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行政」这四个字,大概是近五年,因为文创产业的瞬间发达,即便不是名列关键字排行榜里,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就算是对圈内人,面对这些大部分只出现在节目册演职人员名单的名字,不进场的黑衣人(剧场技术crew的简称),到底艺术行政在做些什么,也仍然模糊得很难解释。但从洪凯西的身上,可以看见的,不只是这一代中坚艺术行政的自我养成之路,或许能明确一些艺术行政的定位与未来可能的方向。
洪凯西,艺名,但身分证上的本名没有人知道。现任国际剧场组织OISTA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cenographers, 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剧场技术师组织)执行长,同时也是PANDA表演艺术网络协会常务里事。十年前,台湾根本没有所谓文创相关科系的年代,艺术行政这件事情,只能是土法炼钢来的,除了本科系的专业学习,其他的都得自己找路走,一条小路走顺了,才有机会接到比较大的路,到最后,自己有能力开路,甚至帮后人铺路,洪凯西,大概可以算是这一挂人的代表之一。
外文系公演 走上艺术行政这条路
在脸书讯息框里千协调万安排,终于敲定一个下午时间,抓紧紧的前一个会议到下一个行程的空档两小时进行采访,还因为我记错时间,硬是少了卅分钟,对于分秒必争的艺术行政业,其实是很忌讳的失误。幸好,有效率地使用有限时间,也是艺术行政的基本能力之一,扣掉哈拉暖身,直接问答。
对于未来的生涯发展,大学科系的选择可能不是重点,但大学时期的生活,也许会有关键的影响力。谈起如何进入艺术行政这一行的,她说,其实当年考上的是台大外文系,对剧场、艺术行政这些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想像,只是因为外文系一定都有戏剧选读、莎剧选读、改编剧本的课程,有些人会参加话剧社,每年下学期外文系一定会有毕业公演,而且是煞有其事的一切来真的。有表导演组行政组、选剧本、选导演挑演员、申请场地、行销宣传、文宣印刷设计、装灯装台、前台票务……什么都来。当导演、演员、舞台灯光设计,也许人人想,但却没有多少人想作行政,凯西说,一开始,她其实是台上的演员,但后来看都没有人要作行政,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所以就补位过去。「大家不用抢,事情都有人做,不是很好吗?」就这样,她最早的艺术行政资历,就从这里开始。原来,在台大要念剧场相关,其实,还有另一个选择。
本想当导演 一句话让人生转向
大学毕业之后,洪凯西没有因此一头栽进剧场圈,却先跑到唱片业,因为外文能力的基本盘,她先后从几个商业唱片公司国际部,独立音乐厂牌真言社,到一张专辑的发行宣传。商业操作的前前后后,大抵是摸过一轮。老练成熟了,继续待下去也不是问题,但她决定出国念导演。这个看似跳Tone的选择,其实还是来自大学时期未完成的缺憾,想定了这件事情,开始准备,才发现自己的背景对于申请任何学校应该都会有些吃力,需要一个够坚强的转场才行,这才又因缘际会进了云门舞集,从国际演出开始做起。
原本进云门,只是想累积一些经验、再学点东西,然后就出国。后来因为一个转捩点,让她想要出国读导演的念头从此放下,没有拿起来过──当年因为《洛基恐怖秀》导演吉姆.薛曼(Jim Sharman )来台一游,因为也是剧场导演,有人介绍他来看看云门,当时洪凯西被委派接待。现在想来,场景仍然鲜明,就在圆山饭店的大堂里,她提及了想要念导演的事情,但吉姆.薛曼却这样说:“Being a director, you either have it or you don't, you don't need other people teaching you how to become one. ”(当一个导演,你要嘛可以要嘛不行,不用另外的人来教你怎么当。)
因为这句话,她毅然决然放弃在舞台上当导演,却也站稳了原本没想站久的另一个舞台,成为了另一种导演,另一种艺术家。
基本功加上使命感 艺术行政的养成要素
讲到艺术行政的训练,可以聊上三天三夜,那跟导一台戏,其实是一样的。就以“small talk”为例好了,它可以解释成闲聊或是初次见面的家常谈话、可以当成艺术行政人的第一个功课,也可以是自我检视的一个小标准,获释如何与对方开启对话,建立某种感性连结,进而开始接下来的工作。这个基本功,应该可以从养成兴趣广泛的阅读习惯、乐于吸收各种不同资讯的动力,还有口语表达能力的几个部分来练习。但也不是每个艺术行政都这样,还是有害羞、不擅此道的人,解决之道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没有绝对,当然也不会有样版的训练。
对洪凯西来说,办活动作演出都已经不是难事,一切像是按部就班,从大学开始,就开始累积到今天能够游刃有余地做。除了基础稳固的外文能力,与在唱片界作行销、异质但可移植的平行经验,也是她的养成背景,然而,找到如何维持对于艺术的理想会是更重要的事,不然,很容易沦为工匠。
谈起台湾艺术行政人才的养成困境,她觉得,现在社会资讯爆炸,人们短时间接触大量资讯,要一下子强调深度是相对困难的。艺术行政养成,不是没有基本功,但缺乏团队历练与共事的练习机会,因此常常实际操作时遇到问题都没有人可以问,艺术行政有断层。
凭良心说,台湾的艺术行政可以说是全亚洲最好的,但是在国际上却没有发声的机会。有机会一起参与工作的PANDA表演艺术网络协会,洪凯西就是希望帮助艺术行政,大家一起提升素质与环境,以共力的方式,共同成长。
接掌OISTAT 为台湾剧场做更多事
从唱片界到云门舞集,后来到台北艺术节,一路走来,洪凯西受到很多前辈的指点与帮忙,却也始终感到艺术行政界的某种欠缺。为此她近期跟几个同为艺术行政的多年战友成立了脸书联谊社团,实际地重组PANDA表演艺术网络协会,跟大家一起策划交流活动,让独立拚斗的个体户们,有所交集。二○一三年,洪凯西成为OISTAT国际剧场组织执行长,让那个莫名其妙的使命感有了更明确的身分,可以做更多事。
国际剧场组织OISTAT是国际剧场艺术领域中规模最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外围组织,二○○五年,因为王孟超、林克华、王世信一辈的有心之士奔走,及当年会长麦可.伦瑟(Michael Ramsaur)独排众议,认为艺术交流是文化事件,跟政治无关,得以让一个国际组织的总部设在台湾,为期十年(2005-2015)。引用林克华老师在二○一一年的一篇访谈中最后一段话:「要在国际舞台上、在国际空间上找到一条路。有任何机会,我都要。」洪凯西接下这个位置的原因,没有其他,就是认同上述理念。
办理国际剧场建筑竞赛、出版品《新剧场词汇及剧场建筑》专刊、OISTAT新闻报及OISTAT网站(www.oistat.org),还有刚刚在英国完成的世界剧场设计展(WSD),都是OISTAT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之一。对洪凯西来说,办理这些活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国际看到台湾最深刻的印象。透过这个组织跟这些活动,有机会让台湾吸取更多的知识与资讯,让更多台湾人享有这个丰厚的人际网络,就是OISTAT在台湾最大的价值。
但她也强调,这些想法是这一辈中坚剧场人共同的世代意识,并不是她独有的。OISTAT总部设址在台湾还有两年的时间,最大目标,是让该组织在国际剧场圈成为资讯中心的最大品牌,让台湾更多年轻人进入网络,并把国际上的经验知识多多引进台湾。
让国际看到台湾的最深刻印象,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就够了。访谈之间,我问她,艺术行政是不是艺术家?她毫不犹豫地说: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在行,就是艺术家。铿锵有力。
工作法宝
外文杂志Bloomberg Businessweek
凯西的工作法宝,如果有什么很特别的,大概就是订阅外文杂志Bloomberg Businessweek,这其实是在美国发行的商业杂志,大概是台湾的《商业周刊》吧,但谈的是全球趋势。作艺术行政干嘛看商业杂志?原因无他,就是打开眼界,要就要吸收第一手资料,例如,她从这两期的报导知道,欧美国家已经有把艺术文化列入国家GDP的计算,而这些资讯,可以再回头连结到自己的工作思考。此外还有WIRED的ipad版,也有同样的功能。
随身小包
艺术行政可能是最低碳的艺术工作,打开洪凯西的随身包,果真没有多特别的道具。倒是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轻薄短小。
录音笔:为了记录自己的想法,怕忘记。
手机充电线:绝对不能在重要的时刻让手机没电!
阿斯匹林或胃药:写企划、新闻稿、记者会前必备。
随身碟:也是艺术行政的必须品。
一瓶随身香水:面对临时出现的正式场合,一个舒服的香氛可以取代补妆修容擦口红。
工作APP
在有限的通勤或交通时间里,化整为零地利用空档做事是很重要的能力,智慧型手机的发明跟无远弗届的APP程式应该是艺术行政界的救赎。对洪凯西来说,下载手机版TWITTER或是CNN app版,甚至能够随时上脸书查看、发布活动讯息等,都是她充分利用时间工作与阅读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