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近期「艺评奖」等风波,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艺术发展策略和蓝图也备受质疑,积极参与其中便成为影响政策方案的可能方式。于是今年的艺术发展局大会民选代表的选举,不少艺术家跃跃欲试,令原本掌有席次的保守建制派备感威胁,战况古怪激烈!
今年初艺术发展局弄出了个「艺评奖风波」,令艺术界和坊间「赫然」发现艺术评论范畴小组主席林沛理,是在该界别没有人出选的情况下由政府委任上场,加上早前视艺范畴小组对「威尼斯双年展」香港代表评审过程的透明度没有正面回应,和局方近年主办的几个大型项目,包括艺术发展奖、舞蹈节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动用了比直接资助艺团发展更多的公帑,令人对艺发局的发展香港艺术策略和蓝图大表质疑。
艺术家对参与政策跃跃欲试
艺发局两面不是人(既经常被艺术家诟病,但从政府手上取得的资源又不多),早有声音说应该要重新审视角色和拨款策略,但手上掌握著超过廿个中小型团队的资助命脉和多种资助计划的资源,加上欠缺全面检讨的深入研究报告,让改革的道路困难重重。
似乎入局从根本了解事态,结合一直从局外观察艺术生态,从而提出对应方案的介入方式,让不少艺术家对今年的艺发局选举跃跃欲试,即使这个选举的选民登记方式和选举机制其实潜在很大问题,而民选的十个界别席位(戏剧、舞蹈、音乐、戏曲、文学、艺术教育、艺术行政、艺术评论、视艺、电影)只占整个大会席位的三分之一。
以往保守、建制派的「铁票」在文学、舞蹈、音乐、视艺等界别等久攻不破,去年三位年轻艺术家组成「八十后」团队强势参选,建制派力保文学和视艺,却糊里糊涂送了一位进入艺术教育界别。然而势孤力弱的一人,要联盟其他有相同理念的人在局内讨论策略亦不容易。今年这三位「八十后」不组队再攻,可能多少是对这游戏的失望,却可能唤起了其他以往不大与艺术界打交道的人士对艺发局资源的兴趣。
新人投入参选威胁旧势力
以往标准舞和社交舞属「康乐体育」类别,其生存的可能性比专注创作的舞蹈艺术家强,艺发局资源没有特别提供「照顾」,而他们也对整个舞蹈生态不甚了解。但今年两个标准舞团体联合登记了约千名合资格选民,而基本上只要是其会员就可以登记,配合该团体积极派出三名代表出选舞蹈、艺术教育和行政界别,一时间不但舞蹈的中国舞保守阵营乱了套,连带也引起了其他界别的「危机感」,因为可以跨界别投票的机制随时会让教育及行政两个范畴也被「攻陷」。
观乎这三位候选人在九月中的选举论坛中表现其对界别状况的片面认知,艺术行政候选人甚至缺席论坛的情况来说,他们的介入让业界中人再次思考和讨论选举机制的问题。同时文学、视艺等争取连任的建制派候选人,对以往政绩的处处规避,让选民对艺发局是否能有新气象感到相当无力。
不过有个别范畴会吸引不只报刊文化版、甚至是娱乐版读者的眼球。如戏剧界别今年就有演艺学院毕业生、著名电影演员黄秋生参选,他早扬言自己是「无心插柳」,但深谙利用自己名气的他对已连任两届的古天农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上届当选人从缺的艺术评论界别,今年有资深艺评人卢伟力与政治评论员王慧麟交锋,鹿死谁手十月自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