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威廉.肯特里奇(Thys Dullaart 摄 2014台北艺术节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一「战」成名,绝非「偶」然—南非翻筋斗偶剧团/即将上场

一个乌布 百种表述

专访威廉.肯特里奇

透过《乌布王》,肯特里奇重现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结束后,因「真相暨和解委员会」的听证会,浮出地表的那一个个残酷血腥、令人颤栗的回忆。如何在真假虚实之间,温柔又安全地碰触历史伤痕?肯特里奇让所有的证词都以戏偶取代真人演出,与替偶说话的操偶师,带著观众在回忆中一起抚平历史伤口。

透过《乌布王》,肯特里奇重现了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结束后,因「真相暨和解委员会」的听证会,浮出地表的那一个个残酷血腥、令人颤栗的回忆。如何在真假虚实之间,温柔又安全地碰触历史伤痕?肯特里奇让所有的证词都以戏偶取代真人演出,与替偶说话的操偶师,带著观众在回忆中一起抚平历史伤口。

台北艺术节《乌布王》

8/15~16  19:30   8/17  14:3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

INFO  02-25289580转192

我们总是相信艺术可以改变世界,但每当见到不公不义的剧情在眼前上演时,艺术家们却总是第一个开始懊恼:为何我们不能像医生一样救人?不能用法律声张正义?不能像记者一样揭露真相?面对坚不可摧的国家权力,艺术究竟有什么抗衡的力量?面对难以抚平的历史伤痕,艺术又该如何疗伤?如果曾经有那么一刻,你在心里闪过这些念头,那么你都该来看《乌布王》!

相信艺术也能改变社会

《乌布王》导演威廉.肯特里奇在「为正义发声」的家庭中长大,父母皆是南非人权律师,还曾为前总统曼德拉辩护过。在爸妈的影响下,小小年纪就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不过他却没有选择父母的律师之路,转而寻找「一个和法律不一样的领域」,借由艺术作品带来不一样的逻辑思考。于是,前卫艺术、动画与剧场,成了他为社会发声的工具。

在创作《乌布王》之前,南非正上演著一出充满著血腥震撼、残暴无耻、令人颤栗恐惧的实境连续剧。那是一九九六年,南非在之前两年刚结束了为期近五十年的种族隔离时期。秉持著「没有真相,没有和解」的信念,南非成立了「真相暨和解委员会」(The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简称TRC)」,在乡间学校举办了无数场的听证会:证人桌、为口译员设置的玻璃间、「和解带来真相(TRUTH THROUGH RECONCILIATION)」的大幅旗帜,在此证人痛诉著所有惨绝人寰的历史伤痛,却也是社会期盼迈向和解的必要阵痛。听证会的内容并透过广播、电视全国放送,所有的历史共业、社会责任、遗憾悔恨,都让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艺术究竟可以做什么?」尽管「艺术专业」在听证会中帮不上什么忙,但在听证会之外,却也有可以出一份力的地方。

肯特里奇也曾和团队友人旁听数场听证会,他回忆起现场奇妙的剧场氛围:「不是那种电视剧的戏剧张力,它像是在缓慢、无止尽的沉默、漫长的等待之中,忽然迸发的震撼揭露。」片刻的真相冲击,让肯特里奇与友人们决定制作能让更多人参与的「听证会」,不让这些故事永远尘封。

当「乌布王」遇到「真相暨和解委员会」

在那段时间,肯特里奇手边其实还有另一个制作正进行中——《乌布王》的版画与动画作品。《乌布王》是法国十九世纪末剧作家贾里的荒谬剧,肯特里奇以这位残暴君王为题创作了一系列的版画作品,并尝试将其改编成动画搭配舞蹈演出。在这段期间,他也正与南非翻筋斗偶剧团合作,想要以听证会上的证词作为创作素材。「暴政」与「国家/社会责任」成了这两出戏的连结。贾里笔下《乌布王》荒谬怪诞的情节让肯特里奇得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相委员会的证词」,证词的严肃性质也让原先设定的卡通形式(在语言与画面上)更有重量。作为《乌布王》剧中投影背景的动画,在他的重新编排取材下,成了另一支小品动画作品《乌布道真相》,专攻美术馆与艺廊展出,与在剧院或戏剧节演出的《乌布王》分进合击,以不同媒材、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中诠释「暴政」的故事!

要在舞台重现历史伤痛并不容易。肯特里奇回忆在「真相暨和解委员会」期间,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作品:「我记得那时去看了一出戏《我要说的故事》The Story I’m about to Tell,他是让当事者成为演员,在台上亲自述说自己的故事。有一幕,一个演员/当事者他忽然忘词了,当下的感觉其实很奇特,他明明是在说自己的故事,自己当初被判死刑的故事,但是却是别人写的剧本;他明明是当事者,却在台上成了表演的演员。就是在这忘词的瞬间,打破了戏剧与真实这真真假假的界线。」

如何在真假虚实之间,温柔又安全地碰触历史伤痕,也成了肯特里奇的大难题。他决定所有的证词都以戏偶取代真人演出:「观众一看到,就会知道是假的;还有什么比木偶更假的呢?」至于操偶师,则呼应了听证会的口译员:「口译员的角色很尴尬,一开始在听证会中,常常会听到当事人处在情绪崩溃边缘,痛诉他们的悲惨往事;但口译员往往只得维持专业,以平静理性的口吻重述。后来大家大概觉得这样不行,所以要求口译员要模仿当事人的情绪,把他们的证词『演』出来。」这么一个荒谬的场面,被运用在《乌布王》的证词段落——背负著人类历史的戏偶,替偶说话的操偶师,带著观众在回忆中一起抚平历史伤口。

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乌布王》

尽管《乌布王》创作于十七年前的南非,他要说的故事,却不只是十七年前的南非。这些年来,肯特里奇带著《乌布王》巡回演出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义大利、荷兰、挪威、南非、瑞典、瑞士、英国、美国等国。来到德国,观众说:「这好像在讲史塔西(Stasi)和纳粹秘密警察的故事」;来到瑞士,观众说:「这是在隐射瑞士银行藏匿纳粹黄金的历史事件吗?」;来到法国,观众说:「这让我们想到二战期间法国的屈辱历史。」的确,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耻辱,不想揭开的遮羞布,但这却也是不得不面对的责任。十七年前的《乌布王》像是一场更大型的听证会,成为当时社会对话的一部分;这十七年间的《乌布王》,唤醒了各个国家对于真相、历史、伤痕、和解的渴望——这才是艺术真正的力量。

在种族隔离时期之后,「不一样」成了《乌布王》剧组最珍贵的宝藏。工作团队来自南非四面八方,黑人、白人、高级知识分子、中学毕业生,这些不同的人生经验为《乌布王》带来丰富的创作能量,更也反映在舞台上。「走进剧场,看到这么多元素,有动画、投影、演员、操偶师、戏偶,到底该看谁才好?」也许会有观众这么问。肯特里奇说:「别烦恼,看戏没有对不对、好不好,就让你的眼睛、你的感官、你的心带著你经历这一切;去想想这出戏为你带来什么,你又为这出戏带来什么,然后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你自己版本的《乌布王》。」

是啊!人人心中,也都有著不敢碰触,却不得不碰的「乌布王」。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当前南非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以绘画、电影、剧场、歌剧作品享誉国际。
  • 1955年生于约翰尼斯堡,双亲皆为南非反种族隔离之人权律师,1970年间就读于金山大学,修习政治与南非学,之后与友人共同创立了「路口大道剧团」(Junction Avenue Theatre Company)。
  • 又赴法国巴黎就读于贾克.乐寇戏剧学校(Ecole Jacques Lecoq)。返回约翰尼斯堡后,威廉.肯特里奇持续活跃于电视、电影、剧场等领域,并与翻筋斗偶剧团合作多出作品。
  • 2010 年获「京都赏(Kyoto Prize)」肯定其于艺术与哲学领域之贡献。2012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荣誉会员,并获得伦敦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近期作品展出/演出於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的法国国家影像美术馆(Jeu de Paume)、罗浮宫、米兰史卡拉大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与现代艺术美术馆等。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