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右)回述《苏》拍摄过程,旁为JTI台湾公共关系总监李宜蓁。(林铄齐 摄)
企画特辑 Special

勿为逝者伤悲,请为生者流泪

JTI台湾支持 导演杨力州完成日本震灾纪录片《苏》

应JTI台湾之邀,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应邀拍摄日本「三一一」震灾纪录片《苏》,透过灾后余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现了灾区人们的勇气与爱,杨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传达的概念是:『勿为逝者伤悲,请为生者流泪』,让幸存者可以重获继续努力的能量。」

 

应JTI台湾之邀,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应邀拍摄日本「三一一」震灾纪录片《苏》,透过灾后余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现了灾区人们的勇气与爱,杨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传达的概念是:『勿为逝者伤悲,请为生者流泪』,让幸存者可以重获继续努力的能量。」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芮氏规模9.0世纪震灾,海水倒灌,一时间造成巨大伤亡,甚至核电厂被毁,传出惊人的辐射危机。灾区满地疮痍,居民流离失所,震撼人心的灾后画面,不断透过新闻传送出来,而在看在台湾人民的心中,其实也映照出反思及感同身受的意念。

灾后一年的今天,「三一一」或许成为一般人心中的一个过去事件,但是对日本东北地区的人民来说,「三一一」造成的影响,已让生活彻头彻尾地改变,也在心底烙下无法形容的印记,如何逐渐步出荡漾的余波,是眼下最重要的事。这个时候,JTI台湾企业决定与张荣发基金会一起举办音乐会,向灾区朋友献上支持及祝福,但是悠扬的音乐似乎应再配上现景的影像,才能化为一个完美的圆,所以,杨力州导演就在这样情况下,被邀请来说一串关于「三一一」届满一年的动人故事。

地震发生的时候,你在哪里?

「去年三一一地震发生的时候,你在哪里?」这一句话,是杨力州最先问自己的一句话,也是他在影片中向主角们问的第一个问题。杨力州表示,当初接到这个邀约时,原本还只是一个重新编辑既有素材影像的企画,但是因为秉持著做事一定要做到最好的信念,因此他坚持要到日本东北实地拍摄一趟:「本来我以为这么提,第二天会接到取消拍摄的通知,没想到,JTI台湾仍然支持这个计划,所以我们团队开始全心投入。」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杨力州虽然诙谐回述接拍的过程,但其实当时他的心底已经在认真酝酿这条故事轴线。

因此,原先五分钟设定的纪录短片,成为了最后全长廿二分钟的片子,杨力州以他对情感的铺陈、叙事的承载等其专业见地,呈现了如今的纪录片《苏》。三月初媒体首映时,已深深引起各家记者的兴趣,观片现场鸦雀无声,足见《苏》片的动人之深。

包含四段故事的纪录片,有英文教师阿部学、房屋仲介菊地安雄、岩手大学生岩渊绘里、钢琴教师田村美织等人的生命,汇集成这场灾变的一个巨观缩影。杨力州在设定角色、征募对象、联络安排、实际拍摄等步骤,都耗费繁琐,有著基金会的运作联系,还有语言翻译等的各式沟通,使得这部纪录片的整合工程浩大,而细问之下,才惊讶发现整部片的正式执行是于今年农历年后才启动,心里原先对拍片的时序设想,不禁全盘打散,询问导演是如何能于这么短的制作时间内,完成如今的高规格作品,杨力州谦虚地微笑:「我觉得只要我们做的是『善』的事,老天就一定会帮助我们。」这般正向能量的循环思维,便是导演在创作路上,所抱持不疑的信念。

每一段点滴,都映照著勇气与爱的精神

杨力州表示,二月下旬实际赴日拍摄时,遭逢大雪袭日,天寒地冻的状况,使得拍摄的客观条件更加艰巨,还包含史无前例地全程居住在「寮房」的特殊经验,加上陌生灾区人民的温暖问候,杨力州团队可说是体验了最真切的灾后庶民重建生活,让这群为人加油打气者,也成为心灵成长的修行者。

在拍摄的进行中,纪录片里的主角几乎谈到切身之痛时,忍不住情绪满溢而哽咽出声,JTI台湾的随行代表、也是公共关系总监的李宜蓁表示,即便她只是在旁陪同,同样听不懂主角所言,但是在那样的情绪感染之下,也会不能自己地流下泪来。杨力州进一步说明:「因为制作时程短促,所以无法场勘,自然许多情况都是在现场紧急应变,因此我们对于主角们的际遇也无从先行得知,而当访问拍摄开始后,随著主角的故事叙述开展,所有现场的人都一个个哭了,我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依原定问题请翻译缓缓进行。」杨导演再补充:「这时最不能做的一件事就是说『等一下』,然后请翻译帮忙解释主角说了什么。」这番再真实不过的「导演自白」,令采访的我们立刻由泪翻笑,笑泪交杂,可说是《苏》片观者的最佳表述形容词。

一切的生命故事,都要等待缜密的过带后制时,才讶然发现,每一段的点滴,都映照著勇气与爱的精神,彼此交织出更紧密精采的篇章。「后来我们才发现,这些灾区的朋友们,其实在镜头前说的话,是这一年来从没对人说过的心底煎熬。」杨力州说,或许也因为拍摄团队的来到,让这些日本朋友也打开了心的窗口,发挥了疗愈之效。「虽然拍摄中主角们的侃侃细语,我们因语言隔阂在当下是不解的,可是他们发自真心的表情与声调,却是举世昭然的共同语言,所以在那样的瞬间,我们似乎都能听懂了日文,了解这些朋友们的伤痛。」杨力州徐缓地诉说,一如他处理影像那般地轻声描述,却力道浓重。

善的能量,在苍穹中循环不歇

JTI台湾在全力支持《苏》片的拍摄过程中,完全尊重杨力州的专业判断与执行,让这部纪录片可以如此诉说到位。公共关系总监李宜蓁说:「这么重大的议题,企业方面会担心过度的影像反把灾变做了渲染,但是杨导演的作品让所有人都很感动,他点到即止的描写,让感受力更强。」杨力州也表示:「在片中,我希望传达的概念是:『勿为逝者伤悲,请为生者流泪』,让幸存者可以重获继续努力的能量。」三月廿日于国家音乐厅举办的追思音乐会,片中三位主角为合唱团的成员,也至台湾献唱,借由音乐与歌声,使逝者安息;悲者鼓舞;生者感恩,而善的能量,则在苍穹中循环不歇。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