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韶安
-
音乐 浴火之后,击乐剧场昂然出发
《木兰》10年 展现「不得不勇敢」的坚韧
由诗歌而来的「木兰」传说,无论是电影、动画、绘本、音乐剧等,在艺术上各具有无限创意。然而,以打击乐所诠释的《木兰》击乐剧场,从表演的型态、声响的选择,乃至剧场中各种艺术的深度融合上,都可说是表演艺术中独特的形式。参与的艺术家皆为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他们并非各自独立分工,而是与作品一同生成。经过砥砺,《木兰》已成为「击乐剧场」的重要典范。然而朱宗庆打击乐团却不因此自满,在2021至2022跨年之际做了精修,并于全台巡演。虽然口碑反应热烈,但囿于疫情无法尽情发挥。因此,在《木兰》定版10年的2023年,团队决定再度搬演,以飨更多乐迷。 《木兰》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以「砍掉重练」的精神打磨,不料在去年底意外遭受祝融之灾,像是给予一记重击。然而朱团却坦然将此当作浴火重生的机会,并且坚持「从制高点再出发」。艺术总监朱宗庆坚定表示:「我们就像木兰,在剧变时局中怀著『不得不勇敢』的坚韧心境。」 对于重演,驻团作曲家洪千惠认为:「一部作品从创作、成熟到经典,看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演出者诠释与演出的过程。就像演奏贝多芬的经典作品一样,不同的演绎就有不同的生命。」舞台设计王孟超则说:「在剧场这么久,没有遇过灾难后这么快就再演的。」他幽默地透露:「我喜欢在看演出时幻想,如果那是我来做会如何?没想到这次居然有实现改进的机会。考量演出的乐器、动作都很复杂,所以我会以简约为主,给一个乾净的舞台。」 以舞台表象之外,艺术家们也让《木兰》传递深刻的内在。灯光设计车克谦回忆在2013年应邀改版,在首演一个多月前母亲意外离世,为此他持续用这个作品检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他感性地说:「木兰的故事除了代父从军、争战沙场外,最重要的就是家与家的连结。就像尾声返乡最希望是牵起阿娘跟阿爹的手,转身一起迎向幸福团圆的时光,那就是《木兰》的核心价值。」多媒体设计王奕盛则说:「火灾时,我第一个念头是『还好有《木兰》』。很多时候,自己做其他设计但不知怎么进行时,我常想到《木兰》。因为许多我想突破的尝试都成功地在这个制作中得到映证,所以《木兰》对我来说像是奠基石一样的存在。」 2023年的最新版本,同样以两版卡司呈现不同世代与风格,尤其在「马伕」角色中,在原有久经沙场的老手之外,新增年轻的卡司高瀚谚。导演李小平说明:「不像何鸿棋那样浑然天成,新世代的高瀚谚
-
特别企画 Feature
以当代观点呈现传统的美与纯粹
师承掌中戏国宝陈锡煌的郭建甫,对自己创立的「不贰偶剧」的坚持,来自「师父把手上的东西交给了我,那我该做的就是把美和纯粹留下。」虽是承袭小偶传统,创作题材却希望能反映当代思考,如《道成》谈的是执著,因故未能发表的《垃圾仙岛》讨论的是居住正义,于10月底演出的《崖山恨》关注的是战火中的孩童。怎么从传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郭建甫笑说:「若要归类的话,我大概会说我是掌中戏的新古典派。」
-
音乐 跨年、跨界、跨时空
击乐剧场《木兰》再突破
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团35周年的压轴节目,推出该团经典作品击乐剧场《木兰》。睽违5年的4.0的版本历经不断突破,象征著对梦想的追求与提升,在岁末年初之际,将于北中南展开为期3周10场的巡演。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现象观察3:李国修辞世,屏风表演班休团
灵魂人物陨落 说承继太沉重?
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李国修的辞世,令剧场人与观众遗憾怀念,而随之宣告的屏风无限期暂停演出消息,更是让人扼腕。虽说接班者未把话说死,表示仍在思考延续屏风的可能性,但灵魂人物的离去,的确对团队来说,是难以负担的沉重:继续下去是否能维持创作原味?制作重担是否承担得起?如果结束在最美的高点,是不是才叫「功德圆满」?
-
特别企画 Feature
翻飞身影 打造马戏新世纪
作为新马戏重镇的加拿大,从太阳剧团创始迄今,可说是遍地开花,马戏表演团队创新不断。除了大家熟知的太阳剧团,本文也介绍了曾来过台湾的一手七指马戏团、在国际间亦享有盛名的艾罗瓦兹马戏团,与新生代团队极限剧团。透过各团的制作与特色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加拿大新马戏的多元风景,是如何地令世人目不暇给!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现象观察九:文化创意园区持续发展ROT
产业想像下的园区经营 逐渐丧失的艺术活力
跟随台北华山的ROT模式,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在去年底在新团队的经营下重新开张;而台北市的松山文创园区自去年起到今年,也成为许多表演团队与策展单位的场地选择。「文创园区」概念的形塑,无非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想像下,对老空间的再生运用,而其中原本可以提供艺术实验的场域特性,却也在这样的空间规驯化下,渐失活力。
-
特别企画 Feature
吕柏伸 改变舞台景观 打造豫剧新貌
吕柏伸在英国接受现代戏剧的训练,主要专注在「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结合」的跨文化研究,参与台湾豫剧团的豫剧演出,刚好可以检验自我的学习理论。从《刘姥姥》到「豫莎剧」的二部曲《约/束》与《量.度》,吕柏伸仍尊重戏曲表演传统,但从视觉上革新,在信任感增加之后,更开始强化演员对角色的认识,甚至以现代剧场观点重新思考戏曲音乐的处理。
-
特别企画 Feature
傅裕惠 退一步 性别议题「玩」新意
本著从小看歌仔戏长大的情感,傅裕惠格外重视执导传统戏曲的的机会。她从和民权歌剧团合作《情花蝴蝶梦》开始,陆续执导《飞蛾洞》、《可爱青春》与《驯夫记》等外台戏,她说:「说:「做戏曲,我会让自己往后退一些。不像做现代剧场那样概念先行。做歌仔戏,一定要演员好看、戏好看!」而向来致力于探索性别议题的她,也在歌仔戏的传统逻辑中,找到新的诠释空间。
-
企画特辑 Special 「创新、分享、服务」的台湾合唱音乐中心
朱元雷与陈云红 夫妻同心打造「新合唱」风潮
艺术,就是对美的追求,并且使其趋近完美。合唱艺术更是如此,用最纯粹的人声来诠释音乐,从个人发自内心的与他人唱和,此种真情之声不但使得声音更为动人,整体的表现更有一种形而上的美感。这种将声音提炼得更完美的重要「推手」之一,就是朱元雷与陈云红。一位是阿卡贝拉界教父级的人物,一位是对现代合唱音乐有卓越贡献,巧的是,这对夫妻档都是合唱音乐的指挥。 枕边人的临门一脚 「他这辈子最爱的嗜好就是合唱与音乐!」这是陈云红对另一半的注解。但朱元雷却曾是个与艺术毫不相干的科技人。他最初在美商公司工作,并且取得相当难考的证照,虽然收入优渥、人人称羡,但在事业最颠峰时,他却因那种异常忙碌、失去品质的生活而感到疲累不堪。不舍对方的辛苦,太太形容是「踢了他一脚」鼓励他辞职,让他回到艺术经营来。但很多人不知道,从高中起玩Band,大学时期唱合唱而迷上这门艺术的朱元雷,竟是陈云红指挥艺术的「启蒙老师」!笑著说「我只是我在很短时间『青出于蓝』」的她,其实在婚前就准备好赴维也纳读书的计划,却在婚后犹豫不决是否出国,但先生非常理智地「踢了她一脚」,让她哭著出国去。 不过,二○○○年成立的台湾合唱音乐中心,却是两人的号召下将一群爱好合唱的朋友们圈在一起的。中心以「创新、分享、服务」为宗旨,陈云红认为,所有的艺术和生活的创造力就在于不断创新,它必须不被拘束,如此才能发现更多的新思维;而合唱要唱得好,就是在于互相服务,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别人。共成一个大事,生活最大的价值在于「利他」。当然,创立基金会的目的,也是要思考能够为大家做什么,陈云红说:「当人有一个宽大的心时,他就不会害怕分享。」因此在中心的网站里呈现了「合唱知识家」的思维,他们义务在上面写专业文章,让全世界只要能上网、有任何问题的人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答案,这就是无私的分享。 新音乐的概念 活化合唱音乐 台湾合唱音乐中心当初成立即以「新合唱文化艺术基金会」为名,为了让更多人接触合唱,中心用「新合唱」概念带领新潮、活化合唱。除了校园推广、用新型态吸引年轻人接触外,更在去年重唱艺术节时创设「乐龄组」合唱比赛,让五十岁以上的朋友们也能快乐合唱。由于规定比赛中至少有一首要有舞台变化,这些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剧场影像设计
周东彦 影像,不理所当然的思索
近年来剧场演出中加上影像蔚为潮流,影像设计者周东彦正是在创作群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名字。「常常会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剧场加上影像』,我的答案是『不行吗』」对周东彦来说,「为什么」的问题,无法仓促武断地用「因为所以」来答复,而是让问题彼此相加,略带任性的反问彰显了他的个性,也让他继续尝试不同可能。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液态社会中 变动不居的艺术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台新艺术奖」,自二○○三年举办首届颁奖以来,今年已举办了第十届。十年以来,台新艺术奖透过提名、观察团机制与评论,次年度以颁奖的方式推介国内具创意与突破性的展演制作,也一直跟著艺术家的创作趋势调整评审的标准。而近年来在表演艺术上始终不歇的「跨界」潮流,更是观察创作趋势发展的重点。在第十届台新艺术奖入围特展的相关活动中,亦举办了「表演艺术的跨领域与去领域」座谈,透过观察团成员的意见交流,为与会观众剖析此一创作趋势的源由与意义。本刊特摘要与会者讨论重点,以飨读者。
-
回想与回响 Echo
台湾现代舞中的「现代性」
从近半年在本地看到国外舞团类型相异、风格殊异的演出,我们不能逃避了一个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的问题。舞蹈所展示的身姿之美,其实已经包含著一个世界的存在,正如太极拳包含著一个宇宙的存在一样,我们也可以从舞蹈中特定的身体行为,不仅看到民族对待身体/文化的态度,更看到身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所以要问:「到底看到了什么?」,也是「有没有看到身体/政治/文化这种连锁关系」的问题。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燃烧生命热情 不顾一切爱上「她」!
从竹科工程师,到全职的乌克丽丽推广者,人称David老师的陈建廷,与乌克丽丽的结缘,就像是来自上帝的导引。因为这项乐器,让David重燃对生命的热情,他也想把这份热情传送给所有人,他说他的目标是「台湾每个家庭都有一把乌克丽丽。」David认为这就是他这辈子要做好的事。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南瀛走春.府城漫舞
到台南,不只有度小月 鳝鱼意面 米糕和虾卷 看古迹,不只有赤崁楼 亿载金城 安平古堡 观人文,不只有迎春礼 七夕做十六岁 孔庙祭典 昔日南瀛,更不会只有复制其他城市文创潮流的「在地新生活」 你可知道府城是台湾舞蹈精锐播散的起点 而舞蹈亦是府城文化魅力的重要支流 今春,何妨以舞蹈的节奏 与历史、空间、文学、传统一同摇摆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府城漫游.舞蹈旅行
以质量惊人的历史古迹和在地小吃闻名的台南,因著近年岛内小旅行、老建筑再造更新的热潮,再度成为热门的观光旅游所在。然而,在古迹巡礼、美食品尝、传统文化体验等流行的观光主题外,以「舞蹈」作为寻访府城风情的主轴,不失为爱好艺文的游人们可尝试切入的旅行角度。 熟悉台湾舞蹈发展的人,对于「台湾舞蹈之母」蔡瑞月、「蜻蜓祖母」李彩娥、「台湾舞蹈开拓者」林香芸等名字当不陌生,而这些台湾舞蹈先驱、播育者,几乎都是府城女子。形容府城处处隐匿著舞蹈的历史足迹,一点也不为过。 事实上,府城有多处驰名景点,见证舞蹈曾驻足的历史;有些则随著时移事往,物换星移,仅能在原址遥想当年;还有些则在新一代创作者的努力下,正成为未来的舞蹈历史场景。让我们循著舞者的脚步,以新的眼光,踏查府城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一方舞蹈沃土 更待缤纷花开
古都台南,不仅是文风鼎盛,艺风也蓬勃。就舞蹈来说,除了蔡瑞月、李彩娥、林香芸等台湾早期的舞蹈教育家和编舞家皆出身于此,更因台南家专的舞蹈专科培育了许多人才,也使在地的舞蹈社林立。除了少数舞团早就转型创作,近年因政府的补助政策鼓励,不少舞蹈社转变为舞团,也吹起在地题材入舞的风气,但这是否对原本的舞蹈生态有利?还是生存更为困难?这一方舞蹈沃土,如何能好好栽植,创造艺术的缤纷未来?
-
两厅院橱窗 Hot at NTCH 两厅院董事长 推动文化、教育获国内外肯定
双勋临门 郭为藩细数文化缘
今年十月底,两厅院董事长郭为藩先后荣获两枚重要的勋章,一枚是法国政府颁授的「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另一枚则是由总统马英九颁授的国家荣誉二等「景星勋章」。对于自己在两天之内「双勋临门」,谦虚低调的郭董事长倒是以平常心看待,感谢大家肯定他的努力。「我只是刚好在那个时间点,做了该做的事。」郭董事长总是如此说。许多人对他在推动特殊教育及教育改革的贡献印象深刻,却不知他在文化领航方面,也是站在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