列创作,这次《空的记忆》也算是。」之后,他也想挤出时间为今年的剧场尝试办展,但他还是飞快把话题拉回《空的记忆》,毕竟这次规模增加,松山文创园区的演出场地可变性大,更多东西想试想玩,「常常把自己累得人仰马翻,但是很好玩!」脸庞未脱稚气的他,勇于尝试热爱玩耍,对未来说「是」而先不去管那未来会是什么。最终,他摆起正经脸孔:「再来,就是等张惠妹找我做影像设计了。」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