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铄齐
-
新锐艺评 Review
死亡及其复象
不论是往死亡靠拢的《死亡练习曲》还是亟欲背离死亡的《药让我活下去》,法布尔皆透过死亡的滤镜,检视生命的双重性。两出作品的戏剧冲突并不建立于剧情线上,而是以乍看两两相悖的概念之集合来展现;单一符码指涉的逻辑自表演场域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影随形的矛盾与共生。身体不仅是主客体双载的场域,亦是极乐与深渊的交界。
-
特别企画 Feature 过来人经验谈
带著热情与坚持 踏上剧场创业的第一哩路
投入剧场的创作令人著迷,但如何让这样的过程持续下去?于是,年轻人燃烧著热情创办了剧团,一个创作的基地,一个实现梦想的空间但造梦不易,维系更难,在台湾的环境下,多少剧场青年来去,多少表演团队起落,过来人分享经验:带著热情勇于上路,但也要随势而变,永远要努力充实自己,创作者也要有经营者的思维
-
企画特辑 Special
ARTalks,艺术与谁Talk?
台湾重要的民间艺文奖项台新艺术奖,在跨越了具历史意义的十周年后,为了回应当代艺术的跨越疆界趋势,新的台新奖将打破以往的分类观念,在评审机制上做出重大变革。除了取消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分类,并提高总奖额达到新台币三百五十万元外,新的台新奖亦强化了「艺术社会参与性」的评审标准,并建立了台新艺术奖专属网站ARTalks,作为艺术生产者、七位提名观察人与社会大众互动的平台,期望透过专责提名观察人观点的公开、跨域对话,与大众交流互动,将评选的过程做最大程度的公开透明。 本次座谈会除为台新奖新制与ARTalks网站的正式发表外,并邀请五位提名观察人表达其参与的立场及期许,并接受各界提问。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闪闪发亮的创新遗产
希腊悲剧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写实剧场的观念格格不入,成为现代剧场在激发创造力上的最佳挑战。由于没有人真正看过古希腊悲剧的演出状况,透过剧本、场地与花瓶画像的想像重建,往往是瞎子摸象,却激发出现代剧场多元丰富的景观。
-
特别企画 Feature 专访阳光剧团艺术总监
莫虚金:剧场应该让人感到行动的想望
二○○七年,《浮生若梦》的演出,成为许多观众深铭心底的看戏回忆,虽然有著语言与文化背景的隔阂,但阳光剧团所打造的剧场经验,却是「剧场无国界」的明证。再度访台,阳光剧团带来四小时的大戏《未竟之业》,一个以一九一○年代电影初发明的时空为背景,叙述一群想藉拍电影达成教育理想的人们的故事。为什么阳光剧团会制作这样一出戏?又如何完成这样一个回顾梦想年代的作品?透过越洋访谈,导演莫虚金为我们娓娓道来
-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私回忆/2003.林怀民
想起剧场,总会想起没做好的部分。例如,《九歌》开演后,发现一朵荷花角度不对。大脑因此主动delete剧场的记忆。有些删不掉: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台美断交,嘉义体育馆,云门首演《薪传》,观众沸腾;或二○○二年布拉格歌剧院全团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灵魂出窍」演出美得惊人的《水月》。 忘不了墨尔本歌剧院。一九八八年云门在那里作暂停前的最后演出。十五年后,《行草贰》(最近我把它改名《松烟》)获邀为墨尔本艺术节开幕首演。 幕起,杨仪君独舞,三两个动作,观众便沉入专注的寂静。随著舞蹈的进行,舞者和观众同步呼吸,剧院凝为张力十足的磁场。舞近终结,两片背幕往下,往左聚合,背光框住温璟静的身影,像剪纸,观众集体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 两周后,我们在洛杉矶接到墨尔本艺术节的电话:舞评家和观众把《行草贰》选为最佳节目。那是舞者兴致勃勃学习导引和内家拳几年后,初步得心应手的成绩。我记得那声叹息,也期待新一代的云门舞者累积出集体的得心应手。
-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乐舞联手 重生乌江魂
马水龙 ╳ 刘凤学
继《窦娥冤》、《沉默的飞鱼》,马水龙及刘凤学两位台湾重量级的艺术家再度合作,以楚汉争霸为背景,邀请指挥邱君强带领NSO国家交响乐团、集合新古典舞团、台北爱乐合唱团、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民俗技艺学系共同推出大型舞剧《挥剑乌江冷》。此剧改编自马水龙于一九九七年演出的说唱剧《霸王虞姬》,在原来的四幕六十多分钟加上序幕,扩充为七幕九十分钟的作品。移除了原有的词句,将主角项羽、虞姬及配角刘邦分别改以唢呐、南胡与琵琶替代。而剧情上,则从张良纳履、韩信胯下之辱揭序,一路演绎两位主角的恩爱、鸿门宴至含泪乌江前。 马水龙及刘凤学虽分属不同范畴,却互有涉猎,并且一致认为两类艺术领域相通。刘凤学大学时副修音乐,是舞蹈界少有看总谱排练的编舞家;而马水龙对色彩视觉敏锐,在谱写音乐时,脑中就有舞蹈画面出现。音乐与舞蹈的创作紧紧相扣,两位大师联手打造的作品,更将气势磅礡、撼动人心。 趁此机会,本刊邀请两位艺术家深度对谈,分享各自的艺术历程与这次合作的想法。
-
演出评论 Review
身体的留白 空间的显影
到底像空间这样一个静止不动、大小固定的东西,有什么好一量再量的呢?我们习惯这样想,所以空间就死了,但是空间从未静止,身体每一次运动都会让我们感觉空间正在改变,比如快速的抵达会缩小、缓慢的行走则会拓宽空间。换句话说,身体的运动帮助我们察觉空间的改变,测量空间的运动,舞蹈让我们发现空间其实是活的。
-
演出评论 Review
领域之间的再分享
我们仿佛正在欣赏那个特定现场,静止的水神宁芙雕塑与伽里尼利用光影、声音所塑造出来的另一件作品,跨越不同的物体存在性、跨越时空的流转延续性,再现因伽里尼无心之举所创造出来当时前所未见的艺术融合,并以现代版的诠释和进一步地大胆的提问:雕塑是否仅等同于物质性的固定存有?
-
剧场快门
我们一起听手风琴!
地点:捷运中正纪念堂站 时间: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
企画特辑 Special
勿为逝者伤悲,请为生者流泪
应JTI台湾之邀,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应邀拍摄日本「三一一」震灾纪录片《苏》,透过灾后余生者的四段故事,呈现了灾区人们的勇气与爱,杨力州表示:「在片中,我希望传达的概念是:『勿为逝者伤悲,请为生者流泪』,让幸存者可以重获继续努力的能量。」
-
焦点专题 Focus 他山之石观察—欧美篇
历史传统歧异 国家支持、商业走向各自风华
依循著各国政经历史文化的发展,欧美各国的「定目剧」也有不同的定义与经营路线。在欧陆德法两国,公立剧院历史悠久,各省艺术中心更有独特发展特色,其定目剧多为该剧院精采剧码重演,甚至重制新诠。美国则是商业剧场挂帅,只要票房长红,定目剧可以一演多年。英国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
焦点专题 Focus
以「乐团」为乐器 挥舞无限乐章
或许是指挥看来容易,又有伟大感,在今日的音乐世界里,学习指挥人数之多,几已达泛滥的程度,甚至可与钢琴相比。但是,全世界的乐团数目,职业与非职业加起来,远比不上钢琴,那么多的指挥何处去?在激烈的竞争下,又如何能脱颖而出,被人注意?
-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罗文瑾 坚毅稻草人 扎根守护舞蹈田园
在艺术资源相对欠缺的台南,稻草人现代舞团艺术总监、编舞家罗文瑾,如同矗立田中、风雨不歇的稻草人,克服重重难关,让南台湾的现代舞也跳得有声有色,她说:「台南机会少竞争也少,所以我想给毕业的学生舞者更多的机会,让台南的舞蹈环境可以更好,让她们可以回来跳舞。」
-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舞台下的一把大提琴与它的主人
地点:台北 国家音乐厅观众席 时间:二○一一年三月廿五日
-
特别企画 Feature 台湾版《欧兰朵》 编剧自述
在灯光设计框架里编剧的奇特经验
导演希望基本上按照德法版的舞台灯光设计,因此剧本结构先被框住了,甚至某些段落的演出时间也必须以德法版灯光为参考。我经常在夹缝里反复挣扎,只为想在框架里把我读小说的体会以戏曲文字表达出来。不过,面对「跨文化」这么严肃的命题,当然也不能对文字锱铢计较,我抱著兴奋心情敞开胸怀。最期待的是,魏海敏的「京剧身体」能被多多运用
-
演员的库藏记忆
赖声川的「廿年一觉飘花梦」梦得好
把人性的五毒转为五种正面的能量,本就是赖声川从佛法里体会到的一种创作企图。 他的《如梦之梦》,与其说是他个人廿年的剧场经验总结,我倒真觉得是一篇剧场「思维」与「执行」一致的高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