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迈入新阶段,让花莲艺文更添蓬勃活力。图为在该地举办的「原声音乐节」,集结音乐的创意与力量,吸引许多民众参加。(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洄澜起「艺」 寻找表演艺术的趣味

「艺享天开.文创发芽——花莲101表演艺术节」

自即日起于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展开的「艺享天开——花莲101表演艺术节」,由国光剧团策划执行,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团体到花莲发表创作,一方面征选花莲的表演团体共同参与,策划的思考是以发挥表演艺术的想像力,让表演艺术环境更加茁壮,具有持续力的心意;兼具展演观赏、青年创作者培力、亲子共赏等面向。

自即日起于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展开的「艺享天开——花莲101表演艺术节」,由国光剧团策划执行,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团体到花莲发表创作,一方面征选花莲的表演团体共同参与,策划的思考是以发挥表演艺术的想像力,让表演艺术环境更加茁壮,具有持续力的心意;兼具展演观赏、青年创作者培力、亲子共赏等面向。

住在花莲,深感这两年艺文活动愈见频繁,即便到了一年之终,竟然还有「艺享天开——花莲101表演艺术节」,以表演艺术延续这股勃热的温度,让花莲艺文再度沸腾。活动日期将从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九日,包括「艺享剧场」、「大师讲堂」、「文化论坛」、「团体竞演」、「星光剧院」、「体验工坊」,琳琅满目的节目内容,兼具展演、教育、培力等面向,可以想见,将是一场何等热闹活泼的表演艺术盛会。

国光剧团要在平日行程满满的忙碌团务之外,再承办这一次的表演艺术节,并不轻松。但说起国光与花莲的关系,也非毫无渊源。国光剧团于二○一一年担任东华大学驻校艺术家,近期亦策办「京采东行——京剧艺术台东行动专案」,明年有意到花莲持续推行这份专案,在东部仔细耕耘推广,让更多人体验京剧的巧妙滋味。钟宝善团长以平台的概念看待这一次的艺术节,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团体到花莲发表创作,一方面征选花莲的表演团体共同参与,并且希望将各种资源与在地团体及年轻学子分享,加入灌溉地方表演艺术环境土壤的行列。从「艺享天开.文创发芽」的主题可以看到,策划的思考是以发挥表演艺术的想像力,让表演艺术环境更加茁壮,具有持续力的心意;兼具展演观赏、青年创作者培力、亲子共赏等面向。国光剧团同时关照在地脉络,与东华大学进行教学、实习等合作,艺术节与地方及教育有更为紧密的结合。节目千罗万象,但保证老少咸宜,适合阖家共赏。

观赏、讲座、论坛  营造体验与激荡

「艺享剧场」的节目每周五、六、日上演,内容包括 屏风表演班长青剧目、日前才在「2012华山艺术生活节」焦点剧埸连演卅场全数售罄的《三人行不行》、三缺一剧团仿效欧丁剧场精神的身体表演实验之作《LAB系列.动物狂想曲》、跃动打击乐团献给小朋友的《跟著音符叮叮咚》、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省思人与环境的亲切新作《鲸生:海神公主与神秘的龙宫城》、  纸风车剧团《纸风车戏剧万花筒》、花莲专事「一人一故事」剧场形式的花天久地剧团带来的《洄澜生活.诗》等,以及两场讲座,分别是屏风表演班、原舞者舞团主讲的「在a-zone遇见《百合恋》」、广告才子范可钦主讲的「创意人生」。

「创艺讲堂」同样令人期待, 资深戏剧学者马森分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前世今生——从话剧《雷雨》到电影文创」、「和万芳一起看见更好的自己」微纪录片分享会、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陈锦诚分享「艺文社会企业的创意发想与实践」、纸风车剧团团长任建诚分享「319孩子的第一哩路」、周美玲导演分享「不只是偶像,我要做实力派演员」、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和京剧名角朱胜丽分享「胭脂水袖与三寸金莲——京剧艺术之美」,

十二月二日及九日两个场次的文化论坛,皆由具有创作者、策展人、研究者多重身分,活力十足的东华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潘小雪教授主持,第一场阐述「文化的母体(文化议题)」,与谈人有 门诺医院基金会执行长黄胜雄、《更生日报》社长谢立德与东华大学民族语言与传播学系童春发教授。第二场探讨「文化的身体(表演艺术议题)」与谈人有冉而山剧场团长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杨政贤助理教授,以及台北艺术节耿一伟艺术总监。

工坊实作  接触训练课程

「艺动工坊」包括王友辉、三缺一剧团、国光剧团联合主持的「神形俱到角色实验室」, 何鸿棋、李小平、金彦龙、朱胜丽共同调度的「戏弄.节奏」、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传授「属于偶的变形剧场」,王友辉、许子汉、秋野芒剧团齐力合作的「许愿树.Smart发芽」绘本儿童剧工作坊,希望在观赏展演节目之余,也能让喜爱表演艺术的朋友,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实际的训练课程。         

「星光剧院」将在园区的广场,放映屏风表演班经典喜剧《莎姆雷特》与国光京典好戏《阎罗梦》的剧场录像,让没有在现场亲赌演出的朋友也能透过影像一窥究竟;另外还安排播放电影《刺青》与《不老骑士》,在夜晚缓缓感受剧场与电影的美好。白天的广场,则搭设舞台提供地方团体竞演,经过严谨的评审机制,最后由马太鞍邦查艺术团《庆丰收》、声子乐集管乐团《平安的季节》、洄澜击鼓乐团《艺享天开.鼓动洄澜》、原韵丝竹乐团《嘻游东方乐陶陶》等四个团体出线,国光剧团也以《京剧健身操》锦上添花,一起热闹。

文创园区新阶段  为旧酒厂找新面貌

艺术节的所在地是「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个在花莲人口中以「旧酒厂」存在,占地约三点三公顷的文创园区,历经近百年的时间淘洗,最初以制造红酒、米酒为主,曾经历战争、地震的摧残后数度修建,直到一九八八年迁移至美仑的新厂,旧酒厂便因而闲置。转捩点发生于二○○二年政府提出的「挑战2008:国家发展计划」,那是文化创意产业首度被国家纳入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座随著厂房迁移渐次暗淡的酒厂在文建会的运筹帷幄之下,成为文创园区,○七年六月正式重新开放。因为园区坐落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建筑充满日式遗痕风格,一直被地方寄予厚望。营运之初前四年的经营单位皆为不同厂商,一方面逐步架设基础设施及整建内部空间,到了二○一一年改以ROT模式,委托「文创花莲联盟」(已更名为「新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自此迈入新的阶段。

营运单位说明,园区未来分为三期营运阶段,「开始,进行园区空间整备、营运与各项活动,预期将园区仓库的轩敞,涌泉的清凉,桧木散发的香气,大墙灰绿的温柔与深庭中翩翩飞舞的阳光,给所有的当代生活、艺术、音乐、舞蹈、光与影。」今年十月,因为「原声音乐节」的缘故,我曾走进又翻新了一遍的园区,发现近晚时最别致,营运单位善用光源照应各个小建筑体,处处微光。这让我不禁想起常去的园区靠自由街一侧的一间小店,老板娘说因为园区的闲置,这一条街黯淡了好几年,她也很期待园区的未来发展。

曾是酒厂的这一个园区,承载的不只是国家文化政策的想像,也装满了花莲民众的集体记忆。诚然,园区从OT转为ROT营运模式,有如○七年改以BOT模式委外的华山1914文创园区一样,营运单位都面临到经济生存的压力,营运单位能否在这股压力下保持对文化的活络思考,同时付诸实行,将成为不可豁免的考验。趁著「花莲101表演艺术节」的举办,花莲文创园区虽然继十月份热闹酣畅的「原声音乐节」之后,再度奏起同乐的号角,前述的问题仍然需要审慎以待。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期待更丰富的艺术花园—花莲展演空间小巡礼

文字  吴思锋

官方场地各有所属

除却隶属于文化部的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外,地方政府其实建有不少展演场馆,有的因为八○年代「一县市一文化中心」的国家政策而兴盖,有的是依随族群角度辟建。譬如民众最熟悉的花莲县文化局演艺厅,拥有近九百个座位,技术设备也相对齐全,一直以来就是大型演出的首选;位于吉安乡的客家民俗会馆,以及坐落于花莲市,东边邻接七星潭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化馆,各有近五百个座位,则属于族群性的思考而建造。

不过若以空间的开放性与亲近性来说,近可俯瞰太平洋与花莲港,又富盎然绿意的松园别馆应是首选。这个曾经是日本重要的军事指挥所,○六年获选为「闲置空间再利用」的馆舍之一后,便有不一样的变化,每年的「太平洋诗歌节」俨然是文学界的一大盛事,静力剧场、再拒剧团、花天久地剧团等团体也都曾受邀演出。比较不为人知的是,改变松园别馆命运的转捩点发生在一九九五至二○○○年之间;当时一群艺术工作者聚结,介入闲置空间,企图改变退辅会原先规划作为旅馆兴建用地的想法,情节看起来有点像过去的华山,这的确是一段不容易也不轻松的争取过程,却也奠定了松园作为地方文化馆的基础。

这两年,有个官方空间正夯,那就是位于旧火车站的花莲文化铁道园区,而且有一馆与二馆。以今年来说,本地的婆娑舞集、台北的林文中舞团都在这里驻馆创作与发表,或者举办系列研习及工作坊,两团最终的展演也都选择环境式的表现手法与场面调度,针对过往的铁路空间,发展因地制宜的舞蹈作品;同样是结合建筑特色与舞蹈创作的例子,还可以回溯到去年底的一场环境舞蹈演出,地点是位于中正桥畔的将军府日式建筑群,那是东海岸文教基金会所策办,源自第三届东岸表演艺术工作营的演出项目。舞者在这些时光淘洗数十年的建筑空间,内外穿梭,缓行或疾走,带观众暂离现实,接近艺术的现场,也呈现舞蹈的不同意境。

民营空间艺力蓬勃

至于全然民营的空间,璞石咖啡馆大抵最为耳熟能详。美术背景出身的武训,从台北回归家乡,他的美感经验与专业能力,为璞石咖啡馆打好空间设计感的基础;随丈夫来到花莲的玉萍,则发挥她的企划、编辑专业,连同生活旅人工作室的伙伴,一手编辑介绍花莲的刊物《O’rip》,一手策划各种活动,在璞石咖啡馆发生。我也因此受惠,参加过几次在璞石的音乐会,听雷光夏、陈明章,后来也与花莲动物权益促进会前进璞石,举办公益音乐会。再更早几年,彼时我尚未移居花莲,据说婆娑舞集、画家阿缇蓉都曾在此献出别致的剧场创作。

声子艺栈则是民营空间里,技术设备相对齐全的。声子五楼是间可容纳八十至一百一十人的展演厅,虽然平常的活动以音乐居多,不过魏隽展的《罚》、禾剧场的《忿怒》、萧紫菡《流浪记》、周力德《行动前夕的暖身》、乃至澳门艺术团体「足迹」(Step Out)的「冇眼睇:触感、记忆及即兴创作」表演工作坊,都曾在这里陪同参与者经历剧场的魔幻时刻,花莲的新剧场团体「Tai身体剧场」于十二月也将前进声子艺栈,演出创团作《身吟》。

今年还多了一个新兴空间,名字是Taluan No Niam艺文展演空间,「Taluan No Niam」的意思是「我们的打鲁岸」,阿美语的打鲁岸(Taluan)是工寮,部落族人工作与休憩的聚会所,对部落族人具有高度的象征及实质的意义;不过戏剧节目占的比例非常少,主要仍是音乐,过去我只在这里看过太鲁阁族年轻创作者东冬‧侯温的两部作品。不过这个空间营运以来,一直保有策划的主动性,让人期待它未来的发展。

期待专业小剧场空间

日前巧遇一位之前曾来电询问花莲展演场地的剧场行政的朋友,聊著聊著,发现花莲展演场地的技术条件,确实无法做到她们要的,只好各叹一口气然后互相道别。的确,花莲无论官方或民营的空间,剧场技术设备都不完备,他们本来也未必要涉足剧场,但无论是外地团体询问花莲的展演空间,抑或花莲的表演团体想找一个技术设备完备的小剧场空间,从目前来看,连选择都很少,非常缺乏小型展演空间。如果说一部表演艺术史就是一部展演空间史,未来这册史页要怎么写下去,无疑需要官方与民间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