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谈到英国剧场导演,台湾观众最熟悉的,莫过于曾来台搬演《春琴》的「合拍剧团」导演赛门.麦克伯尼,以及明年台湾国际艺术节即将三度访台的「与你同行剧团」导演迪克兰.唐纳伦。事实上,英国剧场长期以剧作家为主体,再加上剧院制的产业生态,作为导演,要在竞争激烈的伦敦剧场界崭露头角,可不容易。

以英国最具指标性的英国国家剧院来说,自二○○一年接任至今的艺术总监尼可拉斯.海特勒,从莎士比亚历史剧、复辟时期喜剧到当代剧作家的新作,都难不倒他。在艺术成就之外,海特勒也被喻为国家剧院自上个世纪中期创立以来,最有建树的一任总监,他不仅让剧院的票房收入与名声大幅成长,许多创新的计划和挑选合作的导演、剧作家,都让新世纪的国家剧院进入了新的阶段。

演员出身的麦可.格兰迪奇,是海特勒今年宣布离职之后,呼声最高的继任者人选之一。卸下丹玛仓库艺术总监一职,不愿受限于剧院行政羁绊的格兰迪奇,追随麦克伯尼和唐纳伦的生涯步伐,在二○一二年创立了自己的剧团。因为与演员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他的作品总是吸引影视明星担纲演出,戏剧类型从悲剧、喜剧、闹剧到音乐剧,展现出他对新旧文本、戏剧形式的掌握能力皆不下于海特勒。

二○○七年和汤姆.莫里森共同执导《战马》获得空前好评的玛莉安.艾略特,在以男性为主的伦敦剧界,格外受到重视。艾略特是典型的英国剧场导演,目前担任皇家宫廷剧院共同艺术总监,作品涵盖各种文本类型,跨幅颇大。评论认为她的女性视角和对于不同剧种的挑战,给予伦敦剧场新的气象。今年她以《深夜小狗神秘习题》获得奥立佛奖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同样身为女性导演, 凯蒂.米契尔的知名度和作品都不限于英国本地。她近十年以文本结合同步录像的实验,为剧场带来新的剧场观看方式,在欧陆地区引起极大的共鸣回响;但在英国本地,观众和评论家对她则是评价两极。尤其是她的文本处理方法与舞台呈现手法,在以剧作家和演员为主体的传统英国剧场里,米契尔总是不示弱地踩著保守派的神经界线。

一九八四年成立的「强迫娱乐」剧团,从柴契尔时代下的艺术抗争势力崛起,代表了相对于主流剧场的另类势力。这支英国当代实验剧场中最老字号的剧团,由六个艺术家为主要成员,他们不从既有的文本出发,作品通常难以归类,时常以极为奇特的形式作为内容主体,挑战观众的观看经验,即使由提姆.艾契尔挂名艺术总监,但他们仍强调迥异于传统剧场的「集体创作」手法。

虽然是不折不扣的英国剧团,由菲力克斯.巴瑞特领军的Punchdrunk,却是因为在纽约演出《无眠夜》而爆红。Punchdrunk成功带领「实境剧场」的风潮,提供观者亲身接触的实境体验及因地制宜的特色,让演出的诠释权完全回归至观众手中,每个观众所看到、体验的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从外围打进中心的Punchdrunk,虽然不被传统戏剧圈所认同,可是在产业体制运作下的伦敦剧场,巴瑞特的创意刻画出剧场环境的特色和可行性。

总的来说,英国虽然以文本剧场为主流,但新一代导演亦试图突破旧的创作模式,拥抱新的艺术可能。对主流剧场而言,具有搬演经典和当代作品的能力,兼容各种戏剧类型,是必要的条件;主流之外,透过创新的形式和思维,对于文本的反动,亦能另辟蹊径,从边缘突围。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